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富華
【摘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大批農(nóng)民工外出務工,把未成年子女交給在家老人照看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這些未成年人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監(jiān)護人監(jiān)督不力,隨著時間的推移,農(nóng)村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日益突出。因此,研究探討農(nóng)村留守中學生的教育問題及家庭教育中應采取怎樣的對策,是擺在全體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命題。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留守學生;教育對策
近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的快速轉型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流動日益頻繁,農(nóng)村勞動力流動呈逐年上升趨勢。當前在一些農(nóng)村,為減輕家庭壓力,壯年勞動力往往到城里務工,以維持家庭開支。但是由于特殊的原因,大部分未成年孩子不能隨父母進城,留在家鄉(xiāng)成了留守兒童,他們跟年長的爺爺奶奶生活,這樣,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日益凸現(xiàn)。相關資料表明,農(nóng)村將近有一半是留守學生,因此,解決好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已迫在眉睫。
一、留守學生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中長輩的溺愛、縱容
部分家庭中的學生是獨生子女,父母外出后,家里的祖父祖母或其他大人都非常疼愛孩子,這些留守學生在家里成了所謂的“小皇帝”。在家里,小孩子處于家庭的核心地位,家長生怕傷害到他們,常常處于溺愛孩子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學生的教育成為一大難題。
(二)長輩文化水平有限的影響
祖父、祖母是看護留守學生的主力軍,他們那時的生活條件艱苦,基本上小時候上過幾年學的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輟學,甚至有的家長都沒有接觸過學業(yè),在這樣的文化水平的基礎上來教育和輔導學生學習是非常難的事情。爺爺奶奶的思想相對來說也比較保守陳舊,接受新事物也相對較慢,如今一些家庭的孩子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老人在家庭教育中無法指導學生的學習,學生的思想教育從小也會很落后。
(三)長輩教育認識存在誤區(qū)
有的老人因為教育意識不足,沒能保護好學生,覺得孩子吃飽穿暖了,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了。不少父母認為,孩子教育就是學校和教師的事。在撫養(yǎng)孩子的時候,父母認為他們小時候都自力更生,無人照顧,而且讀書不多,現(xiàn)在同樣能活出一片天地。所以,爺爺奶奶就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撫養(yǎng)孫子、孫女,認為這些孩子長大后可能比父母更有前途,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在現(xiàn)在這個時代,沒有父母足夠的愛,學生的心理會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家與大人因為年齡的差距會沒有什么共同語言,只會給朋友傾訴,好的朋友會讓學生變得更好,但學生一旦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慣或與校外不務正業(yè)的人長期在一起,沒有及時有效地引導,將會成為學生走向歧路的隱患。
(四)留守學生道德品質(zhì)行為亟待提高
孩子監(jiān)護的第一責任人是家長。爺爺奶奶認為,只要保證孩子的生命安全,吃飽穿暖,對孩子的行為沒有過錯,他們自己就盡了責任,這是缺乏對教育的正確理解。小孩紀律松散,不分是非,沒有正確看待問題,就很容易受到社會消極現(xiàn)象的影響,個別學生有“破罐子破摔”的現(xiàn)象。缺乏道德約束,就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不遵守規(guī)則和制度,會出現(xiàn)遲到、缺課、管理失職、撒謊、偷竊等行為。更加嚴重的是,部分學生迷戀網(wǎng)吧,沉迷手機游戲,與社會閑散人員交往,出現(xiàn)偷竊、犯罪等違法行為,出現(xiàn)低齡化案件現(xiàn)象。
(五)留守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部分留守學生在校學習習慣不佳,課堂紀律意識不強,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刻苦鉆研、吃苦耐勞精神。一部分家長長期外出務工,父母根本無法照顧孩子的學習,加上留守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里干農(nóng)活、看電視、上網(wǎng)、玩游戲等,把學習當作不重要的事。因為學習成績的下降,部分人不喜歡上學,并且很早就輟學了,一些留守學生也往往有自暴自棄的傾向。比如,七年級的小龍,父母在家時的第一學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和成績向來都很好,但因父母年前離異,父親年后又外出打工,他在學校常常無精打采,成績突然下滑,這與父母有很大的關系。筆者在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立即進行了思想上的引導,從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找出原因,勸解并幫助小龍,經(jīng)過不懈努力,小龍在期末考試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二、針對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替代的。這說明家長對看護孩子的教育仍然需要上心。盡管家長不在學生身邊,但學生與家長的聯(lián)系也不能隨時中斷。現(xiàn)在是科技信息時代,父母可以通過視頻每天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每天的情況,多多關心孩子。必要時,教師也可以每天與家長進行直接的溝通交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克服父母不在身邊,家庭教育的不足的問題,向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全體師生用愛心來影響留守學生
留守學生因為父母長年不在身邊,缺少母愛、父愛,教師們的關愛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及時走訪家庭,關愛學生,指導學習,加上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互相關愛,就會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使留守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愛,讓他們感到父母不在身邊也不會那么孤獨。
(三)建立定期召開“代理家長”、監(jiān)護人與學校見面會制度
留守學生的父母外出務工后,大多由爺爺、奶奶、外公、姥姥等人代管,家庭教育處于缺課狀態(tài),學校充分利用周末和假期時間,定期給學生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問題的解答,可以提高學生代理人或監(jiān)護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促使他們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從而使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學校,做好留守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留守學生與正常家庭的學生一樣無憂無慮,熱情快樂地在校園里享受陽光雨露,茁壯成長。
三、小結
總之,解決農(nóng)村學生的教育問題,不僅是教師的義務和責任,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必須重視家庭教育,改善監(jiān)護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構建以家庭為紐帶、以學校教育為基礎的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周翠芳.優(yōu)勢視角下的農(nóng)村初中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研究[J].考試周刊, 2020(82).
[2]楊明輝.淺析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J].法制與社會 2019(32):145-146.
[3]康馨月.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大眾文藝 2020(8):239-240.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