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恩城鎮(zhèn)人民政府 山東德州 253103
梨原產我國,為我國主要梨樹之一,近些年來,在我縣一直有種植,種植面積有所增加,暢銷國內各大城市,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有的鄉(xiāng)鎮(zhèn)種植戶建有鮮食梨果采摘園,吸引外來人員進園采摘,給種植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收益。梨果除生食外,還可加工梨膏、梨脯、梨酒、梨干、罐頭等,深受群眾歡迎。梨樹結果早,一般2-3年開始投產,6-7 年就能進入盛果期,適應性強,栽培容易,無論平原、山地、田塊、灘涂均可種植,豐產性好,基本無大小年現(xiàn)象,盛果期每畝可穩(wěn)定在2000Kg 以上,壽命長,一般可達20-30 年,最長達80-100 年。
現(xiàn)階段仍采用常規(guī)育種的方式,效率較低,新育種方式的應用還沒有進行推廣,對于產業(yè)發(fā)展的認識不足。梨樹品種結構還不夠合理,應該加快品種更新的速度,使得梨樹的綜合性狀更加優(yōu)良,提高其商品性和銷售量,保證種植效益。在種植梨樹的過程中,繁育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梨樹產業(yè)的發(fā)展方案不夠科學,對于無病毒良種育苗繁殖的研究仍不足,需要加大重視并大面積推廣。梨樹的經營分散,缺乏市場規(guī)范和生產標準的監(jiān)督,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的要求[1]。應該轉變思維,將梨良種苗木繁育體系的建設列入發(fā)展重點,提高研究力度和科技投入,對專項調研結果進行研究,科學合理布局,避免散亂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融合產業(yè)優(yōu)勢和經濟效益。
病蟲害一直是困擾果樹種植業(yè)的問題,在梨樹種植過程中也是如此,一旦暴發(fā)病蟲害,必然會嚴重影響到果樹的生長以及產量、質量,從而給果農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但是當前大多數(shù)果園未找到最佳的病蟲防治辦法,對于病蟲害防治要點掌握不足。
先進的培育模式對于技術的要求較高,管理工作有繁瑣和集中的特點,而現(xiàn)階段的相關勞動力多數(shù)文化程度較低,對于先進的育苗技術不夠了解、掌握不足,無法較好地落實相關措施,沒有完成專業(yè)種植技術隊伍的組建,這限制了梨子產量的提升,使梨種植業(yè)缺少發(fā)展動力。需要對農戶進行新技術和新技能的培訓,尤其是先進的管理經驗,宣傳其重要性,科學引導群眾,才能進一步提升種植的科技含量,推廣科學種植管理技術,進一步搶占國內市場。
首先,作為梨樹種植的關鍵內容,梨樹的品種是否優(yōu)質對于林果業(yè)質量與產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要嚴格把控前期的選種階段,選擇更加優(yōu)質且成活率較高的品種,從而保證林果業(yè)的質量與產量。一方面,梨樹種植中的選種工作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掌握市場需求的動態(tài)變化,挑選符合市場要求的梨樹品種。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愈加關注自己的生活水平,因此,對梨樹品種的要求也逐漸提高。所以,這就需要梨樹的品種選擇工作緊跟市場的變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選擇。另一方面,成活率是林果業(yè)種植中需要嚴格保證的,因此在種植過程中,需要對梨樹的生長環(huán)境進行嚴格把控,避免因為在梨樹的栽培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宜的環(huán)境對梨樹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導致成活率低,影響梨樹作物產量的降低,從而影響經營效益,降低收入。最后,林果業(yè)經營需要建立品牌,通過品牌的建立,生產優(yōu)質產品,以市場為主導,滿足市場所需,提高自身知名度,從而可以提高果農經營收益,促進林果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2]。
在長期種植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梨樹種植經驗,種植技術得到提升且種植形式多樣,其中,密植技術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技術。在種植過程中,若梨樹種植密度小,那么會使得土地利用率較低,此時可以對梨樹種植的密度進行適當調整,科學合理地增加種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從而提高果實產量。但值得注意的是,密植技術在日照資源缺少的地區(qū)并不適用,若梨樹密植,則會降低光照的投射效率,對梨樹的光合作用造成影響??傊诋斍袄鏄湓耘噙^程中,科學密植技術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和突破,合理使用不僅有助于提高果實產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土地利用率最大化。
