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華園小學 周 萍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教師應當根據(jù)素質教育理念,看重與學生的關系,全面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關心、呵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師教得舒心,學生學得開心,雙方都可以比較輕松地學習、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導對學生的教學工作,是學生學習的外部影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獲得發(fā)展的內在因素,教師與學生兩者之間共同進步,一起努力,能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1)使溝通交流更容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有效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成為教學的重點,有效的溝通可以使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好地傳遞信息.師生之間相互配合得好,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能增加教師親和力,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
(2)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具有直接感知性的,所以語文老師在課上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教師要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如在教授《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時,在學習前,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有關老虎的視頻來吸引學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能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其自主判斷的力。在擁有好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學生如果能夠充分相信老師,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無形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由于自我判斷意識較弱,主要依靠老師傳授知識,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師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指導。
(4)有利于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學生要具有本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習也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所以學生個人的積極性很重要。當師生關系融洽時,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反之,師生之間關系不和諧,就會導致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阻礙學習的順利進行。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形象一般是比較嚴厲的,這會讓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畏懼,小學生都比較活潑愛動,紀律意識也比較缺乏,如果教師為了管理學生用嚴肅的態(tài)度去教育學生,就會導致教師與學生關系無法走近,進而導致師生關系得不到很好的發(fā)展。
(1)師生之間平等友好地相處。先改善師生之間存在不合理的因素,然后師生之間形成平等的交流。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只有給學生充分的尊重與理解,他們才能感受到師生平等和自尊的存在,如在講解課文《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進行溝通,通過與學生討論對秋天的雨的認識,引導學生學習文章。尊重學生的看法,從而消除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所以,尊重與理解學生是師生之間友好相處的基礎,也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
(2)用寬容呵護學生,用童心解讀學生。學生由于年齡小,還不夠成熟,教師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學生身上的缺點,允許學生犯錯誤,并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學生犯錯誤,教師要少點批評,多點理解。在學生犯錯時要耐心地開導,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學生都有一顆稚嫩的童心,要想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就要學著用童心解讀童心。如在講解《父親、樹林和鳥》一文時,教師可以化身為樹林,學生化身為鳥去拉近彼此的距離,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拉近師生關系。
(3)形成微笑教學的教學態(tài)度。教師要用微笑面對學生,對待小學生不能過于嚴肅,要放下架子,親近學生,傾聽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要學會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將自己的情緒帶到課堂上,也不能因為學生犯錯誤就過度懲罰學生,這樣才有利于形成好的師生關系。
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師應努力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師觀,與學生和諧共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