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2021年9月25日,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被加拿大政府拘押1028天后,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回國。在飛機艙門打開后,她身著一襲紅裙,走下中國政府包機的舷梯,向前來迎接的人員鞠躬并致辭,她表示:“有五星紅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燈塔。如果信念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在人們看不到的地方,一位77歲的老人可能比任何人都更想念自己的女兒。這位老人就是華為締造者任正非。
任正非43歲創(chuàng)業(yè),他的成功蘊含著很多“民族化”的特征與色彩。他在人生遭遇挫折時創(chuàng)辦了華為,創(chuàng)業(yè)的目的不只為賺錢。他有著“中華有為”的夢想。
時勢造英雄。任正非的成功,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通信產業(yè)作為新時代的科技產業(yè),它的繁榮足以振興整個民族。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科研能力有限,國門稍稍打開,國內的通信市場和大多數(shù)資源便成了國際巨頭們的盤中餐,巨頭們很快主導了國內的通信市場。面對巨頭們的“囂張氣焰”,任正非拍案而起,大聲疾呼“中華有為”。他知道,要想振興民族經濟,中國人必須“站起來”,研發(fā)自己的產品。
當中國通信市場被國際商業(yè)巨頭瓜分之時,華為聯(lián)合國內電信企業(yè),同仇敵愾粉碎了國際電信巨頭們意圖侵吞中國市場的企圖。
任正非早年從軍,性格果敢、剛毅,在公司管理上崇尚“狼性”生存法則。他熟讀毛澤東著作,運用“毛澤東思想”和“狼群戰(zhàn)術”與競爭對手展開博弈。任正非最敬重的人物是鄧小平,而鄧小平思想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改革開放。因此,從創(chuàng)立之日起,華為就把自身定位為一個開放型組織,在國內市場取得巨大成功后,不忘進軍海外市場,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企業(yè)實力。
通過奮斗,華為從一個最初只有6人的“小作坊”變?yōu)閾碛薪?0萬大軍的世界級大型企業(yè)。這是令人贊嘆的,也是極其不易的。在看似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無盡的艱辛和挑戰(zhàn)。
華為一度成為美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zhàn)的籌碼,任正非長女身陷囹圄,古稀之年的任正非堅決不肯犧牲國家利益換取女兒的自由。美國《時代周刊》稱任正非是“一個為了觀念而戰(zhàn)的硬漢”,這個觀念便是民族振興、中華有為。
華為在國際舞臺上不僅代表著“中國質量”“中國創(chuàng)造”,更彰顯出中國民族企業(yè)的胸襟和氣度,面對美國不公正的打壓,任正非仍然保持理性、大氣,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以更加包容的心態(tài)面對國際貿易競爭。從這個角度看,華為亦是“中國氣度”的代言人。
今天,華為已成為最成功、最強大、最令中國人驕傲的民族企業(yè)之一,與其說是非凡的人物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歷史,不如說是滄桑的歲月打磨出了頂天立地的精英人物。帶著時代印記、家國情懷一路打拼的企業(yè)家,才是真正的企業(yè)家。
從軍人到商人
1944年10月25日,任正非出生于貴州安順市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一個貧困的小村莊。父親任摩遜、母親程遠昭都是鄉(xiāng)村教師,很重視兒女的教育,即使在三年困難時期,仍然堅持讓孩子讀書。
在任正非的印象里,每個學期兩三元錢的學費最讓母親發(fā)愁。每逢月底,母親總要四處奔走借錢,有時要走上幾家才能借到三五元錢,勉強度日。在最困難的時候,家里實行“分餐制”,以求家中不會有人餓死。任正非曾感慨:“我的不自私是從父母身上學到的,華為之所以這么成功,與我的不自私有一點兒關系。”
任正非19歲考上重慶建筑工程學院(今重慶大學),讀書十分刻苦。畢業(yè)時,他在同時代年輕人中十分出色:理工基礎雄厚,掌握了數(shù)門外語,文科實用水平頗高,對毛澤東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1968年,任正非放棄了畢業(yè)分配的機會,毅然參軍入伍,“因為周恩來總理引進了法國德布尼斯·斯貝西姆公司的化纖設備,要調很多地方隊伍建設這個工廠,但軍隊沒技術力量,地方上也沒有哪個單位愿意出工程師給軍隊”。
