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唐山海港經濟開發(fā)區(qū)第四中學 河北 唐山 063611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一直是教育的熱點話題。大部分教師都在追求如何培養(yǎng)人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也許是時候停下來看看自己當初為什么出發(fā)的。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于年輕一代的能力訴求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要求年輕人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越來越多的行業(yè)要求年輕人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能力。核心素養(yǎng)這一概念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當初它是以其他形式存在的。面對發(fā)展各異的組織和經濟體,核心素養(yǎng)的興起取決于自己所在組織未來發(fā)展所需的重要元素。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一般意義上的核心素養(yǎng)存在差別,后者依賴經驗的獲取,前者是一種綜合性的教養(yǎng)。它需要依賴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通過學科知識來落實和發(fā)展學科涵養(yǎng)。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確立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是考慮到初中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幾乎為零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采用雙主體拓展思維開展道德教育。避免學生因為辨別能力低下而受到不良信息困擾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將課程教材內的知識一股腦灌輸?shù)綄W生大腦中,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和課堂體驗,只注重最終的教學結果而忽略了教學過程,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教師可以采用雙主體拓展思維讓道德與法治教育生動有趣,趣味性是保證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教授《認識自己》時,課前采用情境教學,將學生引入自己預先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將自己預先準備好的卡片發(fā)放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自己的外貌特征以及興趣愛好等寫到卡片上。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姓名寫到卡片背面,將學生們的卡片收集上來,在課堂中當中抽取學生寫好的卡片讓其他學生猜一猜這是誰。當教師念出第一個關鍵語句時,所有戴著眼鏡的學生開始緊張了,因為這可能是其中某個同學的卡片。隨后教師念出第二個關鍵特征,該同學擅長玩王者榮耀,喜歡小喬這個人物。學生們開始互相打量,個別同學竊竊私語猜測這到底是哪個學生。當教師說到“我的偶像是羅永浩,因為我喜歡那句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所有學生都指著王浩同學說找到你啦。隨著教師念到的卡片越來越多,學生們互相之間的了解越深刻,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有著同樣的興趣愛好決定課后一同交流玩耍。教師通過一個簡單的游戲活動打開了學生們的心扉,教師也對于學生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認識。學生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且對教師組織的趣味教學活動戀戀不舍。
部分教師認為廣告自然是廣而告之,通過大喇叭等形式將需要告知的內容宣傳出去。有的教師認為廣告也可以是隱形的,通過一些相關的案例激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和想象,沒必要直接宣傳。無論是顯性還是隱形廣告本質上都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實現(xiàn)特定的目的,教學也是一樣的。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來說,課程設計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并非教學活動越多實際教學效果越好,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來看,筆者認為教學活動需要具備一定的多樣性,但是更重要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隱性課程的作用。例如,某個同學早上第一節(jié)課遲到并且上課過程中吃早餐擾亂課堂秩序。教師嚴厲呵斥學生并要求學生去教室后面罰站,學生受到教師的嚴厲處罰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因為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師遷怒其他學生導致課堂效率較低,無法保證教學質量。雖然最終教師按照既定的教學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大。某次測驗結束后,教師點名表揚了那些進步較為明顯的學生,并且針對那些退步的學生匿名批評。教師沒有公開那些退步學生的成績并且建議那些學生在課后找老師交流活動,及時解決問題有效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由于教師沒有公開批評那些退步的學生,那部分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尊重在課后積極與教師溝通交流,在教師的指點下完成了“自我救贖”。以上兩個案例都是隱形課程的傳播案例,前者教師因為處理不當對教學造成了負面的影響,后者因為教師的正確處理策略,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了實際學習過程中問題。道德與法治課堂是以情感體驗為主的課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一味地使用一種教學策略會造成學生審美疲勞并且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逐漸適應道德與法治課程節(jié)奏,完善課程設計的同時優(yōu)化課程資源。教師要發(fā)揮隱性課程的作用,溫柔對待每一個學生,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大部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認識停留在理論層面,他們對于實際生活中的違法犯罪認識不夠清晰。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引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通過反面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正確認識道德與法治,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
法治意識,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是三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部分學生混淆了三個概念。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側重法律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法律知識認識較為全面但是不具備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這不利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教師開展今后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采用實際案例解說,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實際過程,在實際體驗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的視頻資料始終給學生一種距離感,大部分學生會下意識認為這些事情不可能會發(fā)生到自己身上。學生的法治意識淡薄,不具備正確的法治觀念。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實際案例分析時,學生往往是獵奇心理大于學習心理。學生不能把握道德與法治和實際生活的關系與距離,他們不具備融會貫通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避免讓學生單純的“紙上談兵”,而是要帶領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實際生活中的案例,教師通過實際案例向學生展示了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事前養(yǎng)成了思考的習慣,思考這樣做是否會損害他人的權益,在受到他人侵害后如何收集證據(jù)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是規(guī)范每個人行為的,也起到保護每個人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教師要通過實際行動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觀念,讓學生在實際案例中鍛煉思維邏輯,形成正確的法治觀念,提升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核心學科素養(yǎng)。大部分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到實際生活中案例的方方面面,在道德和法理上針對整個事件進行分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意識,一個事件的發(fā)生可能是偶然,但是如果深挖事件背后,學生們就能意識到法治意識的重要性。每個學生經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就能認識到法治意識的重要性,教師采用適當?shù)慕虒W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實現(xiàn)法治意識的建立和完善。
緊扣教材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授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認知存在偏差,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獲取正確信息,結束學生間無意義的爭端。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中,教師過于依賴課程教材,沒有考慮到課程教材老舊的現(xiàn)實因素。學生需要對時事政治有所了解,但是課程教材中無法涉及到最新的時事政治,因此教師要利用學校資源豐富學生的課程內容。教師可以定期將時事政治印刷成冊,發(fā)放給學生觀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手機,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新鮮資訊。
教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避免道德與法治教學出現(xiàn)脫離實際生活的窘境。每個學生都希望獲取到最新的資訊,教師要時刻關注并針對這些資訊進行細致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認識。社會大眾的道德法治意識并非一成不變的,較早時期人們提倡見義勇為,路見不同拔刀相助。而現(xiàn)在,公眾認為遇到危險事件要首先保證自己的人生安全,先報警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事。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向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是現(xiàn)在社會所提倡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時事教育隱藏在實際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生活化的課堂,日常校園活動以及志愿工作等社會活動都能幫助學生強化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例如,教師利用周六日的時間帶領學生參觀紀念館或者博物館。學生們看到那些革命先烈所使用的工具以及生活環(huán)境介紹,結合教師對于當下時事政治的講解,沒有這些前輩的努力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呀。每個學生在參觀過程中都感慨萬千,每個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認真聽完教師的講解,遇到感興趣的事物用手機拍照記錄。部分學生在參觀過程中提出問題希望得到教師的回答,盡管學生的問題較為幼稚,但是教師需要有耐心的回答。教師要維護學生對于這些事物的熱情,并且結合當前生活對比分析之前那些器具的使用方法,讓學生感受到戰(zhàn)爭年代的殘酷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
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需要轉變教育理念,革新教學策略,順應時代的改變。每個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正確認識這種差異并且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實現(xiàn)教育的“針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