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趙二,這幾天出門寫生去了,他在微信圈里留言:在春天打卡看花,花開時需要圍觀與欣賞。無人喝彩,會辜負了那些花。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追蹤趙二的芳野仙境,他去了金陵,正坐在梅花山的一片小山坡上,山谷里數(shù)萬株梅花,爭奇斗艷,氤氳蒸騰,讓他目色眩迷,趙二想爬到梅花樹上睡一覺,打呼嚕給梅花聽;或者,穿布衣長衫,倚在梅花樹上發(fā)呆,抬頭看天,一枝橫亙,花色清麗。
梅花本是山野之物,孤寂、清高。它在野村、山崖、板橋、清溪,姍姍而動。趙二覺得,訪梅宜細雨清晨,薄暮黃昏。他瞇著眼睛看梅花,更欣賞一場盛大芳菲之后的凋謝之美。趙二說,去年他在山中看梅花,去遲了,梅花已過盛花期。
梅花落,紅的花,粉的花,青的花,悠悠落在山坡上。風吹花瓣涌動,紛紛走遠,一歲芳華,轉(zhuǎn)瞬不見。
金陵梅花山,若干年前,我只是路過。并沒有領略它的花事之美,若徜徉花間,想必是發(fā)上、衣上、口鼻、眉眼,會沾上花粉,幾只口袋中也會裝滿花香。也許還會撿得一些掉落的梅花瓣,帶回去煮一鍋梅花清粥。
出門拍花。桃、李、杏、梅、辛夷、茶花、櫻花……朋友張老大覺得古宅玉蘭最美。
張老大去江南古園子里拍花。漏窗黛瓦,草木滴翠,古園與花,是青蓮色的調(diào)子。他在古園子,拍甜白的玉蘭,一根斜逸的樹枝上,一花苞與園子里古建筑的匾額上的“風華”二字虛實相疊映,花與字,互相詮釋。張老大站在園子里的二層小木樓上,俯瞰庭院,一樹玉蘭,亮白的花與青黛的瓦,色彩對比,一明一暗,相互相襯。關鍵是,那還沒有葉,卻先有花的樹枝上,杯盞似的花苞,在風中微微顫動,如盛清冽的酒,讓人未飲先醉。
春天看花,繞不過油菜花。這樣的高稈黃花,有很大的遮蔽性,花開恣肆,把村莊都遮掩了,只留下小河和屋脊。在水上古村,用無人機拍攝金黃油菜花盛大開放的勝景。張老大跟著無人機,在花田奔跑,腳上鞋帶松了,他蹲在菜花叢中系鞋帶,這時候抬頭看天,看到高已過頭頂?shù)哪且淮卮攸S金花蕊,在天空搖曳。這是怎樣的一種大美,要不是蹲在油菜田,是根本不會發(fā)現(xiàn)的。春天的一場花事,把腳下柔軟濕漉的泥土都調(diào)動起來了,顯現(xiàn)出生氣芳菲。在水村,張老大一心等待,想抓拍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效果圖片,等待人與花的互動出現(xiàn)。
友人阿潭鐘情于紫桐花。紫桐花就是泡桐在暮春開的花。那兩棵開花的泡桐樹,樹高盈丈,就長在老城的一座古橋旁邊,是他的鄉(xiāng)愁,每年晚春,開一大朵一大朵淡紫色的花。
泡桐不是桐樹,它是一種速生的樹種。這兩棵泡桐,阿潭年年看它開花,然后又凋落,沒有人去關心它們,似有大寂寞,每年春天,泡桐開紫花時,已經(jīng)搬離老城小巷的阿潭,總要回來看看這兩棵樹,看看泡桐花。
人看花樹,是看紛落的流光。那些在春天開過的花,槐花、楝花……是從前的伙伴,它們還一如既往,開著自己的花?
