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邵府鎮(zhèn)邵府中心小學,河北 大廠 065300)
課改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不符合新課標、新課改要求,作文教學活動中存在諸多問題,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實際,借助課外閱讀提升學的寫作能力。
(一)缺少寫地積極性。小學階段由于學生掌握的寫作技巧、積累的寫作素材相對來說較少,部分學生對作文課表現(xiàn)出厭煩的情緒,沒有寫作的興致。部分學生把寫作當成一種負擔,寫作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wù),他們是為了作文而寫,不是真心喜歡寫作。有的學生不喜歡寫作的原因是:教師講解與寫作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及實踐活動很是枯燥,教學模式不適合學生學習寫作,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模式會讓他們十分厭煩寫作,枯燥地講解導致其走神或做與教學無關(guān)的事,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好動,不采取某些措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提高。
(二)寫作內(nèi)容空洞。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經(jīng)驗較少,在寫作時他們感覺沒話可寫、沒事可寫,有的學生寫一些“流水賬”,這主要是他們積累得寫作素材量不多,作文內(nèi)容空洞,缺少生活氣息、缺少情感?;谶@種,教師讓學生寫再多的作文,從根本上難以提升其寫作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作文教學中,采取一些措施,激活學生的語言思維,從而提升其寫作能力,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習作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多寫多練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學生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寫作素材,并具備基本的寫作技巧時,他們的寫作能力才得以真正提升。
(三)對作文教學不重視。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有些教師雖然費了不少力氣與精力,但學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很是緩慢,有的教師搬出最原始的做法:讓學生抄作文;讓他們背誦范文;還有的教師認為寫作需要天賦,認為提升不上的主要因素在學生身上,所以就聽之任之,在寫作教學中教學生一些最基本的寫作知識及技巧,并沒有把過多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教學學生如何寫出生動、形象有感染力的文章來。不重視寫作教學,所以在學習每一單元的寫作練習或課堂練筆時,教師拿出一些范文讀給學生聽,說一些注意事項,規(guī)定字數(shù),就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去。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沒有一定的目的,這樣的寫作訓練如何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某種程度對其語言思維能力有阻礙作用。
(一)增強寫作興趣。實際作文教學中,部分學生逃避寫作,有的學生認為寫作是作者的事,好的文章應(yīng)該長篇大論,他們認為自己以后不從事“爬格子”工作,寫作實屬任務(wù),為完成任務(wù)而寫作,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寫作文,這就需要教師應(yīng)采取某些有效措施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途徑之一。閱讀是學生應(yīng)該具有的基本能力,讓他們通過閱讀課外讀物激發(fā)其閱讀興趣,他們有學閱讀興趣的基礎(chǔ)上,教師然后制定一些寫作計劃,逐步引導學生寫作。選取閱讀書籍也要有所考量,教師應(yīng)根據(jù)學生心理、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推薦合適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也可針對教材文本推薦一些與主題、體裁相類似或相關(guān)的文章,通過閱讀不同類型、風格、體裁的書籍,開闊其視野,能激發(fā)其創(chuàng)作欲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獅子和鹿》這寫寓言故事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地閱讀,讓他們明白其中蘊含的哲理,還可推薦學生讀其他神話故事:《驚弓之鳥》《鄭人買履》《農(nóng)夫和蛇》等,用這些有趣的語言故事激發(fā)其閱讀興趣。通過閱讀這些語言故事,引導學生想生活中與寓言故事相類似的事,引導其說一說并讓他們表達出來。
(二)豐富寫作素材。僅靠學習教材中的文章很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素養(yǎng)。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社會閱歷少,寫作素材十分匱乏,引導學生課外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途徑之一。讀多種主題、不同體裁的文章可以積累到更多的寫作素材,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就不會空洞。通過閱讀不同類型體裁、主題的文章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加其閱讀時間與閱讀量,可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讓他們積累到更多的素材,對其寫作非常有利。學完《觀潮》一文后,教師可讓學生讀一些與錢塘江大潮有關(guān)的文章,讀描寫大自然景觀題材的文章,通過閱讀,讓學生理解描寫不同景物或同一種景色寫作手法及表達方式,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應(yīng)的練習,讓他們做到學以致用。
(三)提升語言思維能力。閱讀大量的書籍會給予學生精神方面的財富。但目前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有的教師、家長不注重課外閱讀,這給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有些許影響。通過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小學教材為學生閱讀提供范例,學生需要汲取更多的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通過閱讀許多課外書籍,學生能積累許多好詞佳句,通過閱讀,讓他們可以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體悟文中作者的情感,在提升其語言思維能力的同時,提升其寫作能力。教學《扁鵲制藥》《紀昌學射》兩個故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讀王戎不取道旁李、匡衡鑿壁借光、劉備三顧茅廬等歷史小故事,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故事會,選自己喜歡的人物故事講給其他學生聽,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注重引導。閱讀素材中有的體裁、立意、寫作手法等學生可以借鑒,有利于提升學生運用、表達語言的能力。教材文本是范例,通過學習這些文本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文的內(nèi)在,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有目的的教會其課外閱讀的方法,通過閱讀訓練其寫作。習作“游——”前,讓學生先思考:自己去過哪些地方;印象深刻的景物;在游覽的過程中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思考并展開討論。寫作前,教師可摘錄《徐霞客游記》《馬可·波羅游記》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閱讀,為他們寫作進行鋪墊,拓寬其寫作思路。
(二)注重積累。沒有大量的閱讀不能寫出好的文章。受知識、能力、文學素養(yǎng)的直接影響,小學生很難形成一定的寫作意識,這時需要教師發(fā)揮自身的引導功能,引導他們讀好書,好讀書,是其進行創(chuàng)作的前提。小學生自控能力很差,教師采取一些方法督促他們閱讀,其目的是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有利于其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摘抄文中的佳句,每天利用一部分時間進行背誦,并把這些素材進行歸類。對佳句的理解、記憶的過程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同時其寫作技能也會得到提升。教師也可與學生共同閱讀一些典型、代表性的文章,然后讓引導他們對文章中的某一片段進行評析或讓他們寫出讀后感、讀書心得,也可引導他們仿寫其中的一個片段,以此種方式訓練學生寫作,這樣把讀與寫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當學生讀完《木偶奇遇記》后,對于匹諾曹的經(jīng)歷,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寫《匹諾曹新傳》增強其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