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法明
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農業(yè)農村局 山東菏澤 274700
農民在選擇種植園區(qū)時應該優(yōu)先選擇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勢平坦開闊、日平均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位置。這樣有利于之后的播種、栽培和采收工作,能夠根據小麥的長勢情況隨時進行養(yǎng)護管理。此外要選取養(yǎng)分充足的土壤,要選擇pH值在6-8的土地。要對土壤的肥力和有機物的含量進行科學地探析。因為土地的活土層在35cm左右,所以應該提升土壤的松軟程度。同時應該對水資源的情況進行分析,應選取地下水充足的區(qū)域進行種植工作,為之后的灌溉工作提供便利。在進行選地工作時,還應該對現場進行前茬處理,進行深耕處理這樣能夠提升下層土壤的夯實度,加強上層土壤的松軟性,為小麥種子的發(fā)芽提供良好的條件,提升植物根系抓地能力,更好地抵御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1]。
在進行選種工作時,一定要保證種子具有完備的檢疫合格證書,在正式簽訂采購合同時商家需要提供種子的檢疫合格證書和相關報告。此外,如果客觀條件允許農民們可以到小麥的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評估小麥的實際長勢情況。此外,在選取小麥種子時應該判斷其與山東當地的種植條件是否相適應,種子和土壤能否進行有機結合,種子的屬性與區(qū)域內的種植環(huán)境是否具有契合度等。制定系統(tǒng)的評估標準,例如每畝產量值、種植的穩(wěn)定性、生產能力、小麥的質量以及成熟的時間等。應該在晴朗的天氣進行晾曬工作,持續(xù)時間在1周左右,這樣能夠避免病蟲害的侵襲,提升種子的萌芽率。根據數據可知利用這種方法能夠降低16%的病蟲害的發(fā)生幾率,提升小麥的總體產量。
播種管理在種植工作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應該進行科學的管理操作,對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嚴格把控。要明確具體走向,這樣才能為之后的種植提供便利,便于小麥的順利生長。例如,參考種植的地形和地貌,區(qū)域的環(huán)境情況。當在高產田區(qū)域進行種植工作時,只需要按照正常的需求進行播種工作即可,這樣才能保障農民們能夠更好地兼顧到每一片土地。如果播種的數量超過限定的范圍,就會增加農民們的工作量,降低田間的通風效果,部分小麥幼苗得不到充足的光照,易出現倒伏的問題。要把播種的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結合不同的小麥品種播種不同數量的種植,播種的深度在3.5cm左右。小麥的基本種植模式為穴播、撒播、條播。其中最為普遍的種植模式就是條播。在正式進行播種工作時應該保障種子處于均勻分布的狀態(tài),要處于同一水平狀態(tài),這樣才能提升小麥的產量[2]。
在寒冬季節(jié),種植小麥完成長根、發(fā)芽等過程需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及管理工作。采用科學的方式,在保證小麥發(fā)芽率達到一定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管理,提高小麥生長率,促使小麥在生長后期可以更好地完成生根、發(fā)芽等過程。同時,在小麥出苗后,需要及時檢查是否出現缺苗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補苗。小麥從灌漿到成熟階段,為提高小麥根系的養(yǎng)分含量,促進小麥快速生長,要結合生長條件控制肥力,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適當配合磷酸二氫鉀等化學藥劑,滿足小麥生長的需求。同時,在遇到干旱情況時,需要進行合理灌溉,將干熱風害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穩(wěn)固小麥根系水分,保持小麥穩(wěn)定生長,還要合理間苗,保證均勻度良好。在小麥生長后期,種植戶要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加速小麥成熟。在小麥收獲時節(jié)觀察小麥的狀態(tài),需要根據莖稈的顏色進行判斷,若莖稈顏色變黃,則具有良好的彈性,籽粒有較高的含水量。也需要科學去雜,保證小麥種植的品質,實現小麥高產的目標,保障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化學方法除蟲的優(yōu)勢在于對特定蟲害的消殺見效快、消殺效果強、費用低廉。缺點在于化學制劑具有化學殘留、對作物本身及周圍種植環(huán)境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且化學制劑中和失效的周期相對較長,甚至有些化學制劑會直接滲透到作物和土壤中多年保留逐代影響。同時,化學制劑在噴灑操作時,劑量的控制很難把握,超量噴灑造成的后果更加嚴重。這也是近年來多種農藥被停止或暫停銷售的原因。鑒于以上這些因素及出于對自然環(huán)境的生態(tài)保護及綠色農作物的健康需求,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技術必須在特殊需要且明確劑量的前提下操作。例如清除吸漿蟲,可按規(guī)定使用兌水稀釋10%的吡蟲啉進行噴灑防治。
麥蚜蟲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蟲害,會對小麥的正常生長造成極大的威脅?;诖耍胗行ьA防麥蚜蟲對小麥生長所造成的傷害,種植人員就要充分利用其天敵來進行防范。簡單來講,就要采用生物工程防范病蟲害技術來消除麥芽蟲,例如,鳥類、瓢蟲以及寄生蜂,這些都是麥蚜蟲的天敵,種植人員可以適量的引入,在其不會對小麥健康生長造成影響的基礎上來實現防治麥蚜蟲的目的。生物工程防范病蟲害技術的主要優(yōu)勢是,既不會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也可以借助昆蟲自帶的激素藥劑來阻止害蟲的交配,減少病蟲害的繁殖數量,起到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進而保證小麥的產量與質量。
總而言之,作為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小麥在整個農業(yè)結構中的地位不可小覷。為此,種植人員要高度重視小麥種植管理工作,不斷提高小麥的種植管理水平,持續(xù)完善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技術,以此來確保小麥的健康生長,為農民創(chuàng)造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