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康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中考改革中,也將化學實驗操作列為考查的內(nèi)容之一。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一線教師常采取教師演示實驗或者視頻播放實驗的教學方式,這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利弊。文章就這兩種實驗教學方式展開簡單比較,以得出它們的優(yōu)缺點,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演示實驗;視頻實驗;比較研究
文章編號:1008-0546(2021)03-0097-01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03.024
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而科學探究又必須以嚴謹?shù)膶嶒灋榛A[1]?!读x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2]。我地化學中考改革也將化學實操列為考試內(nèi)容之一,并占總成績的10%,由此更加突顯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初中化學一線教師常采取兩種教學方式:演示實驗、視頻播放實驗。
初三化學上冊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在本校選取了兩個平行班級,教學中涉及到實驗教學內(nèi)容時,其中A班采取教師演示實驗的教學方式,B班采取視頻播放實驗,完成教學任務后,通過調(diào)查問卷等方式,并結合單元測驗成績分析,比較這兩種實驗教學方式的優(yōu)缺點。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
中學階段,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最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之一。通過調(diào)查問卷發(fā)現(xiàn),兩種實驗教學方式都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但教師演示實驗效果會更好。因為信息技術發(fā)展到如今的程度,學生對于多媒體的聲、色刺激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學生對于化學實驗儀器、對化學實驗現(xiàn)象還處于最初的階段,演示實驗能給學生展示實物,在演示過程中,學生還有機會親手觸碰化學器材,因此能更加容易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提高學生的關注度。
例如在“走進化學實驗室”的教學中,A班直接向?qū)W生展示化學儀器實物,學生從來沒有在現(xiàn)實中見過這些化學儀器,因此瞬間就提起了學生的興趣,整個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B班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展示實物,而是在課件中展示儀器的圖像,這對學生在視覺上的沖擊就沒有那么強烈,因此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建構知識體系方面
實驗教學也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學生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在原來的知識體系上,建構起新的知識結構。視頻播放實驗能完美地展示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學生通過觀看實驗視頻,能完整地了解整個實驗過程,但是對實驗中的一些細節(jié),不能很好把握,尤其是對實驗過程的一些操作注意事項,學生無法通過觀看視頻實驗建構起相關概念。
而教師演示實驗,很多時候并不完美,實驗現(xiàn)象也與預期現(xiàn)象有一定的誤差。這雖然不能給學生展示完美的實驗,但是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疑問,從而讓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原因,這樣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主體性作用。
例如在“紅磷燃燒的實驗”中,B班的實驗視頻能完美地展示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上升約1/5,而A班教師演示實驗中,這個現(xiàn)象并不標準,這就讓學生疑惑:為什么進入集氣瓶中的水不能使液面上升1/5呢?從而引發(fā)了學生的討論。
因此,從建構知識體系方面,教師演示實驗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新的知識結構。視頻演示試驗能更好地展示整個實驗的完整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對實驗有一個整體性的認知。
三、培養(yǎng)學習能力方面
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學會學習,化學教學也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演示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可變因素相對較多,能更好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思考、邏輯分析、總結,從而培養(yǎng)學習能力。視頻播放實驗是一個定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被動地接受實驗內(nèi)容,這種方式比較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中,A班學生能跟著老師的演示步驟,不斷地觀察、總結實驗操作方法、思考原因,能根據(jù)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提出的相關問題,主動尋求答案,能去分析實驗步驟中“先移后熄”涉及到的氣壓問題、試管使用方法問題等。通過這樣的一系列教學,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認知方式,打開思維的天窗[3]。
綜上所述,演示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效果比視頻實驗更好,也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使學生能更好地建構新的化學知識體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在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演示實驗所需要的課時更多,對于整個初三有限的教學時間而言,也有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鄭長龍.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重大變化及解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8(9):41-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樊會玲.基于微粒觀發(fā)展的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以“探究無土栽培營養(yǎng)液”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