入伍后,任正非很快成為基建工程兵中的佼佼者,在技術發(fā)明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兩次及時填補國家科技空白,讓領導和戰(zhàn)友們交口稱贊。1978年,任正非有幸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參加這次科學大會的知識精英共6000多人,35歲以下的“新兵蛋子”不足150人,任正非是其中之一。這次大會對任正非觸動很深,他回憶說:“我們聽了很多前輩作報告,包括陳景潤。當時我們聽得淚流滿面,太感慨了……”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當時任正非對這件事情的理解并不深,不知道這是劃時代的改革,只是覺得聲音和以前不一樣了,他十分興奮,國家要搞建設了,他能夠使勁好好干活兒了。
“華為”,顧名思義,就是“中華有為”
1982年,任正非離開軍隊,開始了另一種生活。他來到深圳,進入南海石油集團下屬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
初入商場,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陡坡”:他在一筆生意中被人騙走了200多萬元貨款,被迫離開了公司。遠在貴州的任摩遜和程遠昭聽聞兒子的遭遇,不遠千里趕到深圳。任正非失業(yè)后,家中生活捉襟見肘,為了省錢,程遠昭常常在菜市場收攤時撿別人扔掉的菜葉、買便宜的死魚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幾口人擠在14.5平米的房子里。
任正非并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打定了創(chuàng)業(yè)的主意。1987年,他聯(lián)手5個好友,籌措2萬元錢,創(chuàng)辦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叭A為”,顧名思義,就是“中華有為”。
公司成立之初,資金短缺、經驗有限。任正非和好友只能“打游擊”,什么賺錢就做什么,比如減肥藥品、火災報警器和氣浮儀等,頗有點饑不擇食的味道。
華為名為技術有限公司,但公司成立之初的主要業(yè)務卻是做代理,當時,任正非經過多方考察,認為代理HAX交換機是華為的新機遇。
任正非就讓他的黃金搭檔鄭寶用組織起“攻關團隊”研發(fā)新款交換機,搶占市場。經過一番苦心研發(fā),華為有了第一個研究成果——HJD48交換機。在HJD48交換機走向市場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華為取得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很多人開始關注這個年輕的企業(yè)。這一年華為員工數(shù)量從當初的6人增至100多人。
這讓任正非清楚地意識到,做代理商只能讓公司活下去,只有自主研發(fā)才能實現(xiàn)“中華有為”,研制HJD48交換機成功后,任正非把目光放在了研發(fā)程控交換機上。20世紀90年代初期,這種技術含量頗高的程控交換機僅僅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發(fā)達國家出現(xiàn)過,對于正處于發(fā)展階段的中國,要造一部程控交換機,其難度不亞于詹天佑時代的清政府想要修建京張鐵路。
當時,國際電信巨頭在中國市場占據了更大的份額,并開始采取合資的方式侵吞國內電信企業(yè)的市場。一時間,中國通信市場混亂,不僅出現(xiàn)“七國八制”(中國市場上總共有來自七個國家的八種制式的機型或網絡,分別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國的朗訊、加拿大的北電、瑞典的愛立信、德國的西門子、比利時的BTM以及法國的阿爾卡特)的亂象,西方國家的商賈大亨看中的是富于無限潛力的中國市場,因此在定位程控交換機的價格時往往“獅子大張口”。除了產品的價格,圍繞產品而來的延伸費用一樣不低。更嚴重的是,這種市場環(huán)境使國人長期以來對外國商品過度依賴,國內電信企業(yè)在核心技術的獨立性上遭到了“淤泥”的阻隔,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際聲望都可能因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有所減損。
這一切,任正非都看在眼里。他認清了這樣的形勢:“和平與發(fā)展”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以歐、美、日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和廣大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之間已經盡釋前嫌,能夠成為經濟全球化環(huán)境中的合作伙伴,反而意味著少數(shù)大國將運用資本、管理、技術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優(yōu)勢,在全球范圍內展開新一輪的“殖民擴張”。與傳統(tǒng)時代單純的政治控制和軍事征服相比,這種“入侵”更具隱蔽性和欺騙性,手段也更高明,會令廣大謀求崛起的發(fā)展中國家更舉步維艱。
1991年,鄔江興首次研發(fā)出萬門級的04數(shù)字程控交換機,任正非知道這個消息后十分興奮,縱使這個“第一”的殊榮不是他的,不是華為的,但屬于中國,屬于一個嶄新的時代!
