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發(fā)展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新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寶貴財富,是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光輝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人民堅定的信仰和繼往開來的創(chuàng)新精神指導。黨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將黨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讓學生銘記黨史,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鑒定不移地熱愛黨、擁護黨、跟黨走,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章主要闡述了黨史的教育價值,探討黨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路徑,旨在實現黨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充分發(fā)揮黨史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黨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黨史學習已經成為新時代學習的重要內容。其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強調:“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2019年11月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在基本內容中要求廣泛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教育。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再次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啟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部署,對于我們開啟新征程、創(chuàng)造新奇跡、奪取新勝利具有重要意義。
黨史教育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定理想信念和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愛國主義教育又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黨史的重要資源和價值,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材料,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通過黨史教育,使大學生全面深刻認識,從百年的黨史傳奇中感悟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從而樹立崇高理想,增強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為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一、黨史的教育價值
中國共產黨成立于1921年7月,至今有百年的發(fā)展歷史。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是黨領導著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是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中國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中國建設與發(fā)展的道路。同時,黨的百年歷史發(fā)展中,黨也在不斷地更新理論、不斷地中國化、不斷地實踐創(chuàng)新,實現了黨的自身改進創(chuàng)新,保持和發(fā)展的黨的先進性,克服艱辛萬苦和重重困難,推進了黨的偉大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基礎。
(一)革命傳統教育價值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堅持與一切外來侵略者、反動主義進行斗爭。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斗爭實踐中,磨礪出百折不饒的革命精神,鑄就不怕犧牲不怕苦的奉獻精神。中國人民依靠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偉大的革命精神,才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革命精神蘊含著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質,秉承為社會主義建設為奮斗終生的理想。革命精神會激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奮發(fā)圖強,樂于奉獻,注重團結。
(二)理想信念教育價值
中國共產黨黨史教育是利用歷史史實,廣泛開展現實教育,警示學生,讓學生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發(fā)展歷史進程顯示一個道路,那就是黨的同志始終堅持一個理念和一個信念,始終為解放舊思想、解放新中國而奮斗。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社會經歷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這是黨和黨的同志始終堅信唯有馬克思主義才能實現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發(fā)展,也只有堅持社會主義結合中國國情,才能不斷地推進新中國建設與進步,實現人民民主富強。新中國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思想指引下引來了飛速的發(fā)展,實現了民主政治建設、國民經濟提升、人民生活改善。這告示人民始終黨堅持執(zhí)政為民的理想信念。例如持續(xù)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人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不移地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旗幟,始終與日本侵略者、反動派作斗爭。正是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人有著必勝的信念,有著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才能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成立新中國。
(三)愛國主義教育價值
中國共產黨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1921年到1945年的二十年中一直是與外國列強斗爭,解救中華民族于水深火熱之中。一大批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為了新中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后了,西方國家依然覬覦中國和黨的發(fā)展,不停地通過戰(zhàn)爭來影響中國。但是黨和黨的同志始終堅定社會主義發(fā)展,實現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戰(zhàn)勝一切困難。黨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fā)展的基本精神,是增強新一代年輕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資源。例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chuàng)始人蔡和森,并率先垂范,為革命嘔心瀝血,英勇奮斗,被叛徒出賣也寧死不屈,年僅36歲就犧牲了寶貴的生命。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了建設黨和國家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和青春,共產黨人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要愛黨愛國。
二、黨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
中國共產黨發(fā)展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這一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一直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堅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路線,才贏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才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才實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才讓中國屹立于世界。正是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人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才取得了偉大的成功。通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學習,會讓人們了解中國共產黨和共產黨人堅持的正確理想信念,幫助人們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為中國特殊社會主義發(fā)展與建設做出貢獻,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崛起。
(二)有助于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中國羸弱的歷史時期,并且一直與腐朽階級、入侵勢力作艱苦卓絕的斗爭。斗爭的過程正是中國共產黨成長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的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千辛萬苦,很多共產黨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他們都有正確的價值取向,例如共產黨人都具有吃苦耐勞、甘愿犧牲、積極向上等等偉大的精神。這對新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價值。這也是必須要將黨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須要通過黨史教育,培養(yǎng)新一代年輕人的正確價值取向,讓新一代的年輕人具備吃苦耐勞、甘愿犧牲、積極向上等精神。
