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琴
我的家鄉(xiāng)——安徽省金寨縣南溪街,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區(qū)。那里雞鳴聽三省,交通閉塞,經(jīng)濟和文化比較落后,廣大農(nóng)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
由于階級壓迫深重,一九一九年,在燕子河爆發(fā)了自發(fā)的農(nóng)民暴動。不久,父母便領著我和弟弟搬到南溪,在十字街口開了一家叫林廣順的雜貨鋪。
一九二四年,早期著名的共產(chǎn)黨人蔣光慈回鄉(xiāng)發(fā)展詹谷堂等人入黨,從此我的家鄉(xiāng)便有了黨的組織。我父親林維尹因到漢口販貨,也較早地接觸到民主、科學的新思想。一九二七年左右,他入了黨。于是,我們家便成了革命活動的一個據(jù)點。我弟弟林英仲是個啞巴,但識字,字寫得比較工整。我父親便常常讓他寫標語、刻鋼板、印傳單。爸爸讓弟弟做這些,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他是個啞巴,能保住機密,萬一被敵人抓去,不會有口供。每逢我弟弟搞刻字,我們都好奇地扒著窗戶往里看,而我父親總是把我們攆走,可這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早在立夏節(jié)暴動前,我就在南溪明強小學讀了一兩年書,校長是詹谷堂。他對我們耐心地進行啟蒙教育,講革命道理,講窮人為什么受苦,講工友農(nóng)友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土豪劣紳,講婦女解放、男女平等。
那時,學校中女生很少,女孩上學是件新鮮事。一些有封建思想的人對女生側目而視,甚至散布流言蜚語,說什么學校男女混雜,不成體統(tǒng)。詹校長和老師鼓勵女生,要同封建思想作斗爭,不要畏縮,不要氣餒。在他們的鼓勵下,我索性將自小就留起的大辮子剪掉了。在我們那里,自古以來就是姑娘梳辮子,已婚的婦女梳髻。我這一行動,打破了常規(guī),含有向舊風俗挑戰(zhàn)的意味。這在南溪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一九二九年五月六日,立夏節(jié)暴動勝利后,陳紹禹的妹妹陳覺民在斑竹園辦了一所女子學校。我和街上的幾位姐妹都進了這所學校。它實際上是一個邊講邊做的婦女運動講習班。我們在陳覺民的帶領下,投身于熱火朝天的革命活動,動員婦女放腳、剪發(fā),宣傳破除迷信,廢除封建舊禮教,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等。
這時,陳覺民又啟發(fā)我們說,現(xiàn)在,我們只是獲得初步解放,婦女要獲得徹底的解放,必須要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解放全人類。因此,我們必須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終身。在她的教育和影響下,我的階級覺悟有了提高,并加入了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到成立蘇維埃的時候,由于我搞宣傳、剪辮子都走在前頭,有的人便提名選我。一九三一年秋天,紅二十五軍七十三師要開辦一個縫制軍衣的兵工廠。組織上委托我?guī)ш?,領了十幾位同志(其中有七八名女同志)到達設在麻埠的兵工廠報到。工廠領導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個紅袖標,就算正式參軍了。
以后,我的工作又多次調動,我曾在總工會舉辦的訓練班學習過,在反帝大同盟做過宣傳工作。一九三二年一月,我列席了黨的鄂豫皖省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后,又被調到邊區(qū)兒童局當局長。每次調動工作,我都愉快地服從分配,干起工作來感到有使不完的勁頭。
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康莊大道。在一九三二年下半年,隨著革命出現(xiàn)曲折,我也碰到了坎坷。
這年秋天,由于張國燾積極推行王明的“左”傾一套,我的家庭成分錯劃為地主,其唯一的依據(jù)就是我家的雜貨鋪里雇了一名伙計。當時,我才18歲,也受了影響,被遣送到道區(qū)蘇維埃,準備送去勞改。
這時,我同父親也斷了音訊。后來才聽說,我離開家以后不久,他也參加了紅軍,在部隊當司務長。四方面軍從鄂豫皖向川陜轉移的途中,還有人看到過他,不過已經(jīng)是被當作“改組派”的犯人,以后就杳無音訊了。我被送到道區(qū)蘇維埃后不久,紅軍便開始由鄂豫皖蘇區(qū)向平漢路以西轉移。道區(qū)蘇維埃讓我回家自謀生路。這時,盡管因為家庭成分問題,我受到了冤屈,但我仍然對黨抱有信心。我堅信,事情遲早會弄清楚的。我已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怎么能后退?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就這么不明不白地回家去。我要革命,要繼續(xù)當紅軍!
