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龍,徐啟帆,羅春霞,張曉妍,李紫薇
(1 伊犁師范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新疆 伊寧 835000;2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環(huán)境中鉛(lead,Pb)的主要來源,一是自然來源,二是人為活動,而人為活動造成環(huán)境鉛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各種化學形態(tài)的污染物被釋放到水體、土壤和大氣中,對人類的健康而言是極具威脅[1],同時也會對自然界的生物造成危害。因此,通過采用經(jīng)濟、環(huán)保、有效的方法治理重金屬污染是當前水處理的重要課題。
目前含鉛廢水處理技術包括化學沉淀、吸附、膜分離、離子交換、生物修復和電解技術等方法[2]。其中吸附法是指利用多孔固相吸附劑對液相中一種或數(shù)種組分進行吸附作用,達到分離和富集重金屬的目的。國內(nèi)外有關吸附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無機礦物材料和生物材料方面,其中生物質(zhì)為基質(zhì)吸附劑是研究的熱點之一。生物吸附材料的原材料成本低,來源廣泛,主要包括細菌、真菌、藻類及農(nóng)林廢棄物等,其中農(nóng)業(yè)廢棄物的再利用對控制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污染、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楊嵐清等[3]研究了花生稈、葵花盤、棉花殼和棉花稈粉末對廢水中Cd2+和Pb2+吸附特征,4種材料對Pb2+的最大吸附量為106.43~167.73 mg/g。王華等[4]研究了芫荽對廢水中重金屬鉛吸附性能,吸附達到平衡的時間約為20 min,為快速吸附過程,理論最大吸附量27.03 mg/g。為了提高吸附材料對Pb(Ⅱ)的吸附能力,研究者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對原材料進行改性。胥瑞晨[5]利用農(nóng)業(yè)廢棄物稻殼在773 K 條件下制備稻殼生物炭,對鉛離子的理論最大吸附量為37.196 mg/g。孟莉蓉等[6]豆餅為前驅(qū)體制備生物炭,并對其進行KOH刻蝕改性,研究了生物炭的修飾改性方法,Pb2+的實際最大吸附量達711.0 mg/g。相對于農(nóng)林廢棄物生物炭的制備,直接對原材料進行化學改性的方法能耗底,操作要簡單些。昌一品等[7]改性柿子廢渣對重金屬Pb2+和Cd2+的吸附性能進行研究,飽和吸附量為106.75 mg/g,較改性前提高了2倍。向日葵秸稈產(chǎn)量大、來源廣、成本低,向日葵秸稈所含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等含有豐富的羥基、羧基、氨基等基團,對鉻[8]、鈾、銅[9]、鍶[10]等離子有較高的吸附效能,艾蓮等[11]研究了向日葵秸稈對Pb(II),去除率為87.44%,最大吸附量67.59 mg/g。本文采用化學改性方法制備向日葵桔稈改性吸附劑,探討其對Pb(II)吸附的性能,為Pb(II)廢水的凈化與治理技術提供理論基礎和數(shù)據(jù)支持。
AA-6300CF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IRPrestige-21型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日本島津;KL-RO-10B型實驗室專用超純水機,成都康寧實驗室專用純水設備廠。
環(huán)氧氯丙烷(AR)、氫氧化鈉(AR)、硝酸(GR),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硝酸鉛(AR),中國上海亭新化工試劑廠;Pb(II)標準儲備液國標,長沙市秋龍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向日葵秸稈,產(chǎn)自伊犁察布查爾縣。
1.2.1 改性吸附劑的制備
將向日葵秸稈洗凈后除去芯、干燥,粉碎,過80目篩,得向日葵秸稈粉末(簡稱SO),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5%的HNO3浸泡1 h,抽濾,洗滌濾渣至濾液為中性,55 ℃干燥恒重后加入環(huán)氧氯丙烷—NaOH混合溶液(體積分數(shù)20%環(huán)氧氯丙烷與0.5 mol/L NaOH溶液的體積比7:30),45 ℃水浴恒溫1 h后烘干(55 ℃),即得改性向日葵秸稈改性吸附劑(簡稱SC)。
1.2.2 吸附實驗
將0.3000 g改性吸附劑SC加入到50 mL質(zhì)量濃度350 mg/L Pb(NO3)2溶液中,25 ℃恒溫振蕩吸附120 min,振蕩頻率 160 r/min。將吸附殘留液離心分離后取上層清液,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溶液吸光度值。參考文獻[12]、[13]方法計算吸附量和去除率。
吸附劑用量的影響:吸附劑的質(zhì)量分別為 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5500、0.6000 g,其他試驗條件同上。