任正非從鄔江興的成功中看到了中國人在通信行業(yè)中逆襲的可能。鄔江興的經歷與任正非特別相似。他當時是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的院長,比任正非小10歲。他和任正非一樣是軍人出身,同樣對“中國人永遠無法造出大型程控交換機”的斷言嗤之以鼻。
鄔江興的成功,讓任正非看到了希望,研發(fā)程控交換機勢在必行。
任正非的這一想法,最初遭到了公司管理層的普遍反對。他們提出疑問:如果孤注一擲將辛辛苦苦賺取的數(shù)千萬利潤投入到科研項目中,無功而返怎么辦?面對非議,任正非十分堅定,他表明華為不但要研發(fā)出屬于中國自有的程控交換機,還要實現(xiàn)這種先進產品的局用化。為此,他放出狠話:“研發(fā)成功,我們都有發(fā)展;研發(fā)失敗,我只有從樓上跳出去。”
1993年初,華為自主研發(fā)的模擬空分局用交換機JK1000宣告開發(fā)成功,并在國內市場初戰(zhàn)告捷。可好景不長,1993年底,JK1000交換機在歷經“短暫的春天”后,很快被更先進的外國產品和一些國內產品超越。
當JK1000交換機在市場銷售中走向低谷以后,華為因數(shù)字技術新產品的研發(fā)需要加大投入,這把華為的財務狀況搞得十分糟糕,公司賬上只出不進。當時,華為內部的人力資源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問題。員工工資得不到保障,常常出現(xiàn)“有了上頓沒下頓”的窘迫現(xiàn)象,以至于年終獎金分發(fā)完畢后,員工便紛紛離職,人才外流情況比較嚴重。
此外,由于當時深圳的戶籍查驗審核工作十分嚴格,來這里打工的人員大多沒有深圳戶口。他們必須返鄉(xiāng)辦理暫住證,沒有這個證件,就很可能被帶走接受調查,連項目經理毛生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華為的人事負責人不得不屢屢去公安局“撈”人。華為內部一度出現(xiàn)了這樣的不堪現(xiàn)象:員工要想偷懶不上班,就以害怕被抓為由曠工。
面對種種危機,有人建議任正非暫停生產,還是像早期那樣專注銷售,這遭到了任正非的嚴詞拒絕:如果放棄追逐世界一流技術產品,只滿足于生產普通的通信產品,那么華為永遠會被人牽著鼻子走,永遠也不會實現(xiàn)“中華有為”的大目標。
自主研發(fā)依然是任正非為華為選擇的唯一道路。
1994年,任正非的堅持有了成果,華為成功研發(fā)萬門機,并在邳州成功推廣。返回深圳以后,任正非向員工們宣稱:“10年后,華為要和AT&T、阿爾卡特三足鼎立,華為要占1/3天下!”