這時,敵人的槍炮聲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漫山遍野都是扶老攜幼、提包推車跑反的老百姓。我也卷在這股跑反的人流之中,跟著紅軍的隊伍,向西、向西、再向西。
不久,我們有十幾個婦女聚到了一起。各人的情況不盡相同,有掉隊的紅軍戰(zhàn)士,有被敵人沖散了的地方蘇維埃工作人員,還有來投奔紅軍的童養(yǎng)媳。但大家心情都一樣,就是要跟紅軍走,一步也不離開共產(chǎn)黨。
于是,我們就緊緊地跟著一支部隊。他們走,我們也走;他們休息,我們也休息。部隊上的同志稱我們?yōu)椤芭芊搓牎?。我們跟了幾天后,這支部隊的一個干部來勸我們回去,說部隊拖著這么個尾巴,不便于行動。我們就說:“讓我們回去?回哪里?部隊就是我們的家?!蔽覀冞€對他說:“我們可以幫著挑水,拾柴火,做飯,洗衣裳?!北M管我們磨破了嘴皮,但那干部說什么也不同意。這支隊伍的戰(zhàn)士大部分都對我們表示同情,但也有個別封建思想嚴重的人嘲笑我們,說我們是騾馬上不了陣,不如趁早回家。我們生氣地對他們說:“路又不是你們家的,為什么就興你們走,不興我們走?”
紅軍主力要行軍打仗,我們這支“跑反隊”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保衛(wèi)自己。宿營時,我們睡在一起,并輪流放哨。我們這十幾個人中膽量最大的是劉百興,她個子很高,身體很棒,腰里別著一支不知從哪兒揀來的破駁殼槍,雖然沒有子彈,卻是我們這支隊伍中唯一的一件武器。經(jīng)過交談,我知道她從小給人家當童養(yǎng)媳,喂豬、種地、挑水、推磨,凡是男人干的活,她都能干。盡管她干活是一把好手,但仍然受公婆虐待,于是跑出來要當紅軍。按她自己的說法,她是被棍棒打出來的毛丫頭。可是她還未被編進部隊,紅軍就轉移了。于是,她就進了我們“跑反隊”,并自告奮勇?lián)挝覀兊木l(wèi)。她經(jīng)常對我說:“碰到敵人,你就跟著我?!薄靶熊姇r,你就跟著我走,就是掉隊了,兩個人還可以干,有這條槍就行!”
