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標網(wǎng)顯示,目前僅“全紅嬋”就有數(shù)十條商標申請信息,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她跳水10米臺奪金的當天。諸如此類惡意搶注商標的行為,引起輿論的廣泛批評。
登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是運動員的高光時刻??墒?,一出成績就被不良商家“盯上”,一有名氣就遭商標注冊者“哄搶”,這種唯利是圖的做法實在令人不齒。從“搭便車”到“蹭熱度”再到“傍名人”,惡意搶注商標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企業(yè)的真正經營,而是希望待價而沽、謀取私利,損害的是當事人的權益,傷害的是社會公眾的感情,擾亂的是正常的商業(yè)環(huán)境和市場秩序。
針對奧運健兒姓名被申請注冊商標事宜,中國奧委會鄭重提示:“不得以奧運健兒姓名惡意搶注商標或其他侵犯運動員姓名權等合法權益的行為”“應及時撤回和停止實施商標注冊申請”。這是一種必要的保護,也是一種善意的提醒: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商業(yè)變現(xiàn),那些蹭熱度的小聰明還是算了吧。
(資料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人民網(wǎng)、新華社等)
觀點銳評
觀點一:打擊惡意注冊商標,既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更是社會的樸素共識。
惡意注冊商標,要么是 “傍名牌”“蹭熱點”,要么是刻意囤積,即“不用先囤”伺機“碰瓷”,行敲詐勒索之實。
讓違法違規(guī)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既是維護市場秩序的需要,更是社會的樸素共識。除了依法駁回申請,須讓違法搶注者受到應有的懲戒,該警告的警告,該約談的約談,該處罰的處罰,還應建立完善黑名單機制,“拉黑”那些屢次違規(guī)不改的代理機構。(秦川,《人民日報》)
觀點二:提升監(jiān)管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對這些惡意搶注商標行為,職能部門不僅應該依法駁回,還應該依法予以警告、申誡,乃至依法剝奪相關商標代理機構的資質。
同時,對那些占著商標故意不用的惡意行為,法律也要管起來,讓無良企業(yè)占著商標也沒法用;知識產權部門也應主動激活相關撤銷條款,讓搶注到的商標因為不使用而保不住,徹底根除“知識產權流氓”的生存空間。(譚君,澎湃新聞)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