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河北省棗強縣肖張鎮(zhèn)中心小學,河北 棗強 053100)
第一,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 情,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尚小,精神不能專注在學習上,學習是被迫的一種活動,對于小學生而言就是一種負擔。而在生本理念下,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被充分地理解和尊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進行閱讀學習。
第二,能夠提升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據(jù)調(diào)查研究,小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保持精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大約在20—30 分鐘,學生在課堂上精力不集中,專注程度不夠就會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所以,將生本理念帶入到閱讀課堂上,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加強學生的專注度,進而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
第三,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盡可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能力發(fā)展,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必備的基礎(chǔ)知識,還要在知識之外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在生本理念下,教師在課堂上會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以分數(shù)來判定的學習結(jié)果,會更加有意識地引導著學生來閱讀,從而實現(xiàn)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促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閱讀文章的是學生的興趣在牽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的情境,激發(fā)起學生對閱讀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學生產(chǎn)生閱讀欲望。
第一,巧妙利用課前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課前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前導入的成功是學生自主閱讀課堂的第一步。對于課前導入的設計,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方式。例如:在進行《觀潮》這一課的講解時,大部分學生是沒有觀看過錢塘江大潮的,因此對錢塘江大潮充滿了好奇心,那么我們就讓學生帶著對錢塘江大潮的興趣去閱讀課文,讓學生在文章中找到描寫潮來時奇特景象的句子,教學大綱中要求對《觀潮》三、四自然段的背誦,我們就要重點對三、四自然段進行講解,讓學生加深印象,以備在寫作之需。
第二,設計營造對話氛圍。閱讀不僅是文字上的瀏覽,對于學生來說還是一次很好的情感碰撞,因此,在一些以境取勝的文章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來實現(xiàn)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拉近學生與文章之間的距離,通過這種情感上的交流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帶動學生走向閱讀的步伐。
在學生走向閱讀之后,還要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和學生的潛力挖掘來促使學生走入閱讀之中,深刻地感受閱讀的魅力,對文章有更深入的解讀與理解,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第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在閱讀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理解,“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小學生來說也不例外,每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珍視每一個學生的閱讀成果。例如,在閱讀《亡羊補牢》的故事時,有的學生可能體會到了“對于錯誤的事情要吸取教訓”的道理,但是有的學生可能看到的是放羊孩童的粗心,教師要肯定學生的理解與感受,鼓勵學生從各個方面去看待事物。
第二,選取節(jié)點,認真品讀。在一篇文章中,都有其精華的存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單元、不同的類型文章進行篩選,選其最具有價值的地方來帶領(lǐng)學生深入地理解,重點品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群文閱讀是備受教師推崇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群文閱讀的特點,來實現(xiàn)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高效性。例如:我們在講解小學四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時,該單元分為四個課時,分別是《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不難看出,這些課文的寫作都是以自然現(xiàn)象為主線,那么我們就可以根據(jù)這一特征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從而實現(xiàn)舉一反三,從一篇課文的學習中,找到整個單元的學習方法。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讀引讀,根據(jù)課本課文閱讀,引領(lǐng)學生去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拓展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的閱讀愿望。教師在課外閱讀內(nèi)容上,應致力于構(gòu)建一種全方位、多渠道、開放性的閱讀體系,讓學生跟隨著自己的興趣去閱讀,教師適當補充一些比較重要的、典型的文章來帶領(lǐng)學生閱讀分析,這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必備的內(nèi)容。
總而言之,教師無論使用怎樣的教學技巧,運用怎樣的教學方法,其核心都要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最大的課堂限度來讓學生自主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