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慶
(合肥師范學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1+X”閱讀概念是由“群文閱讀”發(fā)展而來的,是在吸取了多種閱讀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后,逐步完善而來的?!?+X”閱讀教學是指:教師精選課文“1”進行深入教學,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技巧、得出感興趣的議題,再選擇X”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達到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機結(jié)合。統(tǒng)編版教材以單篇文章為主,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把關注點放在考試成績上,對于單篇文章的閱讀教學過分注重。因此,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加完善的閱讀引導。
“1+X”閱讀教學的實施可以促進課標閱讀量達成,實現(xiàn)PISA2018閱讀素養(yǎng)的要求以及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和學生的閱讀思辨力。
2.1 實現(xiàn)課標閱讀量的達成?!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1]課外閱讀的相關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但質(zhì)的方面是否能夠保證?如果學生在課外時間無引導的閱讀,其閱讀效果將難以保障。而在“1+X”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情和文本“1”的特點選擇最具代表性的文本,突出了閱讀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針對性。不僅閱讀量上可以達到目標,而且閱讀質(zhì)量方面也能夠得到保證。
2.2 PISA2018閱讀素養(yǎng)的要求。PISA2018將閱讀素養(yǎng)定義為:“閱讀素養(yǎng)是為達到個人目標,增長知識和發(fā)展個人潛能及參與社會活動而對文本的理解、使用、評價、反思和參與的能力?!盵2]也表現(xiàn)出對“多文本”的學習要求。21世紀處于信息化時代,網(wǎng)絡化、碎片化閱讀大量增加,閱讀方式也更趨于多元化和復雜化。學生想要獲得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閱讀素養(yǎng),就必須通過大量閱讀文本的訓練提升閱讀能力。“1+X”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閱讀文本的“量”,更要著眼于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質(zhì)”。
2.3 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發(fā)展。教師如何確定議題、選擇文本,如何指導學生閱讀、交流以及深入理解文本,是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一種考驗?!?+X”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議題,引導學生比較、篩選、整合文本信息,從而獲得對文本創(chuàng)新的、深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著教師不斷閱讀,尋找合適的議題、有效的閱讀策略,尤其是要改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精讀精講為主的教學方式。
2.4 提升學生的閱讀思辨力。與單篇閱讀過于強調(diào)知識點的識記相比較,“1+X”閱讀教學則更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質(zhì)疑與思考,訓練學生對文本的總結(jié)與歸納能力,注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身的感受和體驗。學生深入閱讀的過程,是積累語言與知識的過程,也是不斷提升自我認知與語感的過程。首先,基于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來看,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在語文的學習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fā)展是以閱讀能力的發(fā)展為基礎的?!?+X”閱讀中的多文本閱讀,為學生指出了思考問題的不同方向,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不同視角,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統(tǒng)編版教材注重選材多樣化,注重擴大閱讀量,注重聚焦閱讀方法,為“1+X”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可行性。
3.1 注重選材多樣化。統(tǒng)編版教材的選材更加豐富多樣,是依據(jù)課文的難易程度和不同體裁進行科學的編排。比如,七年級上冊就收錄了多種體裁的篇目,比如,記敘文、散文、詩歌、詩詞、小說,還有中外寓言等。在題材方面,可以歸納為人生、社會、自然三個方面,體裁和題材豐富多樣,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語文學習,而且為進行“1+X”閱讀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注重擴大閱讀量。“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3],課程標準對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材編寫者根據(jù)課標的要求,貫徹落實課標閱讀指標,在“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誦讀”版塊之外,教材中的“積累拓展”和“閱讀提示”版塊中也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素材。教材注重擴大閱讀量,在多個版塊中向?qū)W生拓展課外閱讀,為“1+X”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
3.3 注重聚焦閱讀方法。教材將“精讀”的課文改為“教讀”課文,將“略讀”的課文改為“自讀”課文,側(cè)重對閱讀方法的指導?!敖套x”課文在編排上還設置了“預習”版塊和“批注”版塊,“自讀”課文雖然刪去了“預習”版塊,但在課文后增加了“閱讀提示版塊。除此之外,“名著導讀”版塊不僅向?qū)W生推薦經(jīng)典書籍,還會針對書籍進行“讀書方法指導”,這些版塊能夠從閱讀方法、閱讀技巧、閱讀策略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引,為進行“1+X”閱讀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通過精讀課旨在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用所學方法在略讀課上進行自主學習。而課堂教學精講過多,就會影響學生閱讀自主性的發(fā)揮。教師在講解閱讀方法的同時應該結(jié)合具體的文體,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逐漸掌握閱讀方法,并學會運用。比如,通讀、重讀是一種最基本的閱讀方式。通讀有助于把握文本的細節(jié),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重讀文本,會有不同的收獲,細節(jié)間的關聯(lián)也能增加學生對文本理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