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習軍
生命教育視域下普通高校開展體育教育研究*
孫習軍
(淮陰工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3)
分析了生命教育視域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中尚存的一些問題,論述了開展生命教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從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精選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通過特定的教育主題,提升學生的生命保護意識;延伸體育學科中生命教育實踐內容,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四個方面提出了生命教育視域下優(yōu)化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幾點策略。
生命教育;高校;體育教育;意義
生命安全教育對于每一位高校學子都是十分重要的。早在2004年,黨中央、國務院就對開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確要求,生命教育是對學生進行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目前,在大環(huán)境的熏陶下,當代大學生的安全意識也稍有提升,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體育教育中要完善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結構,確保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安全觀,促使學生的發(fā)展符合體育素質教育的標準和要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在不斷推行教育改革,近年來取得了一些較為可觀的效果,但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人的發(fā)展需求在發(fā)生改變,高校體育教育改革也應該積極跟上步伐。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中尚存的一些問題,講述了生命教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生命教育視域下優(yōu)化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的幾點策略。
我國長期以來都是實行應試教育,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每一個階段都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以至于老師、學生、家長都在文化課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與時間,而對于音體美課程的重視程度卻大打折扣。新階段,縱觀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中所開展的體育課程,生命安全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而且內容匱乏、形式單一,教學中沒有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以及實際需求安排課程,以至于學生的思想觀念進步的速度緩慢,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也很少會將活動內容與生命安全結合起來思考。
現(xiàn)在還有部分高校的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的價值觀與教育觀之間存在偏差,實際教學中沒有根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要求和目標開展教學工作,而是根據教師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和個人想法安排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科學的教學框架作為支撐,學生接受的教育必定是零散、不系統(tǒng)的,這樣的教學情況之下,學生既無法通過體育課加強身心健康,也無法實現(xiàn)學生全面的、個性化的發(fā)展。如果忽視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求,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也會逐漸淡化,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威脅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學生將不能科學理智的應對。除此之外,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在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時,方法老舊、形式單一,多是以“講述法”進行理論層面的教育,很少有實際操練。而且實際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所占比例很小,對于一些危險系數較高或是容易發(fā)生運動危險的體育項目,又或是生活中的安全事件,教師很少在平時的課堂進行解說。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的學生對于安全知識、保護策略、逃生技巧等的了解大都來自網絡媒體或是電視新聞中的重大安全事件,而不是課堂。
生命教育旨在“尋求教育自身與教育改革內動力、內在尺度的融合”,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潛能優(yōu)勢挖掘出來,以此實現(xiàn)學生興趣與知識的實用性相結合。另外,由于大學生的思想已經趨于成熟,加之現(xiàn)階段互聯(lián)網之下,各種信息都能很容易接觸到,大學生就算不出校門也能盡知天下事,所以,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行事方式都比較成熟。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意見。當面臨安全問題時,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引導學生全方位的思考與分析。高校體育健康教育,不僅能幫助學生鍛煉出一副強健的體魄,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三觀,鼓勵學生終身體育,并在體育活動中學會堅強、團結、拼搏、互助等良好品質。這些都是生命教育中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學生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法制意識以抵御違法行為,讓學生在遇到關乎生命安全的事件時可以冷靜的應對,避免自己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失。體育教育是基于自然生命活動的教育,能夠啟發(fā)學生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并全面增強學生安全意識與素養(yǎng)。普通高校體育教育中加強滲透生命教育,對于宣傳安全知識和基本救護知識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體育精神的熏陶,也能夠更加明白生命的真諦,讓學生的意志力得到更好的磨煉、心理素質更加強大、處理問題的思維也更加豐富,在踏入社會后,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
