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一平
抗戰(zhàn)歌曲作為一種重要的音樂體裁與文化現(xiàn)象,在中國抗戰(zhàn)時期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與影響??箲?zhàn)歌曲所反映出的社會歷史與文化現(xiàn)象,是極為復雜與多元的。為研究抗戰(zhàn)歌曲,筆者曾搜集到百余本抗戰(zhàn)歌曲集,發(fā)現(xiàn)吳涵真編的《叱咤風云集》,印行版次眾多,發(fā)行數量巨大,但在音樂史學界卻少有人關注。這部歌集最早發(fā)行于1936 年7 月,就筆者所見,前后共發(fā)行21 版。①其中第10 版就發(fā)行了2 萬冊,每冊定價6 分大洋,歌集由封面、扉頁、音符說明、目錄、正文和封底幾個部分組成。《叱咤風云集》“銷量的廣大,在中國出版界里可以說是空前的”②吳涵真《苦口集》,香港國訊港社1939 年版,第44 頁。,其影響在當時也是巨大的。③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就曾收藏過該歌集,并在歌集扉頁中寫道:“此書為我記憶中可想起的第一次接觸的歌本,一唱起當時的歌子令人不勝感奮激動?!睋呛R魳穼W院張奕明老師提供的汪先生藏書書影。這樣一部歌集的歷史貢獻和學術價值,值得學界關注和挖掘。
抗戰(zhàn)時期,出版條件有限,大多歌集設計簡單,多為黑白封面。但《叱咤風云集》(以第10 版為例)則別出心裁——設計精美、價格低廉,令人耳目一新。歌集的彩色封面上標明了選編動機,并配有一幅李樺④李樺(1907—1994),廣東番禺人,我國著名版畫家。他1927 年畢業(yè)于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曾發(fā)起組織“全國木刻界抗敵協(xié)會”,創(chuàng)作了大量抗戰(zhàn)題材的美術作品。所作的題為《進軍》的版畫。版畫與歌集相得益彰、意義深遠,可見編者的設計獨具匠心。
歌集的扉頁,刊印編者語《全國愛國志士公鑒》,強調歌集的編寫目的和宣傳推廣意圖。“全書歌曲共七十六首,只收大洋六分。志在喚起同胞救國,非為圖利。伏望各界志士仁人,本救國熱忱,將此歌集力圖推廣……”⑤吳涵真《叱咤風云集》,廣州兒童書報社1937 年第10 版,第1 頁。還載有“征求抗敵救亡歌曲”廣告一則和李磊所作《團結御侮歌》歌詞一首。扉頁后附有“音符說明”,為簡譜記譜法的一些基本介紹,包括音符的時值、高低和力度記號等內容。這種做法,在社會音樂教育尚未普及的戰(zhàn)爭時期具有重要意義。該版“目次”顯示共收錄了76 首當時較為流行的抗戰(zhàn)歌曲,編者將其分為“大眾歌曲”“軍人歌曲”“兒童歌曲”三個部分。
歌集編者并非為人熟知的音樂家,但這部歌集的巨大發(fā)行數量,著實令筆者感到意外和震驚。其版權頁詳細記載了從初版到第10 版的印刷數量:
廿五年(1936)七月二十一日初版起,至本年十月廿一日五版止,共出書五萬七千五百冊;廿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六版三萬冊;廿五年十二月一日七版一萬冊;廿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八版一萬冊;廿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九版一萬冊;廿六年一月二十日十版兩萬冊。⑥同注⑤,第2 頁。
經統(tǒng)計,《叱咤風云集》僅前10 版的發(fā)行總量已達13 萬7 千冊,隨后筆者又找到第18 版和《叱咤風云集·新集》第2 版。⑦第18 版未注發(fā)行數量。“新集”共發(fā)行兩版:第1 版發(fā)行2 萬冊,第2 版發(fā)行1 萬冊。關于歌集銷量,“新集”序言有記錄:
《叱咤風云集》歌本,自二十五年(1936)七月二十一日發(fā)行以來,只有一年九個多月的時間,可計算的銷數,已達三十余萬冊,還有遠道商承翻印和印行而沒有通知的,不知其數。大約統(tǒng)計銷出的總數,不下五十萬冊。銷流的廣大,在中國出版界里,可以說是空前的。⑧吳涵真《叱咤風云集·新集》,廣州新知書店1938 年第2 版,第1 頁。
如此大的銷量,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叱咤風云集》的編撰目的,正契合了當時的現(xiàn)實需求。該集初版刊行于1936 年7 月21 日,此時正值日軍大舉進犯我國華北地區(qū),國土大片淪喪。編者的用意就是想通過歌曲來喚醒、教育民眾,正如他本人所言:“鄙人年來目擊國難日深,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將全淪為奴隸,抑郁苦悶,痛不欲生!憤慨之余編選《叱咤風云集》一書,欲借此喚醒大眾,起來救國”⑨同注⑤。。編撰的具體動機主要有四點:
(1)用來代替《桃花江》《夢中情人》……的流行歌曲,把“靡靡之音”變成慷慨激昂之聲,由歌曲中指出現(xiàn)在中華民族的危機,喚醒大眾,起來救國;(2)……使大家在歌唱中得到救亡運動明確的認識與實踐的途徑;(3)希望由團體的歌唱,認識集團的力量……;(4)……以唱歌來組織大眾、訓練大眾……使大眾隨時隨地可成為強有力的集團,這是我們每個有血性的中國人目前最急迫而重要的任務,也是編者編這本歌集和對諸君最熱忱的冀望。⑩同注⑤。
由此,不僅看出編者試圖通過抗戰(zhàn)歌曲喚醒民眾的愛國動機,更看出他對歌曲社會功能的深刻認識。
這樣一部傳播廣泛、版本眾多的歌集,通過探究其內部面貌與版本變化,不僅可以得知哪些作品曾被廣泛傳唱,也可窺探其不同階段的創(chuàng)作特點,以及與戰(zhàn)爭之間的緊密關系等歷史問題。
在選曲上,《叱咤風云集》顧及了社會各階層群體??v觀幾個版本,歌曲整體以慷慨激昂、熱情豪邁的風格為主。這是編者所追求的,他在向社會征集歌曲的廣告中就曾寫道:“征求抗敵救亡歌曲,須雄壯有力,歌與曲(簡譜)配妥為合格……”?同注⑤??梢姡幷叩挠靡饩褪窍Mㄟ^力量十足、催人奮進的歌曲來鼓舞人心。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旗正飄飄》(韋瀚章詞,黃自曲)、《沖鋒號》(陳洪詞曲)、《四十年的冤仇》(沙梅詞,施誼曲)、《救亡進行曲》(周鋼鳴詞,孫慎曲)、《中華民族不會亡》(野青詞,呂驥曲)、《一二八紀念歌》(高雄詞,呂驥曲)、《打回老家去》(前發(fā)詞,任光曲)、《軍歌》(羅家倫詞,唐學詠曲)、《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聶耳曲)、《前進》(俯拾詞,星海曲)、《誰說我們年紀小》(應愷詞,華生曲)等,這些歌曲在群眾中深受歡迎。
從發(fā)行時間上看,筆者拿到的《叱咤風云集》三個版本,分別為:1937 年《叱咤風云集》第10 版(簡稱“第10 版”),1938 年《叱咤風云集》第18 版(簡稱“第18 版”)和1938 年《叱咤風云集·新集》第2 版,(簡稱“新集版”),橫跨了“局部抗戰(zhàn)”與“全面抗戰(zhàn)”兩個歷史階段,較為集中地展現(xiàn)了不同時期抗戰(zhàn)歌曲的面貌與風格。這三個版本(見封二彩版圖1、2、3),曲目有增減變化,第10 版與第18 版編寫結構相同,新集版則為精選集,所含曲目相對較少。故此,本文先將第10 版與第18 版進行比較,然后再將二者與新集版進行整體對比分析。
1.第10 版與第18 版的比較分析