有人青睞城里的櫻花,有人鐘情鄉(xiāng)下的蘿卜花。
我喜歡在春天看蠶豆、豌豆花。這些鄉(xiāng)野的花兒,與麥菽為伴,矮矮的植株,開紫色小花,若蝴蝶,在莊稼間飛啊飛。在我手機里,保存著幾張去年在鄉(xiāng)下采訪拍的圖片,在一條小河邊,水邊停著一條小船,河邊碧碧的坡地,就長著這兩樣農(nóng)作物,靜靜地開花,在嫩綠的映襯下,顯得好看。碰到這樣的場景,真想在傍晚的時候,邀二三朋友登船喝兩杯。
白蘭花,一種非常香的花,兒時經(jīng)常看到有人把花放在竹籃里擺賣,濃而不烈,清而不淡,與梔子花相似,卻不曾見過長在樹上的白蘭花。直到有一回,在捕魚人的河邊小屋前,看到盆栽的白蘭花樹,樹娟秀,正開著二三朵花呢,想不到嬌嫩嫩的白蘭花,卻是在鄉(xiāng)野漁樵這樣的地方遇到。
槐花多年不見。不見槐花,是因為不見樹,從前小城的大街小巷長著不少槐樹,那些白色花瓣還能放在嘴里吃,有一股清氣?;睒淠膬喝チ??我想去尋找多年不見的本土老樹。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那些高大的,有斑駁粗糙樹皮的樹,已經(jīng)走散,離開了我的視野,這些草木故人,是值得我在這個春天去拜訪的。
春天里的看花人,他們在綠柳繁花深處,輕步慢移,繾綣流連,春深不知歸。
春暮夏初,挑一擔花去賣,是件芬芳而風雅的事情。賣花人挑著擔子,在街市停停走走,
走走停停,所經(jīng)過的路上,留下淡淡的花香。
宋徽宗在《宮詞》中,記錄了開封城的叫賣聲:“嬌云溶漾作春晴,繡轂清風出鳳城。簾底紅妝方笑語,通衢爭聽賣花聲”。一代帝王,聽到街市的賣花聲,滿心喜歡,也流露出對民間生活的戀戀不舍。
古代賣花人,游走于街市。南宋詞人蔣捷寫過一首《昭君怨·賣花人》,“擔子挑春雖小,白白紅紅都好?!毙⌒』〒糁鵁o限風光,白白紅紅的花朵,每樣花都很可愛。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代“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都賣些什么花?牡丹、芍藥、棣棠、木香之類。
尋常人家,雨巷深深,粉墻黛瓦易攀花,爬一面老墻,半爿屋頂,給自己欣賞。
我如果出生在古代,住在小巧安靜的一座城,會挑一擔花去賣。
梔子花,精巧,一朵一朵地賣。夏初,梔子花生在矮花墻上,一花苞是玉白,一花苞純白,湊到鼻子下嗅,賣花人自己先賞花,不懂得賞花的人,也不會去賣花。
白蘭花,文雅,放在小玻璃盒子里賣,上面覆著半濕的薄巾,白蘭花是需要呵護的,呵護它花香水份。有一個彎眉、削肩、長脖子的姑娘,衣上扣一朵白蘭花,站在綠幽幽的樹蔭下,人與花一樣清芳。
汪曾祺在《夏天》中,把梔子花和白蘭花相比,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梔子花!白蘭花!”白蘭花花朵半開,嬌嬌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氣文靜,但有點甜俗,為上海長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為聽說白蘭花要到夜間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覺得紅“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邊花更為刺激。
在這個香水飄逸的年代,我有時會想,白蘭花,生在何人家?
白蘭花在粉墻黛瓦,深深庭院里。院子里有棵樹,一朵朵,小巧的,帶著雨珠的白蘭花躲在綠瑩瑩的葉子底下。
我們這地方,兩千多年草木繁盛的一座城,幽深的院子里藏著許多花。
夏天幽靜的是芍藥,映著花格木窗。長在窗臺角落,讀書的人,放下書,便看見花。
薔薇爬在鄰家的舊瓦墻頭上,薔薇花骨簇簇織一面墻,說明有人住著的房子,有生氣。
有個老者,原先住樓下,在空地上種花,凌霄爬了一竹竿,晚飯花鋪了一地。他用細竹竿搭一拱門,葉色碧碧,其華灼灼,經(jīng)過的人都要停下來,看一會兒花。后來老者搬走了,他種的那些花依然在不同的時間里開放。
在生命的花開季節(jié)里,每個人都會遇見一朵花。