溶液pH的影響:用濃度0.1 mol/L HCl和0.1 mol/L 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Pb(NO3)2溶液pH為 2、3、4、5、6,其他試驗條件同上。
吸附溫度的影響:溫度變化范圍為15~50 ℃,其他試驗條件同上。
1.2.3 吸附動力學和吸附熱力學實驗
溶液的初始濃度為350 mg/L、600 mg/L,吸附時間變化范圍為5~240 min,25 ℃下進行吸附動力學實驗,參考文獻[13]、[14]方法,采用一級動力學方程、二級動力學方程、顆粒內(nèi)擴散模型對實驗結果進行擬合。吸附溫度分別為 25 ℃、45 ℃的條件下,Pb(NO3)2濃度變化范圍100~1000 mg/L,進行等溫吸附實驗,參考文獻[14]中Langmuir 等溫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公式處理數(shù)據(jù),分析改性吸附劑SC對Pb(II)的吸附熱力學行為。
在吸附劑的制備實驗中,染料初始濃度350 mg/L,環(huán)氧氯丙烷溶液與NaOH溶液體積比7:30,實驗分別考察了環(huán)氧氯丙烷濃度和NaOH濃度對改性吸附劑吸附能力的影響。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的考察范圍在5%~100%之間,NaOH濃度考察范圍為0.3~3.5 mol/L。隨著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的增加,吸附劑對水中Pb(II)的去除率逐漸增加,當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在40%的時候,去除率達到最大88.92%,繼續(xù)增大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去除率有下降的趨勢;考慮到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為20%和40%的去除率相差較小,實驗選擇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20%氧氯丙烷來制備改性吸附劑。在NaOH濃度小于0.5 mol/L范圍內(nèi),改性吸附劑SC對Pb(II)的去除率隨著NaOH濃度的增大而增大,而NaOH濃度在0.5~3.5 mol/L范圍內(nèi),去除率變化不明顯。因此選擇0.5 mol/L NaOH用于吸附劑改性。水浴溫度在30~90 ℃范圍內(nèi),起初去除率隨水浴溫度升高而增大,45 ℃時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升高溫度,去除率有下降的趨勢,因此,選擇45 ℃水浴溫度對吸附劑進行化學改性。
圖1 環(huán)氧氯丙烷體積分數(shù)對去除率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epichlorohydrin concentration on removal rate
2.2.1 Pb(II)初始濃度和吸附劑用量的影響
吸附劑的用量為0.3000 g,Pb(II)離子濃度在100~1000 mg/L范圍內(nèi),隨著Pb(II)離子濃度的增加,吸附的驅(qū)動力增大,吸附劑SC對Pb(II)的吸附量隨之增大,當吸附劑表面大量的吸附位點與鉛離子結合達到了吸附平衡后,吸附量逐漸趨于平衡,而去除率在Pb(II)濃度大于250 mg/L時是逐漸減小的。綜合考慮初始濃度對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響,本實驗確定溶液初始濃度采用350 mg/L。
考察吸附劑不同用量對吸附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去除率都隨著吸附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去除可以率達到99.9%,但是吸附量卻隨著吸附劑用量的增加逐漸減小??紤]到提高去除率的同時吸附量也要大,實驗選擇吸附劑加入量為0.300 g進行后續(xù)實驗。
圖2 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b(II)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2.2.2 溫度和時間的影響
Pb(II)濃度為350 mg/L,吸附劑加入量為0.300 g,吸附時間2 h,在考察的溫度范圍內(nèi)(15~50 ℃),溫度對吸附率的影響不顯著,所以吸附試驗可以在在室溫條件下進行。吸附時間為5、10、20、40、60、90、120、150、180、210、240 min時,考察吸附時間對去除率的影響。在吸附初始階段(5~20 min),由于有較多的吸附位點未被占據(jù),吸附速率上升,去除率快速增大。但是,占據(jù)吸附位點的Pb(II)由于靜電作用會對溶液中的同種離子產(chǎn)生排斥力,增加吸附反應的阻力,去除率在20 min后上升變緩。60 min后吸附趨于飽和,繼續(xù)延長吸附時間,體系的吸附率無明顯變化。通過對比改性前后兩種吸附材料在相同條件下的吸附情況來看,經(jīng)改性的吸附劑對Pb(II)的吸附能力較改性前有明顯提高,吸附60 min時,改性吸附劑SC已經(jīng)達到吸附飽和,去除率91.97%,而未改性的吸附材料SO對Pb(II)的去除率77.91%。
