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哲菊
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會接觸到戲曲內容,并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手機中“抖音”等APP,長時間接觸各類“偏成人化”的網(wǎng)絡流行歌曲。流行歌曲由于它本身朗朗上口,旋律通俗易懂的優(yōu)勢,得到了小學生的喜愛。從而導致具有悠久歷史的戲曲被拋之腦后。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戲曲的傳承發(fā)展,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這一意見的實施,將會為學生們架起傳統(tǒng)藝術文化與提高自身審美能力的橋梁。所以說,戲曲進校園為校園文化教育質量的提升和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供了無限可能。
中國戲曲的歷史源遠流長。京劇是中國戲曲當中不可缺少的藝術文化力量。京劇藝術被稱為“國粹”,中國人所具備的含蓄、穩(wěn)健、精致、典雅等精神品格都能夠在京劇藝術里有著最生動的表現(xiàn)。小學生們通過學習京劇既接受到品德教育、感受到藝術文化之美,又能將經(jīng)典得到傳承。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作為一名京劇愛好者,必須認真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各類京劇名劇目、優(yōu)秀唱段,來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了解和熱愛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承中華民族璀璨的文化。京劇中每一個唱段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里包含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忠、孝、仁、義的美德,這些傳統(tǒng)美德,對于學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如《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是現(xiàn)代京劇《紅燈記》中鐵梅的唱段。講述的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某地的一名鐵路工人,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口,及其特殊的革命家庭,投身于抗日活動中,于日本侵略者展開機智勇敢的殊死斗爭的故事。這些經(jīng)典唱段對于加深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都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
“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的作用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也是學生學習資源的提供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從我們身上提取有關戲曲的知識點,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加強自身的戲曲藝術素養(yǎng),不斷的學習和戲曲有關的知識才能更好的去教授學生。首先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補充自身的樂理基礎,如張再峰老師的《怎樣唱好京劇》、《怎樣掌握京劇流派演出技巧》。其次我們可以利用各種“APP”,去聽各類名家的教學,這對我們學習戲曲的專業(yè)知識提供了便捷。每年我校還會邀請群藝館的戲曲專業(yè)人士舉辦“戲曲進校園”活動,不但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專業(yè)的戲曲文化,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是難得的一次近距離學習機會。通過名家的現(xiàn)場教學,更助于我們的答疑解惑,從而提高自身的戲曲藝術素養(yǎng)。全校師生都能通過專業(yè)演員們的一個騰空、一個跟頭中感悟著京劇的特有魅力,激發(fā)藝術思維,培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拓展文化視野,提高藝術鑒賞力,從而進一步增強莘莘學子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在教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時,需要讓學生了解這段唱腔運用京音字腔,旋律比較新穎,突破了傳統(tǒng)的“西皮流水”的音腔模式。在節(jié)奏方面具有個性化、新鮮感的節(jié)奏特點,顯得活潑清新。尤其是唱腔中節(jié)奏形式與唱詞內在節(jié)奏規(guī)律吻合,生動刻畫了人物的性格與內心的情感。本節(jié)課教學的對象是三年級的學生,對戲曲知識了解的比較少。學生們有一定的表現(xiàn)欲望,思路活躍,樂于參加音樂體驗活動,具有一定的表演創(chuàng)編能力,在允許學生有自己獨立見解的同時,更需要老師的引導。通過欣賞本課,讓學生領略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美感,同時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tǒng)文化教育;通過欣賞,讓學生初步了解京劇的起源唱腔、人物行當、表演形式等基礎知識;通過聆聽、討論、學唱、模仿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戲曲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自豪感和熱愛之情。
但我遇到很多困難,比如京劇旋律略顯復雜,學生不容易快速學會;比如京劇中有很多專業(yè)名稱,“西皮流水”“念白”“唱念做打”這些都需要讓學生了解它們的含義;比如京劇的知識點涵蓋的內容很多,學生不容易理解等等。這都為讓學生喜歡上京劇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所以如何提高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是作為老師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我在上此課時,先是通過京劇的步伐走進課堂,再用京劇的方式和大家問好,這種不同于往日的導入方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模仿我的腔調,進而為他們學習本課開始了良好的基調。
在教孩子們《燈官報燈名》這一課時,我先是給孩子們看了這段視頻,當孩子們第一次看到丑角的形象時,大家都感到很有意思,然后我給一名學生在鼻梁上貼了個丑角形象的“豆腐塊”,個個都樂的哈哈大笑。然后邀請同學用雙響筒為他伴奏,他隨著有節(jié)奏的打擊樂模仿丑角形象的“矮子步”,那滑稽、有趣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喝彩。他的表演成功激發(fā)了其他學生的表演欲望,孩子們個個爭相想去當“丑角”,學習本課的興趣頓時變得熱情高漲。
每年我市都會舉辦各類的文藝活動。前年我校排練了以戲曲為主題的舞蹈演出《小戲迷》。它的音樂背景出自京劇的經(jīng)典選段《賣水》。學生們基礎比較薄弱,很多戲曲動作都是從零開始學習,要想完成好表演,需要學生和老師們花大量時間去排練和學習。同學們?yōu)榱烁玫某尸F(xiàn)出戲曲的韻味,都紛紛利用課余時間不斷揣摩各個技術要點。也正是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付出使得演出能夠取得成功,孩子們更是愛上戲曲。
為豐富中小學寒假生活,落實學校美育“學會、勤練、常賽、常展”要求,集中展示和交流中小學傳承中華優(yōu)秀戲曲藝術成果,我校積極響應省教育廳關于在2021年寒假期間開展中小學生線上戲曲冬令營活動,根據(jù)張灣區(qū)教育局的工作實施方案,結合我校實際開展了戲劇曲藝文化的工作?;顒又?,東風22小學學生們首先通過線上學習,在湖北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聆聽名家示范演唱,學習戲曲知識,并在群中就不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學生通過視頻的方式任意演唱一段戲曲上傳到微校的班級展示中。最后教務處組織全體音樂教師對學生的戲曲作品進行評選,由學校頒發(fā)“戲曲冬令營”的各類獎項,優(yōu)秀作品再向上推選。通過活動涌現(xiàn)出一些孩子對戲曲藝術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六年級學生孫韻涵說道:“寒假里學習戲曲一段時間之后,我發(fā)現(xiàn)每一出戲的背后都蘊含一個故事,我被這些故事和它們奇特的旋律吸引?!彼模?)班的楊佳文同學演唱的《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四(3)劉逸宸表演的《蘇三起解》等獲得了一致好評。這類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為京劇文化的傳承起了重要的作用。
戲曲進校園,京劇進課堂,意義深遠,不僅僅在于讓孩子欣賞到京劇的美,更是對中國五千年悠久文化歷史的一種傳承。我們應該不斷去保護、傳承這門藝術,讓自己和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國粹的魅力所在,通過我們的努力真正讓這條“渠水”源源不斷、清澈流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