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玲
(西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00)
偶像崇拜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偶像的人格魅力、三觀品德、業(yè)務能力、外表相貌是大學生崇拜的主要內(nèi)容。每個大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他們通過個人意識去選擇崇拜的對象。大學生在高等教育階段,雖然會接受系統(tǒng)的價值觀教育,但是心理不十分成熟,價值觀還有待完善。偶像所具有的品格與特質(zhì)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大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期待。偶像處理事情的行為和態(tài)度為大學生們做出了示范,通過榜樣的力量,可以提高大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水平。而互聯(lián)網(wǎng)和媒體信息在偶像崇拜過程之中扮演著傳遞者的角色,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越來越繁榮的時期,新技術的運用帶來信息傳播的便利,信息傳播面越來越廣泛,受眾范圍逐步擴大,在信息的接收者中大學生群眾占有很大比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偶像崇拜具有單一性的特點。隨著社會的進步,在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西方的自我價值觀逐步走進了中國大學生的視野,偶像崇拜的自我意識也隨之逐漸覺醒。這一階段的大學生群體開始以自我意識去挑選自己的偶像,并逐漸思考偶像身上有什么品質(zhì)與精神值得自己學習激勵自己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一階段開始涌現(xiàn)一些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等社會認可度較高的偶像希望通過偶像的積極影響力來促使自我進步與發(fā)展,喚醒大學生偶像崇拜的自我意識。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愈發(fā)穩(wěn)健,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愈加頻繁與深入,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給大學生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文化思潮沖擊以及社會現(xiàn)實的復雜性使大學生對偶像的選擇紛繁多樣,使大學生偶像崇拜有了多元化的特征。同時思想的解放及廣播電視的普及給大眾文化的萌芽和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偶像崇拜的對象開始在歌星、影星和體壇明星這三類人中選取。這種選擇,也映射出社會經(jīng)濟對偶像崇拜對象選擇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偶像崇拜大膽、熱情乃至激進。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傳播媒介的不斷進步,大學生的偶像崇拜基礎得到穩(wěn)固,這一時期的偶像崇拜趨于多元化。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大學生偶像崇拜的對象更加多樣,主要對象為能夠帶來社會正能量的杰出人物、時代楷模、英雄人物等。從中國夢的提出開始,大學生積極逐夢,以期早日實現(xiàn)夢想。大學生們紛紛緊跟時代的腳步,把自己的個人夢想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為一體。因此,大學生偶像選擇的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偶像自身所能發(fā)揮的正面引導作用成為更重要的選擇依據(jù)。大學生也能夠更理性地表達自己崇拜某個偶像,能夠認識社會價值的重要性,理性思考杰出人物與流量明星之間的不同。這個階段的大學生能夠進行價值觀的自我引領,雖然存在崇拜行為不當?shù)膯栴},但大部分大學生能比較理智地選擇崇拜優(yōu)質(zhì)偶像。
依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可以從低到高概括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幾個方面的需求。改革開放讓人們的生活發(fā)生著巨大的改變,大學生無論在生理還是社交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滿足。此時,大學生們便開始尋求更高階段的需求,也就是尊重需求。他們開始重視精神生活的滿足,不再僅僅局限于對物質(zhì)的追求,他們更加期盼來自自我與社會的雙重認同。這種形式的尊重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名譽和聲望聯(lián)系起來理解,在追求這種尊重需求的過程中,就會將這種愿景寄托在具有這種特質(zhì)的偶像身上,為自己尋求精神榜樣來激勵自己進步。這種偶像崇拜表現(xiàn)出大學生們開始把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作為目標,于是對偶像的選擇更加謹慎偶像崇拜,自我引導的特征也開始顯露,這無疑是積極向上的,體現(xiàn)出了大學生對社會價值的重視。
日漸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會導致大學生傾向于將社會看作實現(xiàn)個人價值必不可少的現(xiàn)實基礎,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在價值觀的形成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大學生作為獨立的主體,有著更大更自由的空間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價值觀主要是通過個體的思維而對事物進行選擇與判別的。大學生的價值取向?qū)χ袊麄€社會的發(fā)展方向有很大的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新時代符合我國國情的主流價值觀,是大學生們堅守的信念基石。大學生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合理協(xié)調(diào)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問題,將自我價值融入社會價值之中。在追求價值觀的過程之中,大學生們把這個時代的榜樣、杰出人物當作偶像崇拜的對象,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積極傳遞正能量,體現(xiàn)出大學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人生的指向標。
對大學生價值觀念演變過程進行分析,是社會總體價值觀分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大學生偶像崇拜的變遷過程進行研究,為深入探討價值觀問題提供了直觀的切入點。大學生偶像崇拜的變遷體現(xiàn)了舊事物的過時與缺陷,而另一方面大學生對于新事物的出現(xiàn)并沒有明確的認識。新舊事物的交替,很容易造成大學生對新事物的價值判斷不準確。此時,對大學生在思想層面進行有效引導,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對之前存在偏差的價值觀進行有效的矯正,引導大學生認識到以前存在的不理智行為,淘汰之前不合時宜的做法,從而指引大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構建新型偶像崇拜模式。大學生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不恰當?shù)淖龇?,這也是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只要切合實際地引領,就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偶像崇拜這一行為發(fā)揮出其積極作用。