這兩個版本整體布局與曲目數量大致相同,均分為“大眾歌曲”“軍人歌曲”“兒童歌曲”三大部分。但在具體曲目選擇上,兩個版本卻有很大變化,這不僅體現(xiàn)出編者的精心用意,還呈現(xiàn)出抗戰(zhàn)歌曲在不同階段的發(fā)展變化。
“大眾歌曲”是兩個版本曲目變化最多的部分,兩個版本相同的曲目有:《上前線》(秋竹詞,陳洪曲)、《沖鋒號》、《民族解放進行曲》(施誼詞,呂驥曲)、《打回老家去》、《反侵略戰(zhàn)歌》(聶耳曲)?《反侵略戰(zhàn)歌》在第10、18 兩版中均有收錄,標記為“聶耳譜”。但經考證,此曲實為任光作曲、安娥作詞的《和平歌》(又名《反侵略戰(zhàn)歌》)。因此,這應是一處錯誤。、《自衛(wèi)歌》(唐訥詞,聶耳曲)等當時流行的抗戰(zhàn)歌曲。
第18 版中刪減了《旗正飄飄》、《犧牲》(佚名詞,何安東曲)、《進行曲》(李磊填詞,聶耳曲)、《救亡曲》(李磊填詞,聶耳曲)、《怒吼》(張默詞曲)、《一致對外》(佚名填詞,聶耳曲)、《中國青年》(高天樓詞曲)、《自強歌》(佚名詞曲)、《青年歌》(佚名詞曲)、《挽聶耳歌》(孫師毅詞,呂驥曲》、《船夫曲》(高天樓詞曲)、《慰勞歌》(田漢詞,聶耳曲)等作品。
這些被刪減的歌曲中,像《旗正飄飄》這類作品,雖然創(chuàng)作手法較為講究,但對廣大群眾和一般歌詠團體而言,在演唱上具有一定困難,故而被刪去?!哆M行曲》《救亡曲》《一致對外》,則分別用聶耳《開路先鋒》《畢業(yè)歌》《大路歌》的旋律填詞而成??陀^來講,這三首歌曲在詞曲結合上還比較恰當,并無生硬之感,這是能被選入第10 版的重要原因。但隨著全面抗戰(zhàn)的爆發(fā),有更多的音樂家投入抗戰(zhàn)歌曲創(chuàng)作,并涌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新作。因此,這類填詞歌曲被淘汰也就在所難免了。
高天樓的《船夫曲》與《中國青年》在第18 版中也被刪掉。筆者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作品的題材內容已脫離新的戰(zhàn)爭形勢,二是由高天樓的個人原因所致。高天樓在局部抗戰(zhàn)時期,曾創(chuàng)作大量的抗戰(zhàn)歌曲,但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則與汪偽政府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并創(chuàng)作《保衛(wèi)東亞》?《保衛(wèi)東亞》樂譜,載《鄂報》1941 年第6 期,第12 頁。(高天樓詞、柯政和曲)等具有親日傾向的歌曲。因此,他的作品不僅沒有在《叱咤風云集》后面的版本中出現(xiàn),而且在整個近現(xiàn)代音樂史中也較少有人提及。但他確實是早期抗戰(zhàn)歌曲創(chuàng)作中一位較為活躍與多產的創(chuàng)作者,值得進一步研究。
第18 版又新增了《新生命歌》(施誼歌,賀綠汀曲)、《犧牲已到最后關頭》(麥新詞,孟波曲)、《畢業(yè)歌》(田漢詞,聶耳曲)、《大路歌》(孫瑜詞,聶耳曲)、《漁光曲》(安娥詞,任光曲)、《抗敵先鋒歌》(塞克詞,星海曲)等。這些歌曲大都為“左翼”音樂家群體創(chuàng)作,內容主題緊貼時代脈搏,以群眾化的音樂語言發(fā)出了大眾心中的怒吼,成為當時群眾歌曲的典型代表。
