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萍
(福建省浦城縣石陂中心小學 福建 浦城 354200)
對于尚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語文盡管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基礎公共課,學生也很想學懂,但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整體認知能力還不完善,對于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機械認知的層面,沒有辦法靈活的把生活與實際結合起來。因此,在傳統(tǒng)教學的教育中,學生既沒有動力和興趣學習語文課程,也沒有好的方法去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而對于這個階段的他們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能讓他們的語文知識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方法,因此趣味性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語文閱讀上,如果沒有興趣,學生既不愿意閱讀,也不會愿意在文章當中學習知識。本文將重點闡述趣味性教學對語文閱讀的意義并對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趣味性教學作簡要分析。
趣味教學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承擔起其他教學內(nèi)容所不能很好完成的任務,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閱讀的興趣和閱讀能力的提升。語文閱讀與其他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并不是單純的基礎性內(nèi)容的構建和重復堆砌。在小學階段,我們更多的是在教育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符號性與工具性,也就是說更多的是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拼音的使用、筆畫規(guī)范、字詞的發(fā)音與含義、漢語語法的構建等。所有這些學習內(nèi)容本質(zhì)上是碎片化的展現(xiàn),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的也都是碎片性的認識,這就很容易缺乏知識體系,容易枯燥無聊。而語文閱讀則截然不同,不論是古詩詞閱讀還是現(xiàn)代白話文文章,都是語文知識的社會性的體現(xiàn)。這種綜合性的、整合性的內(nèi)容如果依舊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式去教育,把字詞一個一個剝離出來進行教學,不僅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難度也很大。因此提升趣味性既是在提升學習積極性也是在提升學習能力。
2.2 趣味教學的構建也是對小學語文教育整體的思考與構建,有助于小學語文教育體系重構,從而引起教學的整體性改變。學校和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強調(diào)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僅僅只在這個部分能夠起到作用,而是要以此為基點,擴展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各領域各方面,趣味性是語文教學中共同的要求。老師要借由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成功經(jīng)驗去發(fā)展到其他內(nèi)容上的趣味教學。如果能夠做好最難的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改革,那么相對更加簡單的基礎知識的趣味性轉(zhuǎn)變也就能應運而生。整體上,趣味教學要求教師做到的是要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讓課堂從“無趣到有趣”,從“被動到主動”,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整體思路,把握好這個思路,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改革也就有了正確的方向。
3.1 變被動為主動,要設計積極有趣的引入機制和引人入勝的過程機制。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當中,老師的教學總是灌輸型的甚至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老師在開課前說得最多的就是讓學生預習文章,可是如何預習,預習什么,為什么要預習,所有的這些問題并沒有人給學生解答。趣味教學在開課設計上,首先應該要解決這些問題,要根據(jù)具體的課文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前去找到和所要學習的重點知識相關的內(nèi)容。如果重點是某個描寫風景的語句的賞析,那就可以讓學生事先對這個景色或景物進行了解和嘗試性地描寫;如果重點是某個修辭手法的賞析,那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想一想有沒有類似的描寫方法和可以描寫的事物;如果重點是對某個人物的了解和學習,那就可以事先去了解這個人物相關的信息和內(nèi)容。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借助這些預習內(nèi)容在課堂上踴躍參與和發(fā)言,成為其他人的“小老師”,這種鼓勵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兒童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特別有效的。整體上的效果是要讓學生從被動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橹鲃犹剿鞯臓顟B(tài),這樣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提升趣味和生動性,重點要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實際生活開展教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就在于學生的接受效率比較低,對一篇課文的解析或者對重點部分的理解也許當堂能夠有所掌握,但課后很快就會忘記。這是因為語文的教學不能靠重復來做到記憶,重復的方式只會讓學習變得更加枯燥,記憶的效率更加低下。正確的方法應當是要有一定的情境的演繹和代入,特別是要能夠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許多教師認為趣味教學創(chuàng)新難度高,但事實上閱讀文章和學生的生活并不遠,很多時候教師不能禁錮自己的思維,把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單單放在眼前的課文上。教師應當拓展視野,一方面去尋找的與文章相關的生活內(nèi)容,另一方面可以去尋找內(nèi)容相似或一致的課外文章,利用這些文章達成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目的。
總而言之,趣味教學的重點應當要以學生為主體,無論是閱讀的內(nèi)容還是教學的形式,永遠不能忘記教學的根本目標是要讓學生學習到其中蘊含的知識。對于目前尚沒有形成完整三觀和判斷力的小學學生,教師不要用粗暴的形式去打碎學生額外的可能性,也不要用枯燥無聊的方式毀掉學生學習進取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