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作為高中教育階段一門重要學科,學習好數學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過同小學、初中相比,高中數學知識內容繁多,難度與深度均有所提升,教師講授理論知識過程中需探尋有效策略,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使其獲得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有效策略;思維能力;高中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0-0006-02
在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育教學需以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與技能為基本目標,以此為基礎著重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使其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中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與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盡量同新時代教育理念相契合,引領他們積極踴躍的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之中,使其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一、注重新課導入設計,激活學生數學思維
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把握好常規(guī)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其中新課導入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不僅關系到整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還與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對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應該注重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利用有趣或新穎的方式與內容引出新課主題,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推動他們思維能力的改善.
例如,在開展《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教學時,教師先要求學生回憶初中數學中在不等式的解法中提到“一般地,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這個不等式的解集”,使其發(fā)現在不等式的解集的定義中涉及到“集合”.接著,教師出示以下實例:數組1,3,5,7;到兩定點距離的和等于兩定點間距離的點;滿足3x-2>x+3的全體實數;所有直角三角形;本班全體男生;所有絕對值等于6的數的集合;所有絕對值小于3的整數的集合等,指引學生認真觀察與分析這些實例,找出共同點,使其歸納出集合的定義,指出各個實例中所包含的元素,幫助他們初步了解元素的特征.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利用一些常見的生活實例導入新課,激起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熱情,使其自然而然的接受新課,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現象輔助下初步理解集合及元素的含義.
二、巧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效激活學生思維
眾所周知,高中數學教學內容具有較高的嚴謹性與邏輯性,僅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遠遠不足,學生也很難透徹理解數學知識,他們還容易陷入思維困境之中.這時為解決這一不利局面,高中數學教師可以緊扣教材內容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由情境中引出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當中,活躍他們的思維,使其積極主動的思考和研究.
例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中,教師先指導學生動手折紙,觀察對折次數x與獲得層數y的關系,得出函數關系式y(tǒng)=2,使其產生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初步激活他們的思維.接著,教師播放視頻:某種細胞分裂時,由1個分裂成2個,2個分裂成4個,4個分裂成8個,……,據此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假如分裂一次需要10分鐘,那么一個細胞1小時后分裂成多少個細胞?學生思考后回答說明,追問:該種細胞分裂次數x與個數y之間的函數解析式是什么?他們討論后得出y=2(x∈N).隨后教師給出指數函數的定義,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定義中規(guī)定a>0且a≠1?幫助他們掌握指數函數的一般形式.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先圍繞所授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再由情境中引出問題,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展個性特征,有效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
三、善于運用信息技術,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知識同初中相比,無論是深度還是難度均有所提升,且具有極強的抽象性特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極易受到限制,他們還無法準確與掌握數學知識.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善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以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來呈現數學知識,引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感性認知,輔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任意角》教學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回憶小學、初中學過的角,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近期東京奧運會中我國運動員在體操、跳水、自行車比賽中的視頻,使其認真觀察后思考如何度量這些角度,發(fā)現這些角已經超出360°,需引出新的角的概念.接著,教師給出任意角的概念,指導學生結合教材中對任意角的描述獲得初步理解,然后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操作射線的旋轉,帶領他們直觀認識正角、負角與零角,將角的概念推廣至任意角.隨后教師繼續(xù)結合平面直角坐標系引導學生認識象限角,讓他們找出-50°,405°,210°,-200°,-450°分別是第幾象限的角.
教師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教學流程與轉變知識呈現形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與形象化,引領學生高效的學習任意角相關知識媒,并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精心設置探究活動,提升學生思維深度
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深度,僅僅依靠以往的淺層學習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目的,要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明確他們的主體地位,自身則扮演好輔助者、組織者與點撥者的角色.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密切圍繞知識主題精心設置探究性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機會,有效提升他們的思維深度,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橢圓》過程中,教師先指出橢圓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曲線,如汽車油罐的橫截面、太陽系中九大行星及其衛(wèi)星運動的軌道等都是橢圓形,指導學生利用圖釘與細繩親自動手繪制一個橢圓,引領他們得出橢圓的定義,使其抓住定義中的關鍵字詞“兩個定點”、“距離的和”、“常數”等,弄清確切含義.接著,教師指引學生聯系橢圓的標準方程來理解幾何性質,將橢圓的兩種標準方程、圖形及幾何性質列一張表,然后思考表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為什么?組織他們在小組內合作探究,隨后教師指導學生回顧圓的方程推導步驟,使其在互動中探究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讓他們結合圖像深入探究.
上述案例,教師始終圍繞知識主題精心設計探究性活動,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獨立思考、再合作探索,使其思維發(fā)生摩擦與碰撞,最終透出理解新知識,同時提升思維深度.
五、打造開放數學課堂,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雖然高中數學知識學習起來晦澀難懂,不過同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教材中蘊涵著大量的生活化元素,數學知識生活中也廣泛存在與運用.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傾力打造開放式的數學課堂,增進所授內容同生活之間的距離,再搭配開發(fā)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討論,使其勇于提出個人不同的見解,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由此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例如,以《函數的概念與圖像》教學為例,教師先要求學生回憶初中階段所學的函數概念,隨機邀請幾名同學嘗試描述,梳理回答情況,使其結合固有函數知識研究以下問題:y=1是函數嗎?y=x與y=x/x是同一個函數嗎?他們思索、交流后發(fā)現很難回答,同個人認知存在沖突,需要從新的高度認識函數概念.接著,教師設問:一物體從靜止開始下落,下落距離y(m)與下落時間x(s)近似滿足關系式y(tǒng)=4.9x,如果一物體下落2s,1它下落的距離是多少?引領學生用集合的觀點來理解函數的概念,發(fā)現函數是建立在兩個非空數集之間的單值對應,使其用集合的語言來闡述,分析同初中函數概念的本質差異.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傾力打造開放式數學課堂,適當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與范圍,使其學會運用集合的語言描述和理解函數的概念,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從而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納入到常規(guī)教學任務之中,且要長期堅持下去,不斷探索與改進教學策略,極力發(fā)揮出數學學科知識的特征與優(yōu)勢,從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扎實根基.
參考文獻:
[1]林嗣艷.高中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J].高考,2021(16):59-60.
[2]張穎瓊.高中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46):83-84.
[3]王世鳳.學思融合,提升素養(yǎng)——深度學習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0):141-142.
[責任編輯:李璟]
作者簡介:杭美燕(1983.4-),女,江蘇省南通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