馮玉祥曾說:“改善官兵的思想,歌唱是一種最有力的工具,你為著改善他們一般的升官發(fā)財的思想,你上一百次講堂不如教會他唱一次歌子有效?!?馮玉祥《丘八歌與丘八》,《音樂月刊》1942 年1卷第6 期,第2 頁?!哆尺屣L云集》的編者也意識到“軍歌”的重要性和現(xiàn)實的需求,因此將“軍人歌曲”作為單獨一類。這部分歌曲,兩個版本沒有大變動,均收錄有:《民族魂》(王楓詞曲)、《前進》、《抗敵歌》(安娥詞,任光曲)、《驅除國賊》(章枚詞曲)、《士兵之聲》(施誼詞,巍峙曲)、《救國歌》(施誼詞,呂驥曲)、《士兵救國歌》(F. Szado 曲,V. Lygi 配詞)、《軍歌》、《進軍》(王元振詞曲)、《干干干》(劉雪庵詞曲)、《大地行軍曲》(安娥詞,任光曲)、《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歌》(若望詞,巍峙曲)等歌曲。
在這些軍歌中,除了大家較為熟悉的《義勇軍進行曲》之外,羅家倫與唐學詠合作的《軍歌》(又名《中華男兒血》),也是當時較有影響的一首作品(見封二彩版圖4),曾多次發(fā)表在各類刊物上,?“九·一八”事變后,羅家倫與唐學詠合作創(chuàng)作了《中華男兒血》《男兒報國意氣豪》《中國東三省》三首軍歌,這三首軍歌曾合刊于《教育周刊》(1933 年第133 期)、《廣西教育行政月刊》(1933 年第3 卷第2 期)、江西的《音樂教育》(1934 年第1 卷第3 期)等多個刊物。但今天卻鮮有人知?!吨腥A男兒血》為進行曲風格,昂揚豪邁、高亢嘹亮,堅定的節(jié)奏仿佛軍人踏著整齊的步伐在勇敢前進。第18版還增加了一首名為《哀東北》(鐃非武詞曲)的軍人歌曲,歌曲悲壯有力,表達對東北故土淪陷的悲痛與憤怒,不僅真實地反映出當時中國的抗戰(zhàn)形勢,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義。
“兒童歌曲”是兩個版本中唯一沒有變化的部分,共有:《升旗歌》(李任公詞曲)、《今日何日》(魯純詞曲)、《兒童先鋒歌》(陸洛詞曲)、《誰說我們年紀小》、《不做亡國奴》(嶂修詞,允青曲)、《兒童世界》(陶行知詞,呂驥曲)、《生活教育歌》(田漢詞,張曙曲)、《奮起》(佚名詞曲)、《一條心》(佚名詞曲)、《努力爭正義》(佚名詞曲)、《同胞快醒》(佚名詞曲)等11 首兒童抗戰(zhàn)歌曲。這些性格鮮明的兒童歌曲中,除《努力爭正義》《同胞快醒》兩首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與成人化思維之外,其余作品都比較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將抗戰(zhàn)時期的民族精神與愛國熱情巧妙地融入活潑的曲調之中,深受兒童喜愛。
2.前兩版與新集版的比較
新集版出版于1938 年8 月25 日,由廣州新知書店出版發(fā)行。關于新集版的構思,編者寫道:“現(xiàn)在抗戰(zhàn)更進了新一階段,書里的材料,隨著時勢的變遷,應該有所增刪。因此,編者在百忙中,搜集國內名家的新近制作。重編‘新集’,貢獻給熱誠而苦干的救亡同志們……”?同注⑧。可見,新集版的突出特點,是以抗戰(zhàn)現(xiàn)實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作為選曲的重要標準。
新集版除收錄《上前線》《沖鋒號》《救亡進行曲》《軍歌》《義勇軍進行曲》等經典抗戰(zhàn)歌曲之外,又新增:《保衛(wèi)中華》(佚名詞曲)、《兒童工歌》(陶行知詞,趙元任曲)、《我們四百兆人》(豐子愷詞,蕭而化曲)、《全國總動員》(荷子詞,何安東曲)、《全面抗戰(zhàn)》(塞克詞,賀綠汀曲)、《新的中國》(孫瑜詞,賀綠汀曲)、《戰(zhàn)士之歌》(爭波詞,黃友棣曲)、《戰(zhàn)士進行曲》(G. Froot曲,陳北鷗詞)、《義勇軍》(陸華柏詞曲)、《青天白日》(佚名詞曲)、《出發(fā)》(華文憲詞曲)、《大刀殺敵》(黃中廑詞,何安東曲)、《青年訓練團團歌》(黃恩澧詞,黃友棣曲)、《打倒?jié)h奸》(章枚詞曲)、《五月的鮮花》(光未然詞,閻述詩曲)等作品。
