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紅明
摘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觀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心理品質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心理品質的發(fā)展需要,制訂合適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中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基于此,以下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探究
引言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家長都產(chǎn)生了“望子成龍”的想法,讓孩子從小就上各種課外輔導課,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就是這種具有功利性的教育思想,過早地剝奪了學生快樂成長的機會,使學生承受著來自學習、人際、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壓力,從而不利于學生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對其今后的發(fā)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情況
小學是孩子的啟蒙階段,對于孩子的教育要更加謹慎,在對孩子教育之前要根據(jù)他們不同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特別是在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道德與法制課程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們的狀態(tài),制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都真正有所收獲。一些孩子心理比較敏感,可能無意的一些舉動都會引起他們的心理落差,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盡量保持公平,一視同仁。為了將道德與法制課程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教師要強化自身能力。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良好的綜合素質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這需要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與法制課程都有深入專業(yè)的理解,避免在課堂上出現(xiàn)“掉鏈子”的行為。第二,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要做好相關統(tǒng)計,了解學生們的心理健康狀況,這不是為了區(qū)別對待,而是要幫助學生更好適應課程,以便于學生進行學習。第三,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方式開展教育。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內向,而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大多數(shù)不喜歡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開展一些趣味教學,并在課堂中對孩子多加鼓勵,讓孩子自己減輕壓力。
二、通過教科書結合道德與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通常還是要以教科書為基礎,教師的教學內容是根據(jù)課本的內容而定,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全面把握,首先要洞悉心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課本中的銜接點,并能夠靈活地將二者相結合以提高教育的質量。由于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其他文化課教學間存在顯而易見的差異,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也更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要求教師根據(jù)科目的性質對教科書進行深入研究。將道德和法治的教學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密切關注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變化,并靈活地使用教科書知識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我想和你們一起玩”這部分內容,根據(jù)單個教育目標的指導原則,大多數(shù)課程內容設計都是關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自己并與同學游戲交流,為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協(xié)調教育目標以豐富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從自我欣賞、自我評估和對同學優(yōu)點的欣賞開始。它滲透了成長過程中的意義,并引導學生認識到來自同伴的溫暖。在此過程中,教師實際上是在引導學生學習在生活中如何與他人相處。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與同伴交流。這樣,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學生在學習的同時獲得了心理健康發(fā)展,并改善了與他人的關系,具備了團結一致的意識和能力。
三、積極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形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創(chuàng)新的意識,來進行滲透形式的積極優(yōu)化與拓展,使學生能從更加綜合性的角度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成長。第一,通過情境教學模式的實施,達到情境化心。情境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它能通過特定環(huán)境的營造,來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心理感受,以此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相應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搭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平臺,以此實現(xiàn)教育效果的優(yōu)化。比如,在教學“當沖突發(fā)生”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情景劇的形式再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沖突發(fā)生的場景,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感受到自身行為的約束能有效防止沖突的發(fā)生,從而學會進行情緒、行為的自我調整,實現(xiàn)不良情緒的有效疏導。第二,通過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運用,實現(xiàn)探究激趣。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是一種新型的體驗式的教學模式,不僅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實施,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刻分析、探究,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以此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效果。
結束語
在當今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之下,孩子所面臨的壓力也不斷加大,因此不能僅僅關注孩子的學業(yè)問題,還需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個健康平和的心態(tài)是孩子學習生活的基礎,如果孩子心理不健康,就會造成很多麻煩和問題。所以在道德與法制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這應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以及落實。
參考文獻
[1]孫青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探究[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礎教育發(fā)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182-184.
[2]胡鳳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考試周刊,2020(93):93-94.
[3]高愛華.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小學生(下旬刊),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