三、黨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黨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將會吸引學生,讓學生深入了解黨史,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繼承與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繼續(xù)豐富黨的理論和實踐經驗,讓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同時,也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奮發(fā)圖強,在黨史的積極影響下,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一)利用課堂實施黨史教學
課堂是思政政治教育中融入黨史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企業(yè)和學校要積極開設黨史教育課堂,將黨史作為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利用優(yōu)勢的師資力量,構建多元化、創(chuàng)新化和個性化的黨史課堂教學模式。課堂實施黨史教學要充分挖掘黨史教育內涵,合理運用黨史內容,引導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有正確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深入的了解,從中領悟到黨史蘊含的重要精神。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黨史珍貴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參與談論和分享,總結圖片和視頻蘊含的精神。也可以讓學生根據黨史的某一歷史片段的真實情況進行情境演練,讓學生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了解黨史,通過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體驗黨的同志和黨的歷史的艱辛,感受當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讓學生認識到當下要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成為家庭和社會有用之才。課堂的表現形勢還有很多,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等因素,創(chuàng)設一堂具有新穎性的課堂教學,才能吸引學生,對學生有所啟發(fā)、有所幫助。
(二)組織紀念活動宣傳黨史
黨的百年歷史中有著很多的紀念日,每一個紀念日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只有銘記紀念日,才能銘記先輩們的付出和犧牲,才能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奮斗。黨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紀念日,組織紀念活動,宣傳黨的歷史進程,強調黨史中的艱辛與困難。例如井岡山會師紀念日。井岡山會師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次偉大的勝利。但這次勝利是毛澤東、朱德等人拼死反抗、堅持作斗爭,幾經周折成功會師,建立的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是中國共產黨人永遠的精神家園。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出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通過革命紀念日活動,宣傳黨的奮斗歷程,讓學生具有堅定的信念、艱苦奮斗的精神、敢闖新路的想法。紀念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為有效的途徑,紀念活動能夠重現革命紀念日的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感受到黨發(fā)展的艱辛和困難,感受共產黨人付出的鮮血和生命,讓學生對黨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讓學生具有敬畏之心。
(三)用黨史優(yōu)秀作品吸引人
黨的百年歷史中,涌現出很多的優(yōu)秀繪畫、音樂、文學等作品,這些作品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黨的同志和人民,讓他們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地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努力和奮斗,甚至付出生命。例如陜北民歌《東方紅》,就是一首歌頌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歌曲,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yōu)秀歌曲100首。該歌曲以樸實的語言,唱出了人民群眾對毛澤東主席及其領導的中國共產黨的深情,歌詞簡單,情感真實,旋律好記。不僅是人民集體創(chuàng)作的結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摯表達?!稏|方紅》唱出了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帶領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永續(xù)奮斗的信念和決心,是一首穿越時空,成為經典的作品。教師要充分挖掘黨史優(yōu)秀作品的育人價值,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體會到作品中深層次的內涵,領會到作品表達的偉大意義。黨史優(yōu)秀作品是黨百年歷史中的優(yōu)秀結晶,是每一個共產黨人的真實故事,凝聚著黨和共產黨人深厚的情感。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作品往往能夠振奮人心,用黨史優(yōu)秀作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會讓學生受到鼓舞和激勵,讓學生銘記黨與群眾的濃濃情感。
(四)和紀念館建立實踐基地
紀念館是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史的重要見證物。我國現在有很多紀念館是紀念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重要的歷史事件等,通過圖片、視頻、展覽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示黨的恢弘歷史。企業(yè)和學校要加強與紀念館合作,利用紀念館的優(yōu)勢資源,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歷史畫面,感受到黨的歷史和先輩們的光輝事跡和英勇故事。同時,還要加強紀念館黨史教育的創(chuàng)新。運用3D、VR虛擬仿真技術實現了黨史學習和教育與新技術的融合,進一步提高黨史學習和教育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運用了AI機器人講解和模擬導游全程引導講解方式,也提供了自由參觀漫游式體驗方式;運用了動漫、動畫、動圖、視頻、錄音、音樂等多種互動方式,有效增強了黨史展廳參觀體驗的互動性和體驗感。只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個性多元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才能更加全面地展示黨史,才能更能打動學生,吸引學生,教育學生。
(五)借助網絡實現黨史教育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技術成為新時代教育的重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須緊跟時代發(fā)展,運用網絡技術,改善教育方式,更好地為學生呈現黨史,讓學生拓寬視野,增長見識。一方面是利用網絡技術構建課后學習平臺。思想政治教育是始終貫穿學生生涯的教育內容,教師必須要通過構建網絡教學平臺,通過分享黨史資源、黨史人物、黨史作品等相關數據,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另一方面是利用網絡技術加強黨史探討。隨著黨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讓學生承擔著較重的學習任務,教師要利用網絡技術,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與學生分享學習心得,解決學生黨史學習中的問題。網絡是新時代宣傳教育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牢牢抓住網絡陣地,利用網絡技術為黨史教育提供便捷,利用網絡技術全面開展黨史教育,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黨,熟悉黨。
四、結束語
了解歷史才能把握當下、正視未來。黨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黨史教育,將黨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讓教育主題更加鮮明、表達更加生動、思想更加深刻。教師要深入挖掘黨史的豐富內涵,運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將黨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黨史教育氛圍,以黨史的真實性、客觀性涵育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價值認知,厚植家國情懷,保持政治清醒,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鑄魂育人的政治導向。
參考文獻
[1]虞志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三重邏輯[J].江淮論壇,2020(06):17-21.
[2]宋鑫.黨史教育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yǎng)[J].黨史博采(下),2020(10):61-62.
[3]陸明.中共黨史檔案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融合探究[J].檔案管理,2020(03):123-124.
[4]唐沙沙. 延安時期黨對青年知識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0.
[5]李嬌. 西柏坡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2020.
[6]許步亮.“學習強國”黨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價值探索[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02):4-8.
[7]尼扎吉·喀迪爾,張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強化黨史國史教育[J].黑龍江史志,2020(04):54-57.
[8]楊佳斯.試析黨史檔案在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J].山西檔案,2019(02):48-49.
作者簡介:
黃聰(1992.07—),男,漢族,籍貫:湖北武漢,碩士學歷,單位:中共武漢市洪山區(qū)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