10年后,華為成功躋身于世界固定電信網設備供應商前五名。
華為的生存危機是任正非走上研發(fā)之路的直接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任正非想要改變中國的通信市場,振興民族經濟。
面對紛紛來襲的國際巨頭,任正非感慨良多:“華為在自己的家門口遇到了國際競爭,知道了什么才是世界先進。我們是在競爭中學會了競爭的規(guī)則、學會了如何贏得競爭?!碑敃r,除華為外,鎮(zhèn)守在“東南戰(zhàn)區(qū)”的中興通信公司也在積極拓展市場廣度,所獲取的成果并不亞于華為。1995年,巨龍通信公司誕生;3年后,大唐公司誕生。他們與華為、中興并稱“巨大中華”,一起共同對抗國際電信巨頭。
20世紀即將接近尾聲的時候,“巨大中華”的誕生和發(fā)展讓國人看到了自主掌控通信技術的希望。四家企業(yè)的同仇敵愾,尤其是華為的積極探索,在某種程度上粉碎了國際電信巨頭們意圖侵吞中國市場的企圖,并很快奪回了中國通信市場的半壁江山。華為萬門機的成功研發(fā),更標志著“七國八制”主宰中國通信市場的時代徹底一去不返。在某種意義上說,華為改變了中國電信行業(yè)的市場格局,任正非改變了歷史。
“狼行天下”——華為的戰(zhàn)爭
20世紀90年代,任正非多次運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略對抗國際電信巨頭,先后打敗美國的朗訊、加拿大的北電等多家企業(yè),在國內市場贏得一席之地,這些曾經盤踞在中國市場上的“美洲虎”,不曾想到會輸在“東方戰(zhàn)狼”手下。
2000年以后,國際電信巨頭在中國市場上已是江河日下。華為也將觸角延伸到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遠征的華為不僅熬過了俄羅斯的寒冬,也能適應炎熱的非洲。
華為內部負責開拓非洲市場的負責人鄧濤曾說:“剛到非洲時,面對25個國家、4.5億人口、地盤差不多是中國兩倍的陌生市場,沒有人知道華為公司,甚至都不太了解中國。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比A為的產品在國內名列前茅,可一旦放到非洲客戶的手中,他們竟然語帶驚訝地問:“這真的是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產品嗎?”此前,他們眼中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只有美國、日本和德國等極少數(shù)發(fā)達國家。
2004年,華為在非洲取得豐碩成果。至2005年,華為在南非的銷售額突破了10億美元,其通信網絡產品、技術以及服務幾乎覆蓋了整個南非。
華為在非洲成功地推進著國際化戰(zhàn)略,完成了西方國家很多企業(yè)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力強勁的它們未能在此地扎根,實力相對較弱的華為卻站穩(wěn)了腳跟。
十年間,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歐洲隨處可見華為的大旗,華為走向了世界,中國制造得到了認可。但任正非的國際化戰(zhàn)略并沒有完成,華為還面臨著一個強大的對手——美國思科。
華為和思科兩大企業(yè)在2002年正式交鋒。這一年,美國的亞特蘭大電信設備展首次展出了華為的電信產品,經當場驗證,證明華為產品的性能和技術含量絕對可以比肩思科的任何一款產品。而華為還有一樣更明顯的優(yōu)勢——較為低廉的價格,產品單價至少比思科低20%。
由于在展覽會上初露鋒芒,價格上又占著明顯的上風,華為在美國市場上“人氣”大增,整個2002年度,華為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比上年增長了70%!與之相比,思科的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卻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下降。思科如坐針氈,于是,一種“華為威脅論”在思科內部悄然而起。
在華為與思科展開競爭之前,美國通信市場的業(yè)內人士曾這樣贊揚思科:“思科在你身邊,世界由此改變?!痹谠庥鋈A為威脅以后,這種贊揚變成了:“華為在你身邊,思科由此改變?!?002年底,思科總裁兼CEO錢伯斯更將華為比作“思科在全球范圍的第四代對手”。
隨著華為在美國市場屢屢奪魁,“華為威脅論”在思科內部不斷被添油加醋,而且在新聞報道中也愈演愈烈。美國國內的很多媒體借題發(fā)揮,大肆渲染華為這個來自中國的通信企業(yè)的傳奇色彩,并賦予形形色色的標題,其中最通用的題目就是“中國的電信巨人華為”。
“華為威脅論”在思科內部成為定論,也引發(fā)了一些西方國家的關注。他們均相信“華為威脅論”的真實性,并自覺地做了這場潛在角逐的看客,等待著競爭雙方殺個天昏地暗。