在體育教學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科學的組織和引導下帶領學生獲取知識。高校體育教學中要實現(xiàn)生命教育,就必須在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相關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堅持以人為本,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具體實施時,首先要明確生命健康主題,可以通過提問法、情景創(chuàng)設法等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而此時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運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幫助學生豐富思維,給學生解決問題提供多種思路,幫助學生更好的突破自我。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高校需要在體育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推動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此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促進,共同挖掘體育學科的價值與樂趣,朝著生命健康教育的目標不斷前進。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細化教學內容,將學生的需求精細化,設計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具體計劃,使學生既感受到體育學科的實用性,又能明白生命教育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價值,逐漸引領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樹立終生學習的信念。
高校體育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需要優(yōu)化整合大量相關教學內容,以此提升學生需求與課程內容的適配性。大學生對生命已經有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問卷調查,讓學生對當下關乎于生命的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以此深入了解學生對生命的認知與態(tài)度,繼而有針對性的施以抗壓教育、人際交往能力教育、樂觀生活態(tài)度教育、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育等等,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際生活案例,促使學生在間接經驗中提前了解生命的真諦。
實際教學之前,高校教師應對學生的教育方向做好規(guī)劃,時刻關注學生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針對性的精選教學內容。例如耐力跑教學,這一體育項目可以充分磨煉學生的耐力、意志力、抗壓能力等,但絕大多數學生都對耐力跑不感興趣,實際練習時也是叫苦連天。面對這樣的情形,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耐力跑的形式,可采取游戲闖關的方式進行授課,例如每500米設定一個關卡或是路障,或是對跑步的路線進行變化。還可以設計一些在課外活動中能夠行得通的、有趣的體育項目,例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組織一場生存模擬活動,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和氛圍中激發(fā)對生命的保護意識,在探索活動中忘卻疲憊、感受體育的樂趣。可能僅僅只是體育課堂中一個普通的游戲活動,但如果加以精心設計,也可以變得生動有趣,可以給學生帶來很多思考和感悟,潛移默化的深化學生對于成長的認知,以此實現(xiàn)良好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特定主題下進行的體育教育對于提升體育教育品質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很多剛進高校的學生由于長期在學校和家長的庇護之下,缺少社會生活經驗,以至于自我保護的思想意識還比較薄弱,很多時候危險在靠近而自己渾然不知。體育課堂中,不僅要向學生科學的分析各種體育項目應該注意的要點,以防止自己的身體受到運動損傷,還要對生命教育進行專項講解,在特定的教育主題下提升學生保護自我的意識和技能,并對身邊環(huán)境有理性的判斷,防止危險的靠近。生命教育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以及社會上學生可能會面臨的危險問題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擁有超前思考的生命保護意識,以此提升社會活動的能力。
當然,運動過程中產生一些小傷痛是非常正常的,例如跑步時腳抽筋、岔氣痛、一些擦傷、打籃球時腳扭傷等等,如果出現(xiàn)這些問題,教師要教會學生冷靜處理。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關于如何預防運動損傷的專題內容,對于輕微運動損傷中的常識性問題,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分享經驗,而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教師需結合相關醫(yī)學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在面臨損傷的第一時間,自己先進行簡單的處理。此外,為了鞏固學生所學,也為了豐富學生的見識,學??梢远ㄆ陂_展以“生命安全之運動安全”為主題的相關競賽,在參與競賽的過程中,學生會盡自己所能大范圍搜集相關資料,并自行進行相關練習。
體育學科中實施生命教育,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拓展和延伸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觀察生命教育與體育學科的關聯(lián)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xiàn),感受體育運動在生命中的意義。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借助于教材教會學生相關運動技能,還要搜集更多課外運動資源,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中開啟運動思維,增強生命活力。當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知識與技能之后,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嘗試中建立科學的生命價值觀,繼而自然而然的感受生命教育帶來的身心變化。
生命教育延伸的教學范圍十分廣泛,但由于高中階段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體育課以及日常運動時間非常受限,進入高校后,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運動基礎與運動能力,教會學生一些實用性強的、靈活的、易掌握的運動項目,逐漸培養(yǎng)運動習慣,學會持之以恒,這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方面。
綜上,高校體育課程中實施生命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普通高校中的生命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基于安全制度之下建立科學的教學系統(tǒng),優(yōu)化高校體育教學過程,合理開展生命教育,強化學生生命安全意識,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愛之情,進而為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1]萬國華,楊小勇,王碧怡.生命——體育教育的本真回歸[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2]王金龍.生命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J].航海教育研究,2009(4).
[3]張磊.生命視角下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程現(xiàn)狀的反思與重構[J].體育學刊,2008(6).
[4]鞏俊賢.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教育策略研究[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
[5]薛紅衛(wèi).生命教育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7(7).
[6]戴紅云,董永利,李曉明.生命教育視域下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12(11).
Research on P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SUN Xijun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yin 223003, Jiangsu, China)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生命教育視域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研究”。
孫習軍(1976—),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