在較高酸度條件下,H3O+的濃度和活性較高,并與Pb(II)等陽離子形成了競爭吸附,吸附劑對Pb(II)吸附率較低。在pH值2~4范圍內(nèi),去除率隨著pH值升高而增加,一方面因為HO3+逐漸減少,為Pb(II)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交換點位,另一方面吸附劑表面的含氧官能團也因為去質(zhì)子化使得負電荷增加,增強了吸附驅(qū)動力。當pH>4時,去除率逐漸趨于平緩。在pH>6的溶液體系中,因發(fā)生水解效應而形成羥基絡合物,Pb(II)的存在型體發(fā)生變化,甚至會能產(chǎn)生Pb(OH)2。因此,pH在4~6之間更有利于吸附劑對Pb(II)的吸附。
2.2.3 吸附動力學
分別用準一級動力學方程、準二級動力學方程、Elovich 方程模型三種吸附機理模型對改性吸附劑SC吸附Pb(II)的數(shù)據(jù)進行擬和。結果如表1所示,改性吸附劑對Pb(II)的吸附不符合準一級動力學模型,吸附過程遵循準二級反應機理,K2隨Pb(II)濃度增大而小,說明Pb(II)濃度越大,達到吸附平衡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吸附速率被化學吸附所控制。Elovich方程模型對數(shù)據(jù)擬合后,內(nèi)擴散模型曲線不經(jīng)過原點,說明吸附反應不是單一的內(nèi)擴散控制,應該是由內(nèi)擴散和膜擴散聯(lián)合控制[14]。
表1 動力學方程擬合結果aTable 1 Fiting results of kineticequationg
2.2.4 吸附等溫線
分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溫模型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從兩種吸附模型的擬合結果來看,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能準確描述吸附過程(R2=0.9974),吸附機理更傾向于單分子層表面吸附,主要表現(xiàn)為化學吸附,25 ℃的最大吸附量93.82 mg/g,40 ℃的最大吸附量93.46 mg/g,溫度變化15 ℃,但是吸附量變化0.36 mg/g,進一步說明溫度不是影響吸附的主要因素。本實驗1/n介于0.1~0.4之間,小于0.5,根據(jù)Freundlich吸附模型的特征常數(shù)1/n大小來判斷,MO、MC對Pb(II)吸附過程為優(yōu)先吸附。
圖3 準二級動力學模型Fig.3 pseudo-secondfittingcurve圖4 Langmuir吸附模型Fig.4 Langmuiradsorptionmodel
表2 兩種熱力學模型的擬合結果bTable 2 Fitting results of two thermodynamic models
2.2.5 紅外光譜分析
通過紅外光譜對SO、SC表面官能團變化進行分析,由圖5可知,相比于SO紅外光譜圖,SC的吸收峰的強度有明顯變化。經(jīng)環(huán)氧丙烷-NaOH改性后,SC結構中的-OH、-C=O、-CO-等基團的振動吸收峰顯著增強。在3430~3380 cm-1處,出現(xiàn)了可形成氫鍵的羰基的伸縮振動吸收峰;在2935~2900 cm-1處的吸收峰是-CH2的C-H反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1727 cm-1處出現(xiàn)了一個較強的吸收峰是-C=O 的伸縮振動所引起的;由-CO-伸縮振動所引起的吸收峰出現(xiàn)在了1055 cm-1處。SC表面的羧基等可與金屬離子發(fā)生配位反應,發(fā)生化學吸附。
圖5 改性前后向日葵秸稈的紅外光譜圖Fig.5 Infrared spectra of sunflower stalk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制備了環(huán)氧氯丙烷改日向日葵秸稈吸附劑,考察了化學改性過程中的實驗條件,研究了改性吸附劑對Pb(II)的吸附性能,并用吸附動力學方程、熱力學等溫吸附方程對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研究吸附過程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特征。得到以下結論:
(1)制備改性吸附劑時,NaOH的適宜濃度為0.5 mol/L,水浴溫度45 ℃,以體積分數(shù)20%環(huán)氧氯丙烷為改性劑制備的吸附劑吸附能力最好,改性吸附劑SC對Pb(II)去除率明顯優(yōu)于未改性前,最高去除可以率達到99.9%;
(2)溶液pH在4~6之間更有利于吸附劑對Pb(II)的吸附;在考察的溫度范圍內(nèi)(15~50 ℃),溫度變化對去除率無明顯影響,吸附試驗在室溫下進行即可;改性吸附劑對Pb(II)的吸附速率較快,吸附60 min后趨于吸附飽和;
(3)改性吸附劑SC對Pb(II)的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方程,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能更好的描述SC對Pb(II)的吸附過程,主要表現(xiàn)為化學吸附,擬合后的平衡吸附量與測得值非常接近,最大理論吸附量為93.80 mg/g,吸附機理傾向于單分子層表面吸附;
(4)結構表征:紅外光譜顯示,改性前后吸附劑結構中的-OH、-C=O、-CO-等基團的振動吸收峰強度發(fā)生明顯變化,有利于對Pb(II)的吸附。
向日葵秸稈改性吸附劑制備成本低,對Pb(II)的吸附速度較快,吸附效果好,在含Pb(II)廢水處理方面具有潛在的開發(f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