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笑賢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qū)豐泰小學 廣東 江門 529000)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導致閱讀氛圍壓抑,學習效率不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激活學生的認知圖式,抓住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從閱讀主題展開延伸,讓抽象的認知圖式具體化、直觀化、生動化,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相互啟發(fā)和補充,提升英語閱讀質量。
圖式教學是通過多種可見的插圖來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用圖片填充文章內容,形成直觀的知識體系,從而簡化閱讀。隨著電路教學方法的不斷應用,可供教師使用的地圖也逐漸豐富,包括圖形、圖片、符號等形式。該教學方法具有圖形和圖形效果,學生不應該在英語章節(jié)中一遍又一遍地尋找有價值的信息,只需要結合圖標來劃分文章中描述的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準確理解文章的結構,讓閱讀更加流暢。教學大綱的使用需要利用所獲得的知識和自我認同,教師應該充分激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將文章內容相結合,以尋找重要信息,并在圖表上填寫。
結合當前小學英語課堂實施的效果和教情發(fā)展來看,大多數(shù)教師在教學組織與實施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引導手法不足。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合理引導學生的發(fā)展方向,保證學生的主體參與,將對學生的課堂學習和語言理解起到積極作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實施中,大多數(shù)教師受本位思想影響,對學生的主體引導存在偏差和不足,缺乏正確的組織策略和引導方法,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存在隔閡。第二,語言滲透不足。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語言知識的滲透和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課堂學習的重點之一。這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言效果,打牢學生的語言基礎。但在當前的教學組織中,部分教師未能采取有效的滲透措施和培養(yǎng)方法,導致學生在語言理解和思維發(fā)展上存在低效的問題。第三,主體發(fā)揮不足。當前的教學實施中,部分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教法,并以“老套路”“舊方法”的模式指導學生,導致學生的主體發(fā)揮不充分,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基礎。
首先,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圖式理論,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文章結構,又能夠通過閱讀,補充圖式內容,將圖式內容轉換成語言,從而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其次,學生的學習基礎及認知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往往不考慮學生的個性,將教材上的內容簡單粗暴地傳遞給學生,導致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逐步失去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興趣。而圖式理論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使不同英語閱讀基礎的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都有所提高。因為圖式理論能夠指引讀者因情適宜,從自身出發(fā)對文章進行理解,利用圖式信息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再次,運用圖式理論可以讓學生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建立起閱讀文章的框架,讓文章中的故事脈絡及人物性格在腦海中有一個更深的印象,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4.1 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情境。與可以自由建構的常識相比,英語是一種必須依賴情境的語言。一旦脫離了現(xiàn)有的語言環(huán)境,語言就很難正確表達,更不用說在交流中發(fā)揮其重要作用了。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小學生構建相應的圖式,并在情境再次出現(xiàn)時成功激活它。然而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自然拼讀的引入勢在必行。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自然拼讀教學中采用動畫和情境歌曲,使每個字母在視覺和感知的情況下都非常巧妙地出現(xiàn),易于幫助小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英語字母自然拼讀圖式。另外,研究表明,閱讀有助于豐富圖式結構。生動有趣、充滿情感的英語繪本在主題和內容上都接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認知特征和心理需求,并且內容豐富、有趣且具有教育意義,側重于語言的整體輸入、自然習得和語言意識的培養(yǎng),注意學生的情感經(jīng)歷以及對多元文化的感知和認同。教師加強對課外繪本閱讀的指導,有利于豐富學生相關背景知識,幫助學生逐步完善圖式結構,從而促進閱讀認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4.2 創(chuàng)設圖示,強化思維。通過閱讀,教師與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制作合理的插圖。為了使圖標的組成取決于閱讀內容,圖標通??梢园磿r間順序、動作內容、人物角色等來劃分。準確生成象形圖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將閱讀內容分成幾大塊,并有助于理解知識。例如,Unit2Whattimeisit的四年級學習?老師什么時候可以和學生討論白天做什么,然后在表格中統(tǒng)計這些事件,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學校等。這種分離讓學生形成清晰的閱讀思維,閱讀時對具體事件有更深刻的印象。閱讀后,老師可以指出導致學生閱讀的具體形式事件,例如早餐時,當學生閱讀“it”“stime for break fast”時,-一旦創(chuàng)建了圖標,文本內容將會更加形象化,學生在閱讀時能加強記憶,對關鍵詞匯的印象會更深刻。