思科甚至公開在內部成立了名為“打擊華為”的工作小組。為了封殺華為,思科不遺余力地在內部網站上設立專門主頁,要求全球的員工觀看,同時廣泛采納削弱華為的良策。隨著華為實力的增強,思科在技術和市場競爭實力上不再占據絕對的上風,因而只能在削弱華為的過程中采取一些很“無賴”的方式。甚至連思科培訓過的一些用戶也聲稱“不用再培訓也可以直接使用華為的產品”(暗示華為的產品和思科的產品很相似,有侵權嫌疑)。
2003年初,思科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東區(qū)聯(lián)邦法庭正式起訴華為。為了在本土徹底擊敗華為,思科的法律訴訟文書寫了滿滿77頁,如果任正非輸?shù)艄偎?,不僅意味著華為可能會輸?shù)糍即蟮拿绹袌?,更嚴重的是,在美國市場上,或許所有中國產品都會遭遇邊緣化。華為決心拼死一搏。為了穩(wěn)住軍心,任正非給出了最高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輸就是贏?!辈娬{學習毛澤東在革命斗爭中的戰(zhàn)略。
2004年下半年以后,雙方制定了正式的和解協(xié)議。
華為和思科的這一次較量,素稱“世紀之訟”,因持續(xù)時間長、戰(zhàn)場拓展廣和參戰(zhàn)雙方實力雄厚震驚了全世界。華為憑著產品研發(fā)力的強勁、“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的巧妙運用以及不服輸?shù)木?,不但在美國市場上站穩(wěn)了腳跟,還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企業(yè),能與世界一流的思科對戰(zhàn)且不落下風,單是這種勇氣,就在世界范圍內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世界開始看好華為,也更認同中國的崛起。經歷這場“世紀之訟”,華為人堅信“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的實力更強,才能與對手展開更有底氣的較量。
“做事業(yè),做有高度的事業(yè)”
2009起,華為正式啟動5G領域研究。那時,國際電信聯(lián)盟公布3G通信標準才一年,全球互聯(lián)網的移動化轉型剛剛開始,3G用戶和應用也寥寥無幾。
華為決策提前10年布局5G時,未來時代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但華為還是堅持5G研究。與2G、3G、4G時代不同,5G的研發(fā)只知道一個大概方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
從2009年到2019年十年的時間里,5G經歷了漫長的測試階段:從場外測試階段到實地測試階段、再到專項測試階段,測試人員每月的行程總里程高達8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兩圈,測試任務的復雜艱巨可想而知。
經過十年的探索,華為在5G研發(fā)上取得了輝煌戰(zhàn)果。截至2019年3月底,華為投入5G研發(fā)的專家工程師有2000多位,在全球已經建立十余個5G研究中心,向歐洲電信標準化協(xié)會ETSI聲明了2570族5G領域基本專利,占全球該領域的17%,居全球第一。至2021年,華為在國內已建成20萬個5G基站,在全球獲得了90多個5G商用合同,并在智慧港口、智能電網、智能制造、AR/VR、車聯(lián)網、遠程醫(yī)療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基于5G確定性網絡的跨行業(yè)合作,極大地促進了5G生態(tài)繁榮。
此外,華為的麒麟芯片也在行業(yè)中多次拿下權威大獎,其中最重磅的就是麒麟團隊參與的TD-LTE項目曾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這是國家設立的科技最高獎項。之后,華為憑借技術實力多次獲得GTI全球頂級獎項,這一獎項被稱作TD-LTE產業(yè)界的“奧斯卡”,具有極高的含金量。
任正非常常將這樣一句話掛在嘴邊:“做事業(yè),做有高度的事業(yè)?!睂?G產業(yè)研發(fā)的執(zhí)著證實了這一點。
2016年3月29日,代表“中國精神”的華為榮獲了國家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
華為之所以能獲得這個質量獎,是因為其上一年的市場占有率首次超越通信界的霸主——美國蘋果公司,創(chuàng)造了中國企業(yè)完勝于中國市場的第一份紀錄。盡管這次勝利不是大勝,并不意味著中國企業(yè)站在了科學界的頂端,但同樣是一種突破。在今天看來,仍然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
當向世界宣告“中華有為”不再是一個虛無的夢時,任正非索性大張旗鼓地讓華為上了央視,并將手機等產品的研發(fā)、生產、測試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加工細節(jié)和質量要求一一展露在熒屏上。這是華為有史以來第一次表現(xiàn)得如此“高調”。
