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洪雪
(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 內(nèi)蒙古 包頭 014000)
大學俄語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隨著中俄關系的穩(wěn)步發(fā)展,兩國之間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中俄兩國在各個領域都建立了緊密的聯(lián)系,對俄語人才的需求量也漸漸擴大,俄語學生人數(shù)逐年增加,《大學俄語》的教學任務也因此加重,做出相應的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中國特色教育改革的一種創(chuàng)新理念,思政改革是以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為教學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為靈魂和主線,深入挖掘?qū)I(yè)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在知識傳授中強調(diào)價值引領,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2.1 課程在實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中的作用?!洞髮W俄語》課程是高考外語語種為俄語的學生本科階段必修的通識教育類課程,本階段的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打好俄語基礎和最終掌握俄語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zhì)。就工具性而言,《大學俄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在高中俄語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俄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學俄語》課程重要任務之一是進行跨文化教育,提高人文素養(yǎng)。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俄語這一交流工具,除了學習、交流先進的科學技術或?qū)I(yè)信息之外,還會了解國外的社會與文化,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能力。
2.2 課程在專業(y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洞髮W俄語》課程是學生本科階段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也是大學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俄語相關知識和俄羅斯的國情文化,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該門課程擔負著提高學生俄語水平和學生綜合文化素養(yǎng)的雙重職責。
2.3 課程主要內(nèi)容、知識結構?!洞髮W俄語》課程基礎階段的教學分為六級,教學要求分為基本要求和較高要求兩種。達到四級為基本要求,達到六級為較高要求。
課程主要內(nèi)容為:俄語語音,俄語語調(diào),俄語詞匯和句型、語法、口語及聽力訓練、閱讀技巧及寫作能力培養(yǎng)、俄羅斯國情文化等。
課程知識結構為:每章節(jié)的主題課文和對話、聽力、國情文化、語法等內(nèi)容,其中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點有以下:動詞變位、名詞變格、無人稱句和謂語副詞的用法、數(shù)詞用法、年齡表示法、限定從句、狀語從句的用法、形容詞短尾、形容詞、副詞比較級的用法、形動詞、副動詞的用法等等。
2.4 大學俄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1)遵守語音規(guī)則,正確拼讀單詞,掌握詞的節(jié)律,掌握俄語各調(diào)型的基本功能。
(2)能聽懂與所學題材相近的語音材料;在所學題材范圍內(nèi),經(jīng)過2-3分鐘準備,能進行3-5分鐘對話;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獨立閱讀、正確理解與所學課文難度相當?shù)奈恼?;掌握基本的俄語詞匯和句型。
(3)在熟悉的題材范圍內(nèi)能聽懂俄羅斯人簡單的講話,聽懂與所學題材相近的原版有聲教學資料。
(4)在學習俄語知識與文化的過程中,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
3.1 課程目標。
課程專業(yè)目標
教學目標:(總體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俄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能用俄語交流信息。使學生掌握俄語語音、語法、詞匯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的俄羅斯國情文化知識,從而為提高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并掌握與俄羅斯人交流的基本能力。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和譯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他們能以俄語為工具,獲取專業(yè)所需要的信息。
教學目標2:大學俄語教學應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交流信息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
教學目標3:通過該課程的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了解中俄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思政育人目標
思政育人目標1: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將知識傳授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思政育人目標2: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引導學生真正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2 理論教學部分。學習俄語語音,俄語語調(diào),俄語詞匯和句型、語法、口語及聽力訓練等,閱讀技巧及寫作能力培養(yǎng)、了解俄羅斯國情文化,同時對比中國的國情文化,了解中俄兩國文化的異同。