這些新增歌曲,大都是符合當時抗戰(zhàn)形勢的新作,也有像《五月的鮮花》這類之前沒有入選,但深受群眾喜愛的作品。新集版整體上突出歌曲與戰(zhàn)爭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與時代性,充分展現(xiàn)出全面抗戰(zhàn)之初,民族的抗戰(zhàn)激情與火熱氛圍。
通過幾個版本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階段的抗戰(zhàn)歌曲面貌,以及當時的抗戰(zhàn)形勢與政策。如第10 版是在局部抗戰(zhàn)時期發(fā)行,歌集上所有“日本”字樣,均以“日×”代替,由此真實地反映出“國民政府”當時的“不抵抗”政策與對日宣傳特點。而隨著抗戰(zhàn)的全面爆發(fā),這種現(xiàn)象隨即消失,涌現(xiàn)出《全國總動員》《全面抗戰(zhàn)》《新的中國》等一批謳歌全民抗戰(zhàn)的歌曲新作,這些都說明戰(zhàn)爭形勢與具體政策對歌曲創(chuàng)作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
我國近代新音樂創(chuàng)作中“依曲填詞”的創(chuàng)作手法,雖主要源于學堂樂歌時期,但在“一切為抗戰(zhàn)服務”的年代,為做好群眾動員與宣傳工作,“依曲填詞”的創(chuàng)作手法不但沒有被淡化,反而得到蓬勃發(fā)展,而且很多填詞歌曲的影響并不亞于一些大家之作,甚至流傳至今。這一現(xiàn)象,僅從《叱咤風云集》的系列歌集中即可得到鮮明體現(xiàn)。如第10版的76首歌曲中,就有9首是“依曲填詞”的作品,深受群眾的歡迎。
歌集中填詞歌曲的曲調來源主要有民歌小調、聶耳的群眾歌曲,以及外國革命歌曲。其中,以民歌小調填詞的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大,如前述的三個版本中,均收錄了一首由“蘇武牧羊調”填詞而成的《認清敵人》,還有用《曉莊民歌》《賣梨膏糖小調》等多首民歌填詞而成的作品。這種民歌填詞的創(chuàng)作手法,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變化,在抗戰(zhàn)后期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并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成為抗戰(zhàn)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一類典型代表,在群眾中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另外,在抗戰(zhàn)前期,用聶耳的歌曲曲調填詞,也是一個較為流行的現(xiàn)象,足見其作品在當時社會和群眾中的地位與影響,也說明聶耳及其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并非后人刻意追加。
總之,“依曲填詞”的創(chuàng)作手法,雖源于學堂樂歌,但并未止于學堂樂歌。它并沒有因為專業(yè)音樂的發(fā)展而中斷,反而在戰(zhàn)爭的影響下不斷發(fā)展、推陳出新,誕生了眾多經典的抗戰(zhàn)歌曲,甚至有大量作品一直傳唱至今,影響廣泛。
