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霞,付 淵
(1 內(nèi)蒙古烏海市第十中學,內(nèi)蒙古 烏海 016000;2 內(nèi)蒙古化工職業(yè)學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雙氯芬酸鈉(又名雙氯滅痛,簡稱DS),是一種新型的非甾體抗炎鎮(zhèn)痛藥,其適應(yīng)癥為各種風濕、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紅斑狼瘡、關(guān)節(jié)強直性脊椎炎、各種手術(shù)后引起的疼痛及各種原因引起的發(fā)熱等。由于其對胃有刺激性,半衰期短,僅1.1 h~1.8 h,1日需給藥3次,產(chǎn)生血藥濃度的“峰谷現(xiàn)象”[1],因此如何研制出能揚長避短、產(chǎn)生良好作用又易被病人接受的DS制劑已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本文以雙氯芬酸鈉、微晶纖維素和聚維酮K30為丸蕊材料,醋酸纖維素和聚乙二醇4000為包衣材料,制備了雙氯芬酸鈉緩釋微丸,并對其體外釋放度等性能進行了考察。
濕法制粒機、擠出機、滾圓機,重慶英格造粒包衣技術(shù)有限公司;流化床,德國Clatt;智能藥物溶出儀,天津大學無線電廠。
雙氯芬酸鈉,遼源市迪康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微晶纖維素,安徽山河藥用輔料有限公司;聚維酮K30、聚乙二醇4000,湖州展望藥業(yè)有限公司;醋酸纖維素,美國伊士曼公司;磷酸二氫鉀、氫氧化鈉,北京益利精細化工廠。
取制備藥品,照釋放度測定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XD第一法),采用溶出度測定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XC)第二法的裝置,以磷酸二氫鉀緩沖液pH值6.8(取磷酸二氫鉀9.53 g,加水6000 mL使溶解,用氫氧化鈉調(diào)節(jié)pH值至6.8,加水至7000 mL,搖勻,即得)1000 mL為釋放介質(zhì),轉(zhuǎn)速為50 rpm,依法操作,在第1,2,4,8 h時分別取樣,進行測定[2-3]。
1.3.1 丸蕊的制備
稱取處方量的雙氯芬酸鈉,微晶纖維素置于濕法制粒機中混勻,加入10%聚維酮K30水溶液制軟材,置擠出機上擠出(擠出速度:30~40 rpm),滾圓(滾圓速度:600~800 rpm),流化床中烘干(進風速度40 ℃),篩分出16~30目之間的微丸,備用[4]。
1.3.2 包 衣
(1)包衣液的配置
稱取處方量的聚乙二醇4000置于處方量的水中,攪拌,使其溶解,再加入處方量的醋酸纖維素,使其分散均勻,最后加入處方量的丙酮,攪拌,溶解,即得。
(2)包衣
將制備的丸蕊置于流化床中包衣,包衣增重為8%~10%。
1.3.3 處方的優(yōu)化
將藥物以擠出-滾圓技術(shù)制成含藥丸蕊,使藥物均勻分散在微丸中,有效的增大了藥物釋放的擴散縱深和藥物擴散阻力,在同等包衣條件下更有利于控釋藥物長效釋放??诜?,緩慢釋藥維持平穩(wěn)的有效治療濃度,延長了藥物作用時間。本文主要考察了包衣膜組成及包衣增重對藥物釋放的影響。
將蕊丸包膜,使水或體液經(jīng)滲透作用通過包衣膜進入膜內(nèi),溶解丸蕊,在膜內(nèi)外產(chǎn)生滲透壓梯度,將藥液從釋藥孔釋出。半透膜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允許水等小分子通過,阻止藥物分子及大分子通過,其孔的多少就顯得非常重要。致孔劑多為一些水溶性物質(zhì),當衣膜與水或體液接觸時,膜上的致孔劑溶解或脫落,使膜形成微孔或海綿狀結(jié)構(gòu),增加膜的通透性,使水更易滲入包衣膜內(nèi),從而改變藥物的釋藥速率。
本文采用聚乙二醇4000作為致孔劑,在4.5%的醋酸纖維素包衣液中加入相當于CA重量的2.0%,5.0%,10.0%,包衣后進行釋放度測定,考察聚乙二醇4000的不同用量對藥物釋放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1。
圖1 聚乙二醇4000的不同用量對藥物釋放的影響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Polyethylene glycol on drug release
從圖1可以看出,聚乙二醇4000的用量為2%時,藥物釋放偏慢,用量在10%時,藥物的釋放偏快,而當聚乙二醇4000的用量為5%時,藥物釋放速率適中,符合要求,因此將包衣液處方中聚乙二醇4000的量定位5%。
包衣增重應(yīng)適中,膜過薄則強度不夠,一旦破裂,藥物突釋,引起不良后果;膜過厚則難以將釋藥速度調(diào)整到產(chǎn)生持續(xù)有效血藥濃度水平。分別對同一批丸蕊用同一處方的包衣液包衣,包衣增重為6%,8%,10%進行釋放度實驗,結(jié)果見圖2所示。
從圖2中可以看出,衣膜增重越大,藥物釋放越慢。當衣膜增重為6%,藥物釋放偏快;而衣膜增重為8%,10%時,藥物釋放符合要求,因此將衣膜增重為定為8%~10%。
圖2 包衣增重對藥物釋放的影響Fig.2 Effect of coating weight gain on drug release
按照確定的處方工藝制備一批雙氯芬酸鈉緩釋微丸,在光照,高溫,高濕條件下放置,分別在5,10 d取樣,考察其外觀,含量,溶出,與0 d結(jié)果比較,具體見表1。
表1 影響因素試驗結(jié)果Table 1 Test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單因素考察試驗表明,本制劑的釋放速度主要受包衣膜中聚乙二醇4000的用量和包衣增重影響較大,根據(jù)單因素考察結(jié)果基本確定了處方工藝。同時影響因素結(jié)果表明本品穩(wěn)定[5]。
雙氯芬酸鈉緩釋微丸的制備工藝研究表明:包衣膜厚度及聚乙二醇4000的量對藥物釋放會有顯著影響。體外釋放度的考察顯示,6h藥物累積釋放度達到90%以上。初步穩(wěn)定度結(jié)果表明,本品在高溫、高濕及光照條件下較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