4.3 提煉標題內涵,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英語閱讀,要能夠抓住學生的興趣。對于標題,往往是對文本內容的凝練概括。在閱讀之前,我們可以結合標題,展開內涵的挖掘,讓學生思考主題的意義,從主題中能夠獲得哪些思維品質。如在閱讀英語繪本“The Samosa Thief”時,我們在黑板上,直接寫出標題“The Thief”,請同學們猜測,繪本的題目是什么?學生在思考后,所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4.4 運用多種圖式,優(yōu)化語篇教學。語篇是多種多樣抽象性的語言,符號構成的一個整體,在對語篇進行閱讀分析的過程當中,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意義支持到意義建構的過程才可以順利把握語篇的表面以及深層信息。對于語篇信息的把握都需要依靠語言圖式,而且要保證語言圖式的豐富性以及多樣性,否則就會制約學生的文本理解,甚至是帶來巨大的學習障礙。由于小學英語教學當中的語篇內容類別繁多,也涉及各種各樣的體裁。語篇的題材不同,其結構與框架也各不相同,于是需要用特定的圖式方法進行語篇內容的展現(xiàn)。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根據(jù)特定的語篇,設計不同的圖式類別,讓學生從根本上意識到圖式在語篇學習當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語篇理解上事半功倍。例如,線狀結構圖式可以應用到有明顯順序的語篇理解當中,而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有效抓住關鍵詞,把握其中的關鍵信息,讓學生的語言學習更加系統(tǒng)。
4.5 引入頭腦風暴,開闊學生的創(chuàng)造視野。對于頭腦風暴法,旨在激活學生的思維力。英語閱讀教學,要啟發(fā)學生的言語想象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思維碰撞與交流,為學生搭建廣闊的閱讀平臺。在《Our Animal Friends》單元學習中,對于動物的介紹,以不同的口吻來描述。我們在閱讀前,可以展開頭腦風暴交流主題。以“Animals”為關鍵詞,讓學生去集體交流,談談自己的觀點、想法。結合班情,可以分組推進,由各組組長,對組內成員的想法進行梳理、歸納。在班級上,引入思維導圖,呈現(xiàn)與“Animals”有關的內容。針對不同的動物,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某一動物,展開介紹,來考查學生的言語表達流暢性。頭腦風暴法,以話題關鍵詞為引線,更有助于在寬松、自主、合作的氛圍下,發(fā)散學生的英語思維。不同的想法,在交流中獲得體驗,為導入閱讀活動,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品質創(chuàng)造條件。
4.6 豐富圖示內容,活躍氛圍。
4.7 閱讀是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積累英語知識的有效手段,教師應該采用圖式方法來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更豐富的知識,積極營造課堂氛圍。圖式內容豐富,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多有趣的課外知識,讓學生對閱讀相同類型的內容感興趣,促進閱讀教學。
4.8 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渠道,也是學生所需掌握的一項基礎技能。但在當前的閱讀教學中,學生大多存在文本理解不足、語言感知偏差、細節(jié)把握不到位等問題。對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閱讀教學之中,以層次化的方式展示文本內容,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還使學生的整體架構得以建立,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如在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單元 Cartoon time 部分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功能,讓學生觀看 Sam 和 Bobby 的動畫視頻,幫助學生了解故事大意。隨后,借助于思維導圖流程圖的圖式, 讓學生結合圖片順序,以此完善圖式內容,①Magic mango② Get Bobby's praise③Two magic mangoes④The magic of failure.通過對圖式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展開梳理,加深學生對故事細節(ji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在閱讀文本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文本脈絡直觀地展現(xiàn)出來,將其主要內容分層次地結合到學生頭腦中貯存信息的網(wǎng)絡之中。如果是對話類閱讀文本,可以組織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體會各人物個性特點,從而掌握文本內涵。
4.9 積極拓展圖式,優(yōu)化語篇教學。語篇教學的目的并非只是讓學生對語篇的內容進行理解,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層次,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在分析語篇的同時,得到與之有關的學習策略,與此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在語篇教學的結尾,部分教師需要密切圍繞文本的主題,借助圖式進行適當?shù)耐卣?,為學生留出更大的思考和探索空間,幫助學生建構更加完善的語言體系。
4.10 及時組織開展“讀寫”訓練。閱讀是英語學習中的語言輸入過程,寫作是語言輸出和圖式化過程。就像閱讀一樣,寫作可以對文章圖式的形成和鞏固產(chǎn)生積極影響。閱讀材料實際上是學生的寫作模板,在學生初步獲得某種結構圖式后,可以指導其運用結構圖式,嘗試寫作,鞏固圖式。如Our animal friends就是很好的讀寫結合的范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結出動物描寫是從整體到部分的描寫。一般描寫采用總分總結構圖式。嘗試寫總分總段落時,讓學生首先確定目標動物,嘗試寫總句;然后考慮重寫動物的主要部分,嘗試寫分句;最后進行總結。這樣要求逐步提高,使圖式的鞏固和重構付諸實踐,降低了學生最終獨立寫作的難度。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搭建閱讀支架,驅動學生的思維展開想象,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深刻體認英語,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