無論是什么品種的果樹,在其種植過程中都需要進行去除雜草這一環(huán)節(jié),梨樹也是如此,當果樹底部生長時存有大量雜草,雜草會與果樹爭奪土壤養(yǎng)分物質及水分,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果樹的生長。種植果樹時應根據(jù)其不同生長階段,來選擇去除雜草的方法,在剛剛種植果樹苗時,雜草會對果樹生長產生嚴重影響,這時應將預防和處理雜草生長的工作做好,通常是在種植果樹后,在土壤表面合理噴灑除草劑;在果樹生產期間,可使用噴灑安全性較高的除草劑或通過人工拔草方式,將果樹底部雜草去除。無論采取何種方式,一定要將雜草清理干凈,防止雜草為病蟲害提供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以此保證果樹正常生長,并獲得良好的水果質量和產量[3]。
土壤深翻熟化是梨樹增產技術中的基本措施,要想梨樹增產、豐產、優(yōu)質,必須從改良土壤著手。深翻改土一般在秋季果實采收后,到冬季落葉前進行,其方法有擴穴、全園深翻、隔行或間株深翻。深翻深度一般以30-40cm 為宜,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隔年輪翻,1、3、5 年在原穴的兩側開深2.5 尺寬1.5 尺左右的深溝,2、4、6 年在另兩側開深溝,結合施入基肥。施入基肥標準,一般以100Kg 梨果最少需有機肥(豬、羊廄肥)100kg,再混入2.25kg磷肥,有利于產量和品質提高。除基肥外,在生長期還應適時追肥,一般要求進行三次追肥,第一次花后肥,時間為4 月中下旬,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果實膨大;第二次果實膨大肥,時間為5 月中旬-6 月上旬;第三次采后肥,時間為8 月下旬-9 月中旬,增加葉色,延長葉片壽命,恢復樹勢。根外追肥可結合噴藥施入適量氮、磷、鉀等肥,常用濃度尿素0.3-0.5%(高溫0.2-0.3%),過磷酸鈣0.5%,硫酸鉀0.3-1%,磷酸二氫鉀0.2-0.3%,此外腐熟人尿5-10%,草木灰浸出液3-10%(不能與農藥混用)。
花前灌水,通常在發(fā)芽前后至開花前進行,滿足梨樹生芽、開花的需求,并可以促進枝梢生長?;ê蠊嗨?,通常在花朵謝后澆灌,這一時期枝梢生長迅速,樹體對水分需求旺盛,澆灌對促進枝梢生長有重要作用。如果天氣較為干旱,可視情況連續(xù)灌溉一兩次。果實膨大后灌水,通常在果實進入第2 個快速生長時期進行,即使雨水正常也需灌水,以滿足果實膨大與花芽分化的水分需求。越冬水,通常在果實采摘完成后進入秋旱季進行,能提升梨樹的越冬抗寒能力。灌水方法則可以根據(jù)不同時期的灌溉需求選擇漫灌、溝灌、滴灌、穴灌、滴灌和噴灌等方式[4]。
在種植梨樹時,對果實套袋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能夠提升果實質量。目前一些種植人員沒有掌握果實套袋的要點,從而難以獲得理想套袋效果,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果實質量。果實套袋后會獲得較好質量,但是價格會稍高,并且操作起來有較大難度。種植人員在開展這一工作時,應掌握該技術要點,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保證達到良好的套袋效果。
病蟲害對梨樹生長的影響非常大,會對梨樹的成長結構造成影響。此外,若梨樹蟲害未及時進行治理,還容易導致梨樹大面積死亡,從而給果農帶來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因此,加強病蟲害防治極為重要。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梨樹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出現(xiàn)了各種有效的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5]。其中,生物防治主要培育蟲害天敵;物理防治則是采用人工捕殺或是誘捕燈;化學防治則主要使用各種化學藥物。因此,應根據(jù)梨樹種植的實際情況,綜合選用防治措施,降低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確保梨樹健康生長,提高果實質量。
為了提高梨樹產量和果實品質,應選擇合適的地址建園,并選擇合適的梨樹品種進行種植,對梨樹進行土肥水管理,加強梨樹修剪、授粉、套袋、疏花疏果以及病蟲害防治等,以保證梨樹及其果實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