2021年10月,全國工商聯(lián)發(fā)布了2021民營企業(yè)研發(fā)投入、發(fā)明專利排名榜單和民營企業(yè)研發(fā)投入前1000家創(chuàng)新狀況報告,華為位居雙榜首位。
“華為之父”的低調與高調
任正非為人低調、做事嚴謹,不遵從家族管理的舊模式,崇尚“民主”管理。他從來不帶司機和助理,出差或出行都沒有專車……他把原本可以無限奢侈的生活過得格外平凡、踏實。
2016年4月16日,在上海虹橋機場,有人拍下了一張照片并將其上傳到了微博。照片中的主人公正是任正非,他和成群結隊的游客擠在一起,等著乘坐出租車。
沒過幾天,華為內部的某位“好事者”又在公司的大食堂里拍到了任正非自己端著餐盤打飯的場景。他雖然滿臉皺紋,卻精神煥發(fā),毫無老態(tài)龍鐘之感。在任正非身邊,是圍觀的無數(shù)員工,任正非在他們的簇擁下神態(tài)自若。
兩張照片里的任正非是他平日生活中最為普通的影像,可是在微博上引發(fā)了一場軒然大波。大家很難相信,一位身價億萬的企業(yè)總裁,在年逾古稀的年紀里仍能如此平實。
對任正非的那張打車照片,有人如是評論:“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也是一種管理方式,需要個人非凡的修養(yǎng)。”任正非在管理上一直備受好評,就在于他能以身作則,明白“身教勝于言教”。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曾說:“過去20年中,任總一個人打出租車是常有的事。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給員工之后,公司又沒有上市,不是大富翁,就無須保鏢了?!?/p>
生活中的任正非平凡質樸,但面臨挑戰(zhàn)和競爭時他會一改常態(tài),變得強勢而張揚。他總是直面對手,明確地提出自己的目標,比如他一直希望華為能夠在手機技術上超越蘋果公司。根據華為內部一些高層人士透露,任正非曾在過去幾年頻頻現(xiàn)身海外,就是為了覓得最新商機。正是這種主動出擊,才使得華為在3G時代和4G時代穩(wěn)坐“將軍”寶座,并終于在中國市場上完勝蘋果。這時的他,不低調。
任正非知道,華為作為跨國企業(yè),單在中國市場上戰(zhàn)勝蘋果公司還遠遠不夠。華為的終極目標,是在世界范圍內取代蘋果公司的手機霸主地位。
2016年初,任正非在內部會議上針對華為的終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5年后華為的終端收入能夠超過1000億美元。2015年,這個數(shù)字尚且不到200億美元。
2020年,華為總營收1367億美元,其中,終端收入占一半。
任正非2018年不再擔任華為董事長,但華為的發(fā)展理念沒有改變。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yè)務軟件部總裁、鴻蒙操作系統(tǒng)負責人王成錄在接受采訪時說:“非常希望我們有機會通過做操作系統(tǒng),把相關的芯片、編程語言、數(shù)據庫、編譯器等技術和人才儲備起來,這對未來咱們整個中國基礎軟件的發(fā)展以及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非常重要。做底層的、有普世價值的東西,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p>
“真正的愛國,是強大自己”
2019年5月10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中美貿易戰(zhàn)開打。
特朗普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限制美國企業(yè)供貨給華為。美國企業(yè)必須要經過美國政府批準才可以和華為交易。這份聲明意味著華為不能再與美國公司合作,其中就包括高通、谷歌等芯片和系統(tǒng)的供應商。
路透社當時解讀稱,此舉旨在切斷華為供應鏈,令華為“無貨可賣”。此后的2020年5月、2020年8月、2021年4月,美國先后三次升級對華為的制裁。
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yè)的心思,圖窮匕見。然而美國想要通過壓制華為達到這一目的,并沒有那么容易,華為的多款旗艦機型采用的都是自家的高端芯片。2019年的禁令并未對華為造成太大的影響。華為董事長梁華也說過,美國將華為加入“實體清單”,確實給華為的經營帶來了一些干擾,但對主力產品沒有影響,華為未來的發(fā)展屬于可控的,客戶依然很信任華為。華為沒有一天停止生產,也沒有一天停止對客戶的發(fā)貨。
2020年,華為總營收增長11.2%,利潤增長10.4%——美國想要依靠制裁打壓中國企業(yè)的手段,限制中國科技發(fā)展的目的并未得逞。
面對美國的壓制,任正非說:“我們非常感謝美國企業(yè),他們?yōu)槲覀冏鞒隽撕芏嘭暙I,我們的很多顧問來自IBM等。大家要罵就罵美國政客,這不關美國企業(yè)什么事情?!辈粌H如此,任正非早就說過,華為的成功也要感謝美國公司“教會我們走路”。