大學生偶像崇拜是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并存的。偶像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指向標的角色,通過優(yōu)質(zhì)偶像激勵自己樹立正確的奮斗目標,為自己的努力增添動力。大學生能夠通過偶像強大的感召力來指引自己,為自己實現(xiàn)目標樹立信心。偶像通常會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會傳遞更多向上的能量,給正在成長期的大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使其通過偶像的力量時刻鞭策自己,鼓勵自我不斷前行,為成長提供精神支持,豐富精神世界。同時,對偶像作品的欣賞也能體現(xiàn)大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情感寄托,讓其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的喜好,增強思維能力。然而大學生偶像崇拜也具有消極的一面。大學生很容易將崇拜的對象當作完美的人設,將偶像過度理想化,認為偶像是沒有缺點的,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暗示,將偶像人格定位過高,從而導致對偶像的盲目迷戀,會導致脫離實際生活而產(chǎn)生不理智的追星行為。
大學生崇拜的對象是否合適,對偶像的崇拜觀念是否正確,是否存在不理智的追星行為,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是當下需要正視的問題。偶像崇拜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有著不同的形式。多年的變遷,就本質(zhì)而言,都是人們在某個時代特定條件下自我心理的寫照和感情的表達,是一種理想的寄托。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一方面需要依靠父母,獲得父母的保護,另一方面又希望獲得獨立與自由。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與挑戰(zhàn),大學生們需要找到一個抒發(fā)情感的渠道。對于大學生來說,偶像的定義不同于學校和家長,偶像的一舉一動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大部分家長和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一般會更多地關心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的情感需要沒有關注與了解,沒有重視對學生興趣的栽培,如此養(yǎng)成的價值觀是缺乏理性的。這種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在理想信念的選擇和堅持上都具有局限性,缺乏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自我疏導水平較差。面對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復雜的情況,如果大學生缺乏理性的價值觀標準很容易迷失自我。因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對大學生偶像崇拜行為進行有效引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新時代背景下文化發(fā)展越來越繁榮,價值取向也越來越多元開放的網(wǎng)絡媒體,將各種思想和觀點帶入人們的精神世界。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實,很少接觸社會的大學生難以準確把握判斷事物好壞的標準,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在大學生價值觀養(yǎng)成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媒體為大學生信息的主要來源,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媒體的輿論導向,進而融入大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能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支撐。媒體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向?qū)?,充分發(fā)揮輿論的正面作用。媒體具有監(jiān)督偶像行為的作用,在不侵犯偶像個人隱私的條件下,傳遞偶像所體現(xiàn)出來的正能量。對于健康向上的正面偶像,媒體應該積極宣傳;而偶像出現(xiàn)不當行為帶來負面影響時,要及時糾正,并給予客觀評價。對于媒體播放的各種表演、舉辦的各類娛樂節(jié)目等,應將正面言論帶入活動中,將行為規(guī)范、道德準則通過生活細節(jié)傳遞出來,讓表演和節(jié)目具有教育意義。
在以文化人、立德樹人的倡導下,積極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豐富精神世界,是思政課程的重要功能,也是大學生們樹立正確偶像崇拜觀念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應該對思政教育體系進行系統(tǒng)化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在形式上,有關價值觀教育的課程應該以大學生實際生活為導向進行調(diào)整,增加課程的互動性,提高大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通過貼合大學生關注點的內(nèi)容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思政課教育與日常專業(yè)課進行銜接與融合,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價值觀教育。
教師可以利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切實了解大學生偶像崇拜的思維特征,對于不理智的偶像崇拜心理及時進行疏導和排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收集偶像身上能夠體現(xiàn)時代價值的閃光點,以貼近實事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感情和心理上的交流,以實現(xiàn)有效的價值觀教育。教師應該向大學生宣講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在娛樂明星之外讓學生了解和認識更多時代楷模。高校和教師可以大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開展專家論壇,邀請學術前輩組織活動和講座,在提高大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了解這些學者的成長過程,以學術明星、榜樣人物的力量轉變追星方向。
對大學生來說,適度的自信心對樹立正確的偶像崇拜觀念非常重要,找到自身的優(yōu)點,認真分析自己的價值,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是偶像崇拜的前提。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正確認識和處理自我與偶像的關系,才能避免盲目崇拜。要樹立目標意識,偶像是實現(xiàn)目標的動力,而不能將偶像當作生活的重心,要將偶像崇拜與實際生活進行準確的劃分。相對于老師、父母,朋輩群體與大學生的生活契合度較高;年紀相仿,受同一的時代影響,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交流方式、價值傾向都有著高度的相似性。高校應該加強朋輩教育觀念,讓朋輩之間通過溝通的方式選擇貼合大學生自身實際的正能量偶像,為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注入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