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芒
上海黃浦區(qū)興業(yè)路76號,一座普通的石庫門建筑,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100年前,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這里誕生。如今,這里是億萬人民矚目向往的紅色殿堂,是中宣部命名的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今年6月3日,上海各界人士在與中共一大會址一街之隔的新地標隆重集會,共同見證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正式建成開館。而這一天,正是紀念館志愿者傅向東的67歲生日。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作為領誓員,傅向東穿著紅色志愿者服裝,舉起右拳,用深情有力的話語為前來參加開館儀式的黨員領誓。儀式結束后,在展臺拍下了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生日照片。
那是2017年10月31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上海,集體瞻仰中共一大會址,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全國各地前往中共一大會址參觀的干部群眾絡繹不絕,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回顧建黨歷史,重溫入黨誓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8年,中共一大會址迎來147萬人次的參觀熱潮。為應對人流“井噴式”的增長,2018年5月,中共一大會址首次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沒想到信息一公開發(fā)布,當天的電話就被打爆了。會址領導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年過六旬的退休老人傅向東。
作為上海健康醫(yī)學院的講師,傅向東在這之前已熱心參與志愿服務18年,在黨的四大紀念館、上??萍拣^、自然博物館等處擔任宣講解說志愿者,先后三次被評為上海市優(yōu)秀志愿者。
擁有34年黨齡的傅向東在黃浦區(qū)生活了一輩子,清晰地記得自己55年前來到中共一大會址參觀學習時還是一名小學生。得知中共一大會址向社會招募志愿者,他興奮不已:“這是黨夢想起航的出征之地,是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家園,能成為一大會址的志愿者,是學習黨史、提升自我的好機會。”傅向東這樣回答自己為何選擇來中共一大會址做志愿者。數(shù)百幅展品、上萬字的講解稿,他認真整理,用心領會,做成預覽表細化每一個版面的內(nèi)容,并反復到現(xiàn)場聽其他講解員的講解。整整26天,從600多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首批54名志愿者中的一位,同時也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傅向東笑稱最后錄取率比高考招生還低得多。
一大會址志愿者的崗位主要有四個小組:宣誓教育、場館服務、活動執(zhí)行和講解接待組。傅向東擔任組長的宣誓教育組開始有20名志愿者,現(xiàn)已發(fā)展到有100多名,年齡在20多到60多歲之間,來自各行各業(yè),不少年青人是利用休息日來服務的。
“所有要宣誓的黨員同志,面向黨旗,保持肅立,舉起右拳,拳心向前,拳眼與太陽穴同高。宣誓儀式開始,請領誓的領誓……”每次上崗,傅向東都會說上幾十遍,對誓詞那80字,12個標點符號,早已牢記在心。他身體力行,每周堅持值班領誓2天以上。同時根據(jù)團隊成員的需求和情況,科學排班,合理安排,盡可能地使上班和退休的志愿者們滿意快樂地奉獻著。
“他們不僅提升了觀眾的參觀體驗,也為詮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提供了新的注解。”這是廣大觀眾對志愿者們的贊譽。4年多來,傅向東在“黨的誕生地”志愿服務總隊服務總時長已超過200天,接待服務觀眾10萬多人次。最難忘的是一位老人重溫入黨誓詞的場面,她滿頭白發(fā),站在黨旗面前宣誓,入黨誓詞第一句話還沒有說完,眼淚就止不住落下來。傅向東通過了解得知,1953年老人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次來重溫入黨誓詞時,已經(jīng)83歲了。老黨員的赤誠觸動了傅向東,也更加激發(fā)他做好“黨的誕生地”志愿者的熱情。
在中共一大會址,傅向東也收獲了一份新的榮譽:全國最美志愿者。
“‘黨的誕生地志愿服務隊領航計劃”,是中共一大會址探索多元化志愿服務機制,傳承紅色基因的創(chuàng)新之舉。傅向東有幸成為首批輔導員。同時,他又受聘為上海市教委講師團成員、上海健康醫(yī)學院等多所院校的志愿者指導老師。
從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建黨精神,到怎樣做一名紅色志愿者,傅向東與健康醫(yī)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黨員大學生們話理想、談黨性、明責任。建黨百年之際,他走進社區(qū)、團隊,與大家分享學習領會建黨精神的體會。
“大學生做志愿者既要仰望星空,更需腳踏實地。在理想沒有實現(xiàn)之前,說出自己的理想,是一種勇氣,也是無限光榮的成功第一步……”傅向東經(jīng)常與年青志愿者分享做志愿者的心得。
他與志愿者分享志愿者賬單的“支出與收入”:付出時間等于付出生命,每個人都有義務走好自己的人生,既然付出了時間,就要選擇有意義的志愿服務。志愿者不僅要支出時間,還要支出精力與勞動。志愿者要努力學習知識,要具備一定的能力,既要有理論知識功底,也要有實際操作能力……
作為資歷豐富的大學講師,傅向東也會結合自己20年的做志愿服務經(jīng)歷,為一些志愿者遇到被朋友誤解等問題時支招:“要讓周圍的人了解到學雷鋒是一種生活方式,志愿服務是一種公益活動,首先要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礎上,做到有知識、有覺悟并培養(yǎng)自信,志愿服務活動才會變得無限高尚……”
“傅老師的講課不僅內(nèi)容豐富,金句不斷,而且神情和藹可親,語調溫和又不失鏗鏘之氣?!贝髮W生們這樣評價。
新建的中共一大紀念館開館后,每天預約人數(shù)都爆滿。傅向東與母校黨委組織部聯(lián)系,組織黨員教師來一大紀念館當“宣誓教育崗”志愿者,已有24名老師報名參與。畢業(yè)離校的10多名醫(yī)護工作者也成為紅色志愿者,繼續(xù)發(fā)揚著學生時期養(yǎng)成的學雷鋒做志愿者的好習慣。
白發(fā)飄舞紅色圣地,丹心映襯初心情懷。傅向東,向著東方,用火炬點亮民心,用行動帶動“后浪”,在黨的誕生地播撒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