無論國際貿易形勢如何變化,華為的理想一直是“站到世界的頂尖去”。任正非說:“最高點上,我們和美國有沖突,但最終還是要一起為人類作貢獻?!贝笤账寡浴_@句話、這個人為中國企業(yè)家樹立了榜樣。
2021年,華為心聲社區(qū)發(fā)布了《敞開胸懷,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優(yōu)秀人才——任總在2022年優(yōu)秀人才&“高鼻子”獲取工作匯報會上的講話》,任正非表示:“要敞開胸懷、不拘一格,更加積極進取獲取全世界最優(yōu)秀的人才。要關注‘高鼻子人才的獲取,給予海外研究所更多的預算。我們要招一些會使‘洋槍洋炮的‘高鼻子進來,用三五年時間,從以前的‘土八路逐漸走向國際化?!?/p>
任正非曾說:“真正的愛國,是強大自己?!?/p>
他是華為創(chuàng)始人,也是父親,更是中國人
《華為基本法》中有這樣兩條——“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yè)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愛公司的同時,更要做到愛親人”?!白佑B(yǎng)而親不待”是任正非一生的意難平,因此他更加看重親情,但很多時候他不得不把親情放在最后。
2018年12月1日,任正非的長女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加拿大警方拘押。被關進監(jiān)獄后的第二天,孟晚舟通過丈夫遞了一個紙條子給任正非,上面寫著:“爸爸,所有的矛頭是對準你的,你要小心一點?!逼鋵崳@次他們父女出行的目的地是同一個地方——阿根廷,只不過孟晚舟因是阿根廷會議的組織者,比任正非早兩天到達。接到女兒的消息,任正非還是選擇冒著危險去阿根廷開會,他認為這對公司的改革、穩(wěn)定和發(fā)展有很重要的意義。有媒體曾這樣問任正非:“如果你當時跟女兒一起走,在加拿大被抓了怎么辦?”任正非回答:“那就陪女兒聊聊天?!?/p>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當兵去了,每年有11個月不和孩子在一起,剩下探親的1個月,我在家的時候他們去上學,放學吃了飯他們要做作業(yè),所以在他們的孩童時代、青年時代,我們的連接不夠親密?!薄皠?chuàng)業(yè)時代,為了生存而奮斗。我基本每天16個小時在辦公室,無法顧及這個家,所以我的三個兒女和我都不親?!?/p>
孟晚舟作為長女,受過的苦是最多的。她經歷和見證了任正非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困苦。據孟晚舟后來回憶,他們那時候一家人住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里,下雨的時候,屋頂就像打鼓一樣。任正非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孩子。孟晚舟去華中理工大學(今華中科技大學)讀書的時候,還是前妻提醒任正非,要給女兒一點生活費,任正非就給了孟晚舟10000元錢。結果孟晚舟后來又退給任正非9500元,她知道父親那里的資金很緊張。
孟晚舟大學畢業(yè)后,本來想出國,任正非告訴她可以先到華為實習,鍛煉一下接人待物的能力。于是孟晚舟從華為行政做起,每天接電話、轉電話,做前臺和文員的工作。
在華為,任正非對孟晚舟非常嚴厲,他經常批評她在財務工作上的不足,有高管看到過孟晚舟被任正非訓到掉眼淚。孟晚舟很要強,有一種不服輸?shù)膭蓬^,任正非的三個兒女中,在艱苦奮斗的精神上,孟晚舟可能是最像任正非的一個。
2019年,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發(fā)布了對任正非的專訪,任正非談到,女兒孟晚舟這一年的苦難經歷,使她變得更強大。
自從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機場被拘留,任正非曾多次公開談及孟晚舟。其間,這位年過七旬的父親曾稱“很心疼”自己的女兒。
2020年5月27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判決結果,認定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孟晚舟未能獲釋。面對加拿大的判定,孟晚舟在采訪中微笑著表示:對判決結果沒有失望,只是遺憾不能陪在老父親身邊。那一年,任正非76歲。
與此同時,遠隔重洋的任正非在采訪中表示:他不后悔自己的決定,只是覺得以前和女兒待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很想她,對不起她,她是替自己在受罪……之后就說不下去了。古稀之年的任正非渴望親情,但并未想過因為女兒而退步。
2019年8月20日,任正非在接受美聯(lián)社的采訪時,在談到時任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似乎把華為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棋子或籌碼時,任正非表示:
