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 響
我去英國萊斯特旅行。在那兒我結(jié)識了一位專門做領(lǐng)帶的老板,他叫安迪。我留意到,除了領(lǐng)帶,店里的墻上還掛著很多照片,應(yīng)該是安迪去國外旅行時拍的。
我問老板,領(lǐng)帶的價格怎么會那么高。安迪說:“有一部分工人不是本地人,是印尼蘇門答臘島上的居民?!蔽也唤?,這樣人工成本可能便宜,但運輸?shù)戎С鰬?yīng)該不菲。
“綜合費用當然貴得很”,安迪回答說,“培訓(xùn)工人讓他們熟悉工藝和花紋,找英語翻譯保持隨時聯(lián)系,各種開支算下來遠遠高于節(jié)省的人工成本。”
“那還舍近求遠,去蘇門答臘島雇人?”安迪說,他去印尼旅行時,了解到當?shù)厝酥饕顏碓词欠N地,但收成一般。為了增加收入,他們每年旱季都要砍樹,讓強烈的日照把樹木曬干,進入8月后放火燒荒,擴大種植面積。近些年印尼幾乎每年都發(fā)生大面積燒荒,濃厚的煙霧使印尼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等鄰國環(huán)境受到嚴重污染,人們生活和健康也遭受到很大影響。雇他們做領(lǐng)帶,至少一部分人就可以不再砍樹了。
據(jù)說,南美的一只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就可以在北美引起一場風(fēng)暴。我相信,安迪也是一只蝴蝶,他正飛舞在萊斯特的空中。
(文/于麗《萊斯特的那只蝴蝶》)
善? 良
北京電影學(xué)院有一位教創(chuàng)作的老師,當年是內(nèi)蒙古兵團的一位知識青年。一次,他在新街口的“西安餐館”里吃羊肉泡饃,見一喝醉了酒的蒙古族漢子伏桌失聲痛哭,他過去詢問,得知那人的獨生女不幸得了癌癥,在北京住院。而當父親的,因家中有急事,又不得不撇下女兒,趕回內(nèi)蒙古去。女兒無人托付,去則不忍,留則不成,哭以宣泄……老師聽了說:“你放心離開北京吧!我是當年內(nèi)蒙古兵團的知青,我會代你經(jīng)常到醫(yī)院去探望你女兒的……”
他說到了,也做到了。他告訴那蒙古族少女:“我是你父親的朋友,最好的朋友之一?!背怂母赣H,還從沒有另外一個人到醫(yī)院探望過她。每次同病房的人被探望,她是那么羨慕人家,而從此她可以獲得一種情感滿足了。
一次,他又去探望她,問她最想吃什么。她說最想吃羊肉湯,他便走出醫(yī)院去買羊肉。但他衣兜里只有七角幾分錢,賣羊肉的攤主嫌不值得一賣,不賣。他只好請求于人家。攤主聽他說完,默默抄起刀,砍下兩三斤上好的羊肉,叫他拿走,且不收他一分錢。攤主說:“我當年也是內(nèi)蒙古兵團的知青,善良的事,別叫你一個人做了,有機會,我也愿意做。
(文/梁曉聲《中國人的日常》
尊? 重
出生在60年代的鄉(xiāng)村,幾乎每天都有許多乞丐來村里要飯。乞丐們穿得很破,拿著籃子,一家家要。其中一個乞丐,每次到我家門口,母親都會給他一點飯。他也穿得破,但和其他人的破不一樣,沒有零碎地掛在身上,是縫起來的。大部分乞丐要到飯后,會趕緊把這幾口吃完,因為要吃完才能去下一家繼續(xù)要,所以吃的時候也很狼狽。但這個乞丐不這樣,每次要了后,都是到樹一旁坐下,和居家過日子一樣,非常體面地把這幾口飯吃完。
我想起這個乞丐,當然他可能已經(jīng)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對我來說,也許我也就是一個乞丐來到這個世界,不管說是寫作還是做其他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管衣服多么破,要縫好;不管飯多少,我有多餓,我要保持一個好的吃相。別自己嚇到自己,身后沒有老虎來和我搶這口飯吃。對碗里那點米,那點白顏色有尊重,把它吃好。
(文/畢飛宇《我要保持一個好的吃相》)
期? 盼
在我幼年的記憶里,雖然沒有饑餓,卻對純粹的白面有一種本能的期盼。父親和母親收割完一塊地里的麥子,母親回家做飯,父親用木輪推車把一捆捆麥子拉運回麥場上,麥茬地里遺丟的零散麥穗,要用竹篾或鐵絲制作的一個大筢子摟拾,這是我要干的活。其實那筢子的分量并不重,難耐的是頭頂火辣辣的太陽,直曬得裸露的胳膊由紅變黑,再脫下一層層白色的皮來。最難受的是在坡地上,地塊大,周邊見不到一棵樹,更見不到一滴水,拖著筢子從地這頭摟到那頭,再從那頭摟到這頭,頭頂?shù)拇筇枙裰?,腳下的麥茬地也像火烤一樣,滿臉滿身都流出汗水,直到?jīng)]有汗水可以流出,喉嚨里也似乎有一種著火的焦灼。父親又拉著空車到地里來裝麥捆,大約看到我不堪忍受的臉色,沒有安慰或勸導(dǎo),只是平靜地說一句:“這會兒你想一想白面鍋盔就好辦了。”
(文/陳忠實《難忘一種鳥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