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第三中學 丁洪濤
首都,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核心城市,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層面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但其作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的匯聚地并不是永恒不變的。一些國家舊的首都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如自然災害、戰(zhàn)爭、領土變更等因素而逐漸喪失其重要性,新的首都能更好地承擔政治、經濟、文化、國防等職能,而進行大規(guī)模的遷都,比如巴西、巴基斯坦、伯利茲、德國、緬甸等。下面筆者對幾個已經遷都的國家和即將遷都的國家遷都原因進行簡要分析,以幫助同學們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拓展知識。
1.巴西
受自然因素及社會因素的影響,巴西東南沿海地區(qū)開發(fā)早,人口稠密,經濟發(fā)展程度高,廣大的內陸高原地區(qū)由于人口稀少,得不到開發(fā),經濟落后。1763年,綜合實力強勁的里約熱內盧取代老首都薩爾瓦多成為巴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后,由于人口增長、過度開發(fā),導致里約熱內盧“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難以履行首都作為政治、行政管理中心這一真正職能。另外,里約熱內盧直接面對海洋,對來自海上的威脅與侵犯難以產生充足的緩沖與抵御。
為了縮小內陸與沿海地區(qū)的經濟差異,降低來自海上的威脅,巴西政府決定進行遷都。1960年,經過數年的籌備后,一座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同年,巴西人將首都從沿海的發(fā)達城市里約熱內盧遷往這座內陸高原新城——巴西利亞。這個新的首都不僅增加了巴西政治中心的戰(zhàn)略縱深空間,更有效發(fā)揮了產業(yè)集聚效應,為內陸地區(qū)的發(fā)展帶來了嶄新的春天。遷都后,巴西以首都為基地,探索出一條在稀樹草原上科技興農的新路子,不僅改變了南北發(fā)展不平衡的現象,也促進了全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大片大片的綠地和環(huán)城挖掘、水域寬闊的人工湖成為都市一景,這里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它的發(fā)展一直受到政府嚴格的控制,城內各行各業(yè)均有自己的“安置區(qū)”,銀行區(qū)、旅館區(qū)、商業(yè)區(qū)、游樂區(qū)、住宅區(qū),甚至修車都有固定的區(qū)位。為保護“飛機”形狀不被破壞,城內不準建新住宅區(qū),居民盡量分布在城外的衛(wèi)星城里居住。巴西利亞落成至今,仍然是個漂亮的都市。世界上很少有巴西利亞這樣經過全面規(guī)劃、設計后建成的首都,聯(lián)合國把它定為“人類歷史文化保護城”。
2.伯利茲
伯利茲位于北美洲,國家的名字來源于國家重要的河流伯利茲河。伯利茲國臨近海洋,一開始的首都是伯利茲市。它是這個國家最大的城市,也是伯利茲國最重要的港口。1961年,一場颶風摧毀了這里85%的建筑。為了避風,1970年伯利茲將首都遷往內地的貝爾莫潘。貝爾莫潘人口約1.33萬人(2021年),為世界上人口較少的首都之一。
3.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1991年脫離蘇聯(lián)宣告獨立。之后,哈薩克斯坦政府認為,阿拉木圖市雖然地處天山北側,氣候宜人,降水豐富,但地處東南邊境,對內地輻射作用小,不利于民族團結和內地經濟發(fā)展;阿拉木圖市的發(fā)展接近極限,難以滿足作為首都建筑用地的需求;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大氣污染嚴重;地處邊界,遠離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處于地震活躍地帶,首都安全受到威脅。同時,通過遷都,能弱化俄羅斯的影響,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國家安全。于是,1997年哈薩克斯坦政府將首都由原來阿拉木圖遷往中北部的阿克莫拉(1998年阿克莫拉改稱阿斯塔納)。阿斯塔納雖然地處內陸,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大陸性氣候非常強,但它促進了中北部能源資源的開發(fā),推動了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2019年3月,哈薩克斯坦將阿斯塔納更名為努爾蘇丹。
4.巴基斯坦
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后,與印度因克什米爾問題多次發(fā)生武裝沖突。當時巴基斯坦以卡拉奇為首都。雖然卡拉奇繁榮富庶,但是臨海的地理位置,使其極易受到來自海上的外來侵略威脅。巴基斯坦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決定建設新都伊斯蘭堡,并于1967年正式將首都遷移到了這個位于內陸山區(qū)的城市。
5.印度尼西亞
1945年8月,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成立,定都于爪哇島西北海岸的港口城市——雅加達。雅加達面積740平方公里,但人口高達1027.7萬。人口的過度集中,使得雅加達城市化問題日益嚴重:交通擁堵,環(huán)境污染嚴重,淡水資源短缺日益顯現。雅加達本身地處沿海,地勢低洼,加之過度開發(fā)地下水導致地面沉降。另外,由于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也給雅加達帶來了負面影響。據統(tǒng)計,雅加達約有40%位于海平面以下,城市發(fā)展基本已無拓展空間。2019年8月26日,現任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佐科·維多多宣布,印尼將把首都從雅加達遷往東加里曼丹省,預計于2024年開始遷都。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影響遷都的因素是復雜多樣的。我們在學習當中,如果遇到分析遷都原因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自然因素。一般情況下,因自然因素而遷都的國家,新都的選址應考慮自然條件優(yōu)越,更適宜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利于城市化推進,能夠有效避開災害,有利于資源開發(fā)的地區(qū)。我們可以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資源等角度對比分析新舊首都。
2.經濟因素。一個國家遷都考慮的經濟條件,主要側重于老首都因經濟發(fā)展、人口增長產生的“城市病”問題,以及新首都開發(fā)的成本,如土地、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3.社會因素。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大部分國家遷都是從國家戰(zhàn)略、平衡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政權等角度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