如果通過這個“棋子”能解決問題,聽起來是好的,但是要國家為我們做出讓步,我是不會去推動的,這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我們畢竟有錢,還能扛得起打擊,中國很多老百姓是貧窮的,讓貧窮的老百姓讓一些利益給美國,來救一個有錢的華為,我良心上過不去。
所以,我認為,我能堅持多挨打幾年,包括我女兒多受一些罪,也不能把中國的利益讓給美國。其實,美國也應該看到,中國還有不少貧窮人口,他們的生活還在低水準上。
因此,在這點上,我完全沒有考慮,我也不會去求中國政府給美國好處,放華為一馬。不放一馬,我們就是發(fā)展慢一點,孟晚舟多待一點時間,多受一點苦難,但是對中國人民、對國家有好處,我心里就舒服一點。如果國家拿很多利益去換取華為生存,我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國家。
2019年10月25日,孟晚舟在朋友圈祝父親任正非生日快樂,并附上自己的親筆信,稱今年無法陪伴,希望等她回來再還。那一句“等我回來”看得讓人心疼。但任正非在內部會議中說:“我已做好此生再也見不到女兒的準備。”這短短16個字,讓人淚目。
2021年9月25日,經中國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押1028天后乘坐中國政府包機回國。目前沒有從媒體上找到任何關于任正非對女兒回國的感受。但任正非之前曾說過:“我堅信我們的祖國,堅信我們的智慧,堅信孟晚舟肯定會回家!”
2021年10月29日,任正非的話又一次“刷屏”。他在華為軍團組建成立大會上說:“我認為,和平是打出來的。我們要用艱苦奮斗,英勇犧牲,打出一個未來30年的和平環(huán)境,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我們在為自己,也在為國家。為國舍命,日月同光;鳳凰涅槃,人天共仰。歷史會記住你們的,等我們同飲慶功酒那一天,于無聲處聽驚雷?!?/p>
(責編/張超 責校/李希萌、陳小婷 來源/《任正非傳》,孫力科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第1版;《任正非:我們有信心,讓別人不想買都不行》,佚名/文,人民網2019年1月18日;《錢江晚報:開放大氣任正非》,李曉鵬/文,人民網2019年5月22日;《為任正非的理性與開放喝彩》,文豐/文,人民網2019年5月22日等)
任正非大事年表
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貴州省安順市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1963年,就讀于重慶建筑工程學院(今重慶大學)。
1968年,應征入伍成為基建工程兵。
1978年,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2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創(chuàng)立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1988年,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2005年,首次入選美國《時代周刊》雜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2013年、2019年再次登上該雜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1年,任正非以11億美元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國第92名。
2012年,位列《財富》雜志“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第一。
2018年3月,任正非不再擔任副董事長,變?yōu)槎聲蓡T。他任華為副董事長期間,華為獲得多項國家級大獎,2016年,華為獲得中國國家質量領域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同年,華為的麒麟團隊參與的TD-LTE項目獲得該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8年10月24日,入選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全國工商聯(lián)“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yè)家”名單。
2018年,任正非長女孟晚舟在加拿大機場被拘留,后被拘押1028天。
2021年9月25日,經中國政府不斷努力,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返回祖國。在此之前,任正非曾多次表示不會為了女兒的自由,犧牲中國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