——評 中國經(jīng)典管弦樂作品專場音樂會"/>
◎杜佳慧
音樂會共包含7首作品,上半場包括序曲《紅旗頌》、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嗩吶協(xié)奏曲《再問江南》,以及以長三角地區(qū)民歌為主題的幻想曲《江南幻想》。下半場包括交響組曲《白毛女》選段、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組曲選段,以及交響詩《我們曾經(jīng)唱過》。
整場音樂會圍繞著兩個主題:一個是經(jīng)典的再度演繹,另一個是當代的原創(chuàng)作品,經(jīng)典與現(xiàn)代完美融合,帶給聽者獨具一格的視聽享受。重溫經(jīng)典,一份感動油然而生;品味新作,一份自豪涌上心頭。
“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一曲凄美動人的《梁?!吩炀土艘欢紊衿娴募言?,引起了多少人的共情。清脆欲滴的長笛、柔和溫暖的雙簧管,勾勒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除此之外,作品的配器簡約而不失曼妙,鋼琴,豎琴,小提琴和打擊樂的配合也相得益彰。林瑞灃的演奏時而靈活自如,酣暢淋漓,時而又纏綿悱惻,綿綿不盡,憑借他精湛的演奏技巧與樂隊的默契配合,一幅清新秀麗的美景油然而生,讓我們將《梁祝?的佳話傳奇牢記于心。
嗩吶協(xié)奏曲《再問江南》是一首全新的原創(chuàng)作品,由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劉灝老師創(chuàng)作。本曲生機勃勃,熱鬧非凡,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象。嗩吶音量宏大,表現(xiàn)力極強,是中國吹管獨奏樂器的代表之一。作品最精彩之處在于嗩吶與西方管弦樂隊的協(xié)作與配合。它采用了西洋管弦樂隊的配置,作者大膽地將中國傳統(tǒng)的吹管樂器嗩吶應用與于作品之中。使嗩吶與長笛進行了富有想象性的對話。一中一西,這在形式上無疑是一種革新。同時整部作品又非常寫意。色彩性的配器,給予了我們更加寬廣的想象空間,展示了形式之美。這種巧妙的融合既包含了中國的元素,又使得形式可以立足于全新的舞臺之上,為我們帶來煥然一新的視聽享受。除此之外,劉雯雯老師的嗩吶演奏大氣磅礴,如行云流水一般,技巧性的吹奏為音樂會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高超精湛的技藝使作品更加熠熠生輝。 作品用新穎的演奏形式,給聽眾描繪出一幅美輪美奐的江南美景。
與《再問江南》相比,本場音樂會的另外一首原創(chuàng)作品《江南幻想》則多了幾分細膩與柔情。一動一靜,將我們帶到兩個截然不同的情境,前者注重形式,用豐富的配器營造欣欣向榮的意境;后者注重傳情,通過綿延的線條、優(yōu)美的曲調(diào)進行細致勾勒。清新脫俗,余音裊裊。線條的律動使得江南春色的美景盡收眼底。橫向的旋律與縱向的織體交融,撥動人們的心弦。
交響組曲《白毛女》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囊魳纷髌?,很多熒幕作品選其作為配樂。音樂會演奏了三個片段,分別是《北風吹》《窗花舞》《歡慶解放》?!侗憋L吹》用豎琴作為主要樂器,連續(xù)的琶音疾速跑動,宛如冬日的疾風,展示出音樂的“修辭”,聯(lián)覺機制得以應用。在陣陣銀鈴的碰撞中,熱鬧的《窗花舞》拉開了新的篇章,木管和弦樂編織出一幅靈動的畫面,輕巧的旋律宛如舞動的精靈,喜氣洋洋。一幅節(jié)日降臨,闔家歡樂的場面映入眼簾?!稓g慶解放》則用厚重有力的銅管,半音階的上下行快速跑動,表達奮戰(zhàn)的前進,將獲得解放后的喜悅與歡樂給予聽覺性的呈現(xiàn)。
既富有民族特色,又融合西方技法編制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組曲令人眼前一亮。組曲人物形象鮮明,曲調(diào)大氣端莊,富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和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將紅色經(jīng)典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中,《黎族少女舞》是以悲傷為感情基調(diào)的選段,旋律憂傷凄美,催人淚下。除此之外,笙作為一種常用來演奏和聲的 樂器,這里用來領(lǐng)導主奏,而使用弦樂進行伴奏。高音恬靜溫暖,低音深沉婉轉(zhuǎn),給予樂器更多發(fā)揮的空間。
最令觀眾沸騰的,無疑是由中國愛樂樂團駐團作曲家鄒野先生改編創(chuàng)作的交響詩《我們曾經(jīng)唱過》。該作品將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廣為傳唱的紅歌進行連接改編,追隨著歷史的腳印,以時間為線索,回憶我們走過的崢嶸歲月,感受時代的脈搏。聽眾席的觀眾也適時跟著主題進行哼唱,祖國的光輝歲月在眼前一一浮現(xiàn),美妙的樂聲伴隨時代的記憶,使人思緒萬千……
返場以一首《唱支山歌給黨聽》表達了人民對黨的真摯純樸的感恩之情,“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在每個人心中蕩漾、回響。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笔煜さ母杪?,吟唱難忘歲月;新穎的旋律,演繹時代激情。紅色經(jīng)典歷經(jīng)歲月洗禮而力量不減,是人們的心聲,是沖鋒的號角,是對革命年代的禮贊;而扎根在紅色經(jīng)典的沃土之上的新作品,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歌,是對紅色基因的繼承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