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帆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百色高速公路運營有限公司 廣西百色 533000
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公路的整體通行服務能力。為給車輛出行提供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保證瀝青路面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采用科學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能夠從源頭上消除路面質量問題,是公路養(yǎng)護中的一項重要方法。
某公路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沿線局部伴有輕度的車轍及滲水病害,為有效抑制病害的持續(xù)擴展,需采取相應的預防性養(yǎng)護措施。結合病害實際特點確定總體方案,以改性乳化瀝青為主要材料,輔以MS-Ⅱ型輝綠巖級配集料和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通過砂黏附量試驗后,最終確定油石比為7.0%。
公路車流量較大,且車輛行駛期間的車速相對較快,車輪與路面的磨損更為明顯,再加上受到雨水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若缺乏行之有效的預防性養(yǎng)護措施,將出現各類病害,嚴重影響公路的耐久性,不利于車輛的安全通行。隨著公路工程領域科學技術的逐步發(fā)展,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趨于成熟,迄今已成為公路養(yǎng)護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通過該技術的應用,可有效解決裂縫、坑槽等各類路面病害,保證公路的通行服務能力,與此同時養(yǎng)護人員的工作量相對較小,出行人員可享受到安全、舒適的行車體驗[1]。
根據路面檢測結果可知,主行車道存在車轍病害,深度4-24mm不等,局部伴有滲水現象,最大滲水系數可達到110ml/min,嚴重影響車輛通行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根據病害的實際特點制定如下養(yǎng)護方案:
(1)對于輕微破損的路段,采取加鋪1cm微表處的方式處理。
(2)對于超車道的病害,通過灌縫的方式處理。
(3)裂縫病害較為普遍,在多個路段均有分布,對此先灌縫,保證裂縫得到有效的填充后再加鋪1cm微表處。
(4)若路段存在坑槽、松散等病害,以既有路面的材料性質為準,拌制與其路用性能相同的混合料,將病害修補到位,然后加鋪1cm微表處。
(5)部分路段存在車轍病害,應確定該病害的具體范圍并銑刨,將產生的雜物清除,再通過微表處修復。
公路的運營環(huán)境復雜,在內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易導致局部路段出現各類病害,其中以裂縫最為普遍。裂縫的成因較多,但主要與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及路面使用環(huán)境有關。為此,在預防性養(yǎng)護工作中要注重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路面裂縫。路面裂縫具有較強的發(fā)展?jié)摿?,易形成大?guī)模的龜裂病害,隨之造成更加嚴重的危害。因此,應及時處理病害,可在裂縫病害處開槽,再用灌封膠處理。經過灌縫處理后,在面層灑適量的石屑,再利用輕型壓路機碾壓,保證瀝青混合料的密實度。若瀝青路面僅存在單條裂縫,則需對裂縫開槽,深度清理縫內的雜物后再向其中灌入熱瀝青,于上部灑上適量石屑(非特殊情況下厚度控制在0.4cm)。此外,還可灌入適量的灌封膠,也可取得較好的養(yǎng)護效果[2]。
車轍病害對路面行車帶造成影響,使路面表面形成較明顯的高差。對此,路面攤鋪施工過程中應注重對瀝青材料質量的控制,以免在使用期間發(fā)生化學反應。施工期間做好碾壓作業(yè),確?;旌狭暇哂凶銐虻拿軐嵍取kS著公路使用時間的延長,在車輛長期碾壓作用下路面易出現車轍病害,承載能力也隨之下降,嚴重影響路面的路用性能。針對瀝青路面出現的車轍病害,應視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小范圍的車轍,可選擇挖補或銑刨熱鋪的方式處理;大面積的車轍,較為合適的處理方式有熱再生、冷銑刨熱鋪。若車轍嚴重,跳車現象將極為普遍,輕則影響駕乘舒適性,重則危及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而通過針對性的措施,可從根本上解決車轍病害,以免對車輛通行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3]。
若公路出現沉降,此時所在區(qū)域路面的縱坡、橫坡均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該公路中央設有分隔帶和超車帶,除了行車道和緊急停車帶外,這些也是重點測量對象,需要將標高線精準畫出,將其與設計圖紙對比分析,明確具體的沉降情況,從而確定待維修的起止點,視實際情況對該范圍內的沉降病害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應控制公路養(yǎng)護長度,通常至少要達到35m,此時攤鋪機方可獲得充足的操作空間,以保障其施工過程中的高效運行。若路面實際標高偏離設計值不多,應銑刨既有的路面;若路面實際標高與設計值存在較大的偏差,此時除了銑刨既有的瀝青路面外,還需依次完成攤鋪和調平作業(yè)(為確保維修效果,應分別執(zhí)行兩次),從而消除路面高差,使路面具有足夠的平整度。
瀝青路面運營階段的影響因素較多,易出現多種病害,因此需定期做好檢查工作,以便及時掌握瀝青路面的實際使用情況,將所得數據完整記錄,以此為依據分析路面的綜合性能。檢測工作必須做到全面、準確,掌握最真實的路面信息,具體涉及平整度、摩擦系數等會對路面使用情況造成影響的指標,并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在明確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措施,安排專業(yè)的養(yǎng)護人員將工作落實到位。通過動態(tài)化的檢測與修復,能夠快速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解決,既控制了病害的持續(xù)發(fā)展,又避免了后期因大范圍病害造成修復工作量大、成本投入多的問題。
綜上所述,公路的通行量較大,在運營階段受內外部因素的影響,路面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為營造安全、舒適的行車環(huán)境,做好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至關重要。針對現階段公路瀝青路面所存在的問題,相關單位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采用科學的手段檢測路面,根據檢測結果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此外,應遵循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在公路日常運營中加強檢查,從源頭上發(fā)現并處理問題,切實提高公路的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