《叱咤風云集》這部歌集究竟出自何人之手,這是除其發(fā)行量之外,最為引人關注的問題。按照一般思維,銷量如此之大的歌集的編者,應該是一位有社會影響力的專業(yè)音樂家,但從該歌集的版權信息可知,編者名為吳涵真,音樂學界對此人普遍不熟悉。筆者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查找與爬梳,對吳涵真其人生平和主要活動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吳涵真(1894—1948?),浙江紹興人,我國近代知名社會教育家(為革命家黃興先生之婿)。曾在香港、廣東、重慶等地活動,與黃炎培、陶行知、鄒韜奮等人有密切往來,發(fā)表過《救亡工作應有之態(tài)度》《救國立場絕交論》《事實證明敵人宣傳之荒誕》《今日中國婦女應有之認識》等多篇愛國立場鮮明的文章。
吳氏早年曾參軍,但由于對軍閥不滿而辭職,開始從事圖書出版、社會教育等事業(yè)。1933年5月在香港創(chuàng)辦九龍兒童書局,1935 年2 月23 日在廣州創(chuàng)辦兒童書局,深受社會歡迎,“造成廣州書業(yè)門市空前新紀錄?!?吳涵真《我的工作》,廣州兒童書局1935 年版,第1、2、15 頁。吳涵真創(chuàng)辦的這些機構,均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對戰(zhàn)時社會教育與群眾文化生活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聯(lián)書店的老店員濮光達,曾是香港九龍兒童書局的學徒,他回憶道:“吳涵真先生是一個熱心兒童教育、鄉(xiāng)村教育的出版家。兒童書局被他辦得在省港兩地都頗有名氣,陶行知、梁漱溟都是書店的??汀?936 年,書局遷往廣州漢民北路50號,正值日本侵略者矛頭直指平津,吳先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愛國歌曲,出版了一本《叱咤風云集》,在街頭分送行人。書中的歌曲,我到現(xiàn)在還會哼幾句:‘我們中國最危險……’1937 年,鄒韜奮在上海的生活書店想到廣州開分店,一時找不到合適的門面,托人找吳先生商量。吳先生真是一位仗義的君子,因為佩服鄒韜奮的人品和學問,竟二話不說,把兒童書局歇業(yè),慷慨讓出了店面。1937 年2 月,兒童書局的人全部轉到了生活書店廣州分店?!?濮光達口述,韓斌整理《三聯(lián)書店老店員口述:民國時賣本書要冒殺頭危險》,《杭州日報》2010 年5 月17 日版。1938 年,吳涵真赴香港,與陶行知一起創(chuàng)辦了中華業(yè)余學校,陶行知任董事長,吳涵真任校長??箲?zhàn)中,吳涵真還曾與黃炎培等人為公債勸募工作付出很多努力,成績斐然。
吳涵真不僅關注圖書出版與社會教育等問題,同時,他對推動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發(fā)展也做出了重大貢獻。1936 年,在他和多位愛國人士的支持下,“利用廣州基督教青年會這一合法組織,成立了廣東最早的群眾救亡歌詠團體——廣州民眾歌詠會。廣州各大、中學校的學生、市民及基督教青年會的會員踴躍參加,人數最多時達1200 人?!?方志欽、蔣祖緣《廣東通史·現(xiàn)代》上冊,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版,第1051 頁。在廣州民眾歌詠會的活動中,他不僅提供由他親自選編、兒童書局出版的《叱咤風云集》,還每周出一張小報,介紹新歌和歌詠活動情況,在廣州地區(qū)掀起了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熱潮。
抗日戰(zhàn)爭勝利以后,吳涵真赴香港生活,但其赴港后的具體活動,還有待進一步考察。黃炎培在1948 年3 月6 的日記中提到“吳涵真在港病?!?黃炎培《黃炎培日記》第10 卷,華文出版社2008 年版,第67 頁。。盡管關于吳涵真更多的事跡與貢獻一時還不能完全梳理清楚,但僅憑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所表現(xiàn)出的赤誠愛國之心,足以讓我們敬仰。正如黃炎培在給吳涵真之子行恕的簽名中所寫:“你的父親是忠誠赤膽、為人群服務而不謀私利的道德君子。”[21]楊慧《吳涵真先生訪問記》,《宇宙風》1941 年第120 期,第15 頁。