有她這么個膀大腰圓的同伴在我身邊,也確實壯了我的膽子。不料,在從湖北到河南的路上,她的腳部負了傷。于是,我扶著她走,幫她換洗繃帶。從部隊上要到一些食物,我們便分著吃。我們相依為命,一直跟著紅軍的腳印走。
我們這支“跑反隊”同部隊一樣,也經(jīng)常遭到敵人的圍、追、堵、截。有一次,我們正在一個河灘上休息,敵機來了。防空號還沒吹完,飛機就扔下了炸彈。我們連忙趴下,可炸彈掀起的土石,很快將我們埋住。飛機過后,我們都掙扎著從土里鉆出來。
還有一次,在從河南到陜西的路上,我們正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行進。突然,后面的部隊跑步上來了,連聲招呼我們閃開。我們趕忙跳到路邊的河里。一會兒,部隊發(fā)出“散開,臥倒”的命令。戰(zhàn)士們紛紛跳進溝里,我們也跟著臥倒。
不一會,聽到戰(zhàn)士們壓低聲音說:“騎兵!騎兵!”接著,便聽到一陣像驟雨敲打屋瓦一般的馬蹄聲,我們心情頓時緊張起來。不一會,馬蹄聲又漸漸地遠去,敵人的騎兵又從另一條路走了,真是受了一場驚嚇。
經(jīng)過這次事件,部隊的同志感到拖著我們這個“尾巴”,確實有礙于作戰(zhàn);又同情我們的遭遇,他們也被我們堅決跟紅軍走的頑強的意志所感動,不忍心再攆我們了。部隊派人通知我們,將所有跟著部隊走的人編成大隊和分隊,選出負責人,要求一切行動聽指揮。我被選為一個分隊的負責人。
從此,部隊打土豪、分糧食,也有了我們一份。行軍出發(fā)、宿營,通信員就來通知。有時,還給我們分派一些洗繃帶、縫補衣服、照顧傷員、幫伙房做飯等工作,男同志再也不喊我們“跑反隊”了。
接著,我們陸續(xù)被分配到部隊中去。我和劉百興在宣傳隊待了一段時間以后,又被分配到醫(yī)院。
當我們到達大巴山腳下時,已經(jīng)是冬天了,可我們還穿著破舊的單衣。老鄉(xiāng)們見我們這些衣衫襤褸的女紅軍要跟部隊一道翻越大巴山,既驚奇,又同情。他們對我們說:“山頂可冷了,終年積雪。連后生都難爬,你們幾個弱女子咋過得去?!庇行├夏棠虅裎覀冋f:“你們留下吧!在我們這里找個婆家過日子。你們年紀輕,會干各種活,又識字,都是百里挑一的好女子,可以找一個好婆家?!?/p>
這樣的勸告,一路上我聽得多了。我想:如果我要給人家當媳婦,在南溪就行,又何必千里迢迢跑到大巴山來呢?我還沒有出世,父親就將我指腹為婚許配給人家了。正因為要反封建,我才走上革命的路,現(xiàn)在還能夠去當一個遵守三從四德、成天圍著鍋臺轉的小媳婦嗎?我們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建議。
我拄著一根棍子,和劉百興相互攙扶著翻過風雪彌漫的大巴山,當來到山腳下時,兩人快凍僵了,又掉隊了。我們連忙拾來柴火,生起了一堆篝火。我被融融火焰烤得緩過了勁來,立即又感到饑餓難忍。兩人的干糧袋里連一粒糧食也沒有了,我們只好在周圍野地里搜尋可吃的東西。
找來找去,只找到些已經(jīng)出了芽的生土豆。我們也不懂得土豆生了芽有毒,就把它放在火上烤一烤,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當時,只是感到舌頭發(fā)麻,過了一會便暈暈乎乎,人事不知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我們又蘇醒過來。在早已熄滅了的篝火邊,兩人艱難地站起來,又互相攙扶著,去追趕部隊……
我們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輾轉四年時間,最終到達延安。同我一起從南溪出來的姐妹有幾十人,金寨全縣,那就更多。至于沿途參加紅軍的女同志,更是成千上萬,但幸存者寥若晨星。我的好朋友劉百興在第三次過草地前調到了婦女獨立團,就犧牲在草地上。
婦女工兵營的歷程是悲壯的,她的大部分成員都英勇地犧牲在爭取人民解放的戰(zhàn)場上。我想,盡管她們在無數(shù)革命先烈中只占極少數(shù),但是,她們的革命精神,她們在艱苦卓絕的征途中顯示出的中國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將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來源:《紅軍女戰(zhàn)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