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艷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習作”
孫老師:阿呆,國慶節(jié)假期你去哪里玩了?把你看到的美景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阿呆:我去了南湖。南湖湖面寬廣,風景秀麗……我想說的太多了,我該怎樣描述南湖的美景呢?
文君:我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在描繪景物時都像“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明明想說的很多,卻不知如何下筆。
孫老師:那今天我們就講一講如何把看到的景物具體、生動地描繪出來。
文君:太好了!
孫老師:大家想一想,自己都去過哪些地方,看過哪些美景呢?
文君:我去過長白山和桂林。長白山天池云霧繚繞,水面波光粼粼,就像仙境一樣;桂林的山奇、險,桂林的水靜、秀,“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阿呆:我覺得身邊的景色也很美呀!比如我家的小區(qū),每到春天,綠意盎然,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小區(qū)里還有一個荷花池,夏天的時候荷花開得可好看了!
孫老師:你們都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阿呆還觀察到身邊的美景,從細節(jié)著眼捕捉生活之美,真棒!把美景寫進作文里,首先需要交代清楚它所在的地點、周圍的環(huán)境,把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接觸到的景物描繪出來,借此表達你們的思想感情。
這就需要細致觀察,抓住它的特點。觀察,要遠觀近察,處處留心。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中,作者抓住了小興安嶺“有數(shù)不清的紅松、白樺、櫟樹……”這一特點,仔細觀察描寫了春天嫩綠的葉子、夏天蔥蘢的樹木、秋天各種各樣的果實和名貴藥材、冬天樹上積的白雪,這樣就把小興安嶺的美寫得豐富、具體了。
又如《海濱小城》這篇課文,作者圍繞“小城里的每一個庭院都栽了許多樹”,寫了桉樹葉子散發(fā)出來的香味,鳳凰樹的花開得那么紅、那么熱鬧。這都體現(xiàn)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對景物特點準確的把握能力。同學們在觀察美景時要調動多種感官,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再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就能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記住,觀察越細致,描寫越新穎,文章就越吸引人。
文君:我還想到了描寫要按一定的順序。比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春夏秋冬的順序寫的,不同的季節(jié)景物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寫我家的小區(qū),我就會先寫形態(tài)各異的假山,再寫我最喜歡的小噴泉,最后寫美麗的荷花池,按照從遠處到近處的順序寫。
孫老師:文君說得對。我們可以按照時間順序、季節(jié)順序,也可以從上到下、由遠及近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寫。阿呆,你想到了什么?
阿呆:平時我積累了許多描寫景物的好詞佳句,我可以把它們用在我的習作里。
文君:還可以使用一些修辭方法。比如在《海濱小城》這篇課文中,“一棵棵榕樹就像一頂頂撐開的綠絨大傘,樹葉密不透風,可以遮太陽,擋風雨”,作者把榕樹比作綠絨大傘,生動地寫出了榕樹高大、樹葉茂密的特點。
孫老師:你們說得很好。大家還要展開豐富的想象,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這樣才會讓讀者如臨其境。
我們在寫一處景物時,要圍繞一個中心意思來寫。動筆之前,先想好要寫的這處景物的關鍵詞,比如高大雄偉、五彩繽紛等。每段開頭可以先用一句話概括要表達的意思,再展開具體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