《叱咤風云集》是吳涵真的一部重要代表作。他本人十分看重這部歌集并大力向社會推廣,曾通過《現(xiàn)代父母》《戰(zhàn)時教育》[22]歌集廣告刊于 《戰(zhàn)時教育》1938 年第3 卷第1 期,第3 頁。等多個媒體刊物對該集進行宣傳,特別是在《現(xiàn)代父母》中,多次刊登《叱咤風云集》的廣告:
本歌集為吳涵真先生所編,蓋欲以慷慨激昂之聲。代替《桃花江》《夢中情人》……靡靡之音也?!x歌曲淺顯易解、調子雄壯活躍,極易上口,最合民眾、軍隊、學校合唱之用……[23]吳涵真《叱咤風云集》,《現(xiàn)代父母》1937 年4 月第5 卷第3、4 期。
這樣一則廣告,可以看出吳涵真對這部歌集的積極宣傳態(tài)度,也可以看出他對戰(zhàn)時音樂的社會功能屬性是有充分認識的。
除了《叱咤風云集》之外,吳涵真還編有《新中國歌集》《易聲歌集》《救國民歌選》[24]《新中國歌集》,廣州兒童出版社1936 年版;《易聲歌集》,上海時代出版社1937 年版;《救國民歌選》1937 年版。等多部愛國歌曲集。他能夠編有如此之多、暢銷各地的愛國歌集,除了他對音樂的熱愛與深刻認識之外,與他常年從事出版行業(yè)有著密切關系,因為其職務之便,可以保證這些歌集的不斷出版,來滿足社會對抗戰(zhàn)歌曲的大量需求,豐富大眾的抗戰(zhàn)音樂生活。
吳涵真作為非專業(yè)音樂人士,能夠獨具慧眼地發(fā)掘抗戰(zhàn)歌曲在戰(zhàn)爭中的社會功用,并編印多部歌集,在戰(zhàn)時社會和群眾中產生廣泛影響,這是難能可貴的??梢哉f,他為抗戰(zhàn)音樂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
《叱咤風云集》是戰(zhàn)時音樂出版界的傳奇。在內容與形式上,它不僅顧及大眾、軍人、兒童等多個社會群體,還十分注重與戰(zhàn)爭現(xiàn)實的緊密聯(lián)系,能夠鮮明地突出時代主題與人民心聲;在歌曲的風格上,既有激昂豪邁的進行曲,也有委婉抒情的民歌,很好地適應與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這些都是這部歌集得以廣泛發(fā)行并產生持續(xù)影響的重要原因。
從表面看,《叱咤風云集》似乎只是一部戰(zhàn)時發(fā)行量巨大的歌曲集,本質上卻反映出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使中國傳播媒介得以不斷變化與進步,從而推動抗戰(zhàn)歌集的大量發(fā)行,也促進戰(zhàn)時歌詠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正是在這種歷史環(huán)境的催化中,中國“新音樂”與大眾之間的距離迅速拉近,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歌聲中真正走向大眾,并得到更深、更廣的傳播。
吳涵真作為專業(yè)音樂領域的“局外人”,卻能在戰(zhàn)爭時期將眼光投放于抗戰(zhàn)歌曲的編選與出版,其所編歌集內容之豐富、發(fā)行之廣泛,在當今也是十分難得的。這與他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的出版眼光和博采眾長的藝術胸懷有關,更與他赤誠的愛國之心有關。吳涵真其人其事其書都值得學界做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