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聚亨路小學 施劍梅
小學語文中的讀與寫是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近年來,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受到了語文學科教育的重視,成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水平,還促進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但是,讀寫結合并不是輕易就可以做到的,而是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把這二者聯(lián)系起來,逐步實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呢?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是經(jīng)過考證的,具有很強的條理性與科學性,是教學的依據(jù),想做好讀寫結合教學,就要首先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組織學生進行讀與寫。在對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進行初步的閱讀后,我們就可以掌握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意圖和思想精神,但是,這并不是學生要學習的全部,很多內(nèi)容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包括學生自己的感情,還包括教師對學生的進一步引導,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框架結構,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學生能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講解和閱讀中學到相應的寫作技巧,這就從閱讀學習進入了寫作學習,從而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學生獲得的技巧更加全面。
例如,在閱讀學習《頂碗少年》這篇課文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初步閱讀預習,對課文的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給學生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問題,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深入閱讀。例如,你們能不能在理解課文意思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層次劃分?能不能說一說本篇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通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興趣。接下來,教師為學生公布正確的層次劃分。學生在學會劃分層次的同時對文章的結構也有了深入理解。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習,很容易達到讀寫結合的教學目的,不但提升了閱讀水平,也促進了寫作水平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對學生起到基礎性教育的作用,具有很強的引導性,教材中不乏有很多精彩的課文、佳句、詞語等等,這些是以后學生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打好語文基礎是學習語文的必經(jīng)之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對好的句子進行摘抄,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寫作時才能有效提取自己的儲備,讓自己的寫作有血有肉。
例如,在語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在講解時就要讓學生隨時把精美的句子劃下來,讓學生多讀幾遍,并摘抄在自己專門的筆記本上。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形成一種摘抄的好習慣。通過這樣的寫作,學生把課文的情感遷移到寫作之中,把摘抄的句子用到寫作中,作品定然增色不少。
寫日記是提高寫作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學生把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或物通過文字記錄下來,有利于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與真實想法表達在文字中,使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課外閱讀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生應該在閱讀中有目的地閱讀,有目的地積累素材,并將自己積累下來的素材有效地運用到寫作中。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做,有一部分學生也是在應付作業(yè),這樣的閱讀不會有很大效果。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從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開始,逐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從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寫起,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例如,在教師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閱讀課外材料《我最好的教師》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進行初步閱讀,了解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情感嗎?然后將文章中精美的語句記錄下來,最后用這些積累的素材將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情感進行加工,整理出一篇屬于自己的文章。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都是重要內(nèi)容,既要做好閱讀教學,又要做好寫作教學,二者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將讀寫結合起來,找到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一起在教學中實施,達到讀與寫的同時進行,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