我到皖南山中,遇一村童,蹲路邊,瓶中插幾根的高稈黃花。問是何花?小兒不知,回答是野花。回去后查資料,是古典風雅的萱草花。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豐子愷書畫集《賣花人去路還香》,這是先生一幅畫的題目,也是整冊書的立意。其中有一幅《春在賣花聲里》,畫面中的賣花女童并未露出正臉,但僅從她纖細的身姿,兩條小辮兒,袖間一抹粉色,便能想象出少女干凈的面龐。她提著竹籃,里面是剛采摘的鮮花,微醺的春風,在賣花聲里帶著香氣吹來了。
風正吹拂,空氣流動,時光會帶走許多。豐先生走遠了,這位“賣花人”,走過的路上,還留下淡雅的芬芳之氣。
一扇漏窗,當?shù)闷鸱被?。牡丹、芍藥,或者茶花、繡球……在江南的園子里。
繁花在窗口搖曳,邊線形狀和幾何圖案,把一朵花加框固定在那兒,便呈現(xiàn)出它的姿態(tài)和神韻,濃與淡,動與靜。
孟春看花,看辛夷、杏花、茶花、桃花、梨花……看艷麗的花、淡雅的花;看碩大的花、一丁點的花;看耀眼的花、不起眼的花;嫵媚驕傲的花、卑微孱弱的花;生在高處的花、低到塵埃的花……地脈上升,所有的花兒都開了。
純白杏花,有淡香,花開活潑,儀式感極強。杏樹先開花,后長葉,花褪殘紅青杏小,花落之后始見“青小”,一顆、一顆,細細圓圓的小青杏,懵懂青澀,讓人不忍手摘。杏花是“青小”的序曲,“青小”在花事已盡,青青了了,細果累累的枝葉下,那一簇簇白色小花早不見蹤影。
那些迫不及待地,總是先開花,后長葉,就像一個故事,先有結(jié)尾,再從頭慢慢敘說,一點一點地豐滿一棵樹。玉蘭打一個苞兒,然后慢慢舒展,花骨健碩,長得有形,花開撥撥。
茶花開得紅艷,一方苞、一方苞綻滿枝頭?;ü谴T大,配碧綠的葉,在清透的空氣中格外醒目。
我所在的城市,出城三十里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上,一個老院子里站著一株宋代古山茶,八百年的樹齡,枝葉已高過屋脊,千朵萬朵,那一樹大紅金心的花朵如火如荼,驚艷襲人,是這個季節(jié)的人間花訊。
站在小鎮(zhèn)高處,青磚黛瓦,古樸舊色中,那一叢千朵萬朵的古山茶花,探出院墻,噗噗怒放。
繁花就像古人解甲歸田,隱逸民間?!赌档ねぁ分杏斜烫一ā⒛竟P花、剪春花、玉簪花、豆蔻花、孩兒花……葉色碧碧,其華灼灼,花間人影,落英繽紛。
太平花,枝葉茂密,花朵聚簇,乳黃而清香。宋代楊巽齋詩云:“紫芝奇樹謾前聞,未若斯花葉氣薰。種向春臺豈無象,望中秀色似卿云?!奔玖w林《大覺寺》中記述了寺廟里的花開順序:“此時玉蘭已經(jīng)綠葉滿枝,不見花影,而對面的一棵太平花則正在瘋狂怒放,照得滿院生輝”。
“吾家薔薇開矣,盍往觀乎?”清人筆記《西青散記》中說,兩少年在春天的曠野上割草,割喂牲畜的草,一個扔下鐮刀,笑著對另一說,我家薔薇開花了,可否愿意前往觀賞?于是,兩個小伙伴,一個跟在另一個的屁股后面,到了對方家,但見一老婦據(jù)木盆洗圓溜溜的雞蛋,嬰兒光著脊背趴在地上,在一旁觀看。庭院無雜花,只有一架薔薇開得正歡,風吹花片飄落在臺階之上……風景在尋常人家。
先看高處的花,再看低到塵埃里的花,每一朵花都有它開花的理由。
薺菜在溫度回升之后,在三月初便開始出苔開花。薺菜花可愛的是那又小又輕的花朵,花瓣像米粒,嵌在綠色上。如果不仔細觀察,是分不清花瓣與花瓣的分離交匯處。
小香蔥花開了,蔥尖頂花。碧綠的小香蔥,怕被草木淹沒,頂處膨一小花苞,纖細的身段竟有如此托舉力量,玉白粉綠的小米蔥,比之前長了一寸。
苔花,細小而卑微的花,生于墻角陰濕處。為了一朵花的尊嚴,拼足全力,驕傲地綻放。清代袁枚吟:“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泵琢4蟮男』ū辉S多人疏忽,還是那樣倔強,花開如常。
每一朵小花都有它的快樂,就像小人物的快樂。
小茴香開花,黃色小花,像打開的降落傘,一個個小傘很好看。
韭菜花,樸素純白。花與下面的純綠稈相搭配,看似簡簡單單,卻洋洋灑灑,樸素真摯,還透露出一股子機靈勁,好多韭菜花聚在一起,熱熱鬧鬧,興高采烈。
“開花一管子心”,是韭菜花莖的生態(tài)特征,“一管子”,就是一根。梁啟超的《臺灣竹枝詞》中:“韭菜開花心一枝,花正黃時葉正肥。愿郎摘花連葉摘,到死心頭不肯離?!币跃虏嘶ǖ囊恍囊粭U來比喻人間愛情的堅貞。
一朵花,以各自不同方式開了。它們張開自己,渾身顫抖地表示它的歡欣和激動。
我想在三月給愛人寫封信,總不如那個古代帝王。
吳越王錢镠的夫人吳