3.3 實踐教學部分。俄語課堂上廣泛開展各種拓展性學習,具體包括:課前報告,情境對話,調(diào)查問卷及反饋,參加線上線下的相關主題講座,慕課學習等。
4.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需要掌握與天氣、氣候主題相關的詞匯和句型,提高俄語聽說能力。
(2)思政教學目標:通過了解俄羅斯的四季天氣和氣候,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樹立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4.2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單詞和語法。
(2)學生學會表達“天氣”和“氣候”的常用詞匯和句型。
(3)學生能夠提高環(huán)保意識、并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4.3 教學難點。
(1)課后學生能就“天氣”主題進行有效交流。
(2)讓學生熱愛大自然、學會保護環(huán)境以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4 教學基本內(nèi)容。
(1)導入:觀看視頻《貝加爾湖的一年四季》,由此引出課文《俄羅斯的一年四季》,并學習春夏秋冬四季的俄語說法。
(2)學習課文《俄羅斯的一年四季》,找同學讀并翻譯課文,了解俄羅斯四季的特點以及俄羅斯人對待四季的態(tài)度,并教導學生樹立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3)講解課文中與“天氣”“氣候”有關的詞匯和句型。
(4)欣賞俄語歌曲《大自然沒有壞天氣》,通過這首歌,引領學生提高環(huán)保意識,要學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4.5 教學方法及手段。
(1)教學方法:講授法、歸納演繹法、討論法、對比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
(2)教學手段:畫龍點睛式、隱性滲透式。
4.6 課堂教學展示。我們以東方大學俄語第二冊課文《俄羅斯的一年四季》為例,正式講課之前,我們可讓學生先說一下,談到俄羅斯的一年四季,大家會想到什么,跟我們中國有什么不同,大家都喜歡什么季節(jié)?并說出理由。顯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因為每個季節(jié)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接下來我們來觀看貝加爾湖一年四季景色的視頻,由此引入課文《俄羅斯的一年四季》。
接下來正式學習課文,在弄懂文章內(nèi)容的前提下,來了解一下俄羅斯四季有什么特征,并學習相關的詞匯和句型。比如在談到俄羅斯春天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俄羅斯的謝肉節(jié),也叫迎春送冬節(jié),這是俄羅斯東正教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節(jié)日,讓學生了解俄羅斯的文化和習俗,并同時思考在中國,春天都有哪些節(jié)日。再比如談論到俄羅斯秋天和冬天的時候,我們可以來學習這樣一句諺語:Весна даёт цветы, а осень - плоды.字面意思是:春天開花,秋天結果。漢語中類似的一句成語就是:春華秋實。Летом дома сидеть-зимой хлеба не иметь. (夏天不勞作,冬天無面包)。我們漢語中也有這樣一句類似的諺語:夏天不鋤地,冬天餓肚皮。讓學生意識到,我們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只有努力才有結果,事物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我們不能懶惰,要勤奮,要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最后帶領學生來欣賞這樣一首歌曲,叫《大自然沒有壞天氣》,它是出自一部蘇聯(lián)電影《辦公室的故事》。聽完之后,讓大家來關注一下這首歌的歌詞:“大自然沒有壞天氣,任何天氣都是見面禮!無論遇上刮風飛雪下雨,平心靜氣對待莫回避。夜不成寐,多少煩惱憂慮,平心靜氣對待莫回避”。然后讓學生來說一下自己聽歌后的感受。教師可以對學生說,我們每個人的天空,不可能每天都是晴朗的,但是我們要平心靜氣的去對待,不回避,就像在生活中一樣,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勇敢的去面對,不退縮,熱愛生活,積極向上。其次,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自然環(huán)境,要平靜對待,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其中,習近平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思想中也提到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所以說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好我們的家園。下課之前,把這句話送給大家:人的一生猶如一年四季,有春風也有酷暑,有暖陽,也有冬雪,重要的是過好每時每刻,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幸福。然后留一下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大家課下思考一下,該如何面對客觀存在的自然環(huán)境,該如何為保護環(huán)境盡一份力。
大學俄語課程思政改革是一項艱難的工程。首先,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身正為范。教師的政治素養(yǎng)和德育意識直接關系到課程思政的質(zhì)量和效果,教師要在德育方面掌握主動權,把握德育時機,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教師在日常的空閑時間也要對國內(nèi)外時政內(nèi)容多加學習,增強自身的敏銳度。教師的工作不僅是將專業(yè)知識教授給學生,而且要教會學生做人,立志成為什么樣的人,為他們塑造靈魂、塑造品行、塑造人格,為黨培養(yǎng)放心的人才。其次,語言能力培養(yǎng)與文化價值引領相結合。要知道,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要熟知中外文化,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國際視野,達到文化知識傳授與價值觀引領相統(tǒng)一。最后,將課程思政改革融入課程考核評價中,達到“以評促學,以考促思”,實現(xiàn)全過程育人。比如將學生在演講、討論、匯報時是否表現(xiàn)出團隊協(xié)作意識和集體意識,是否體現(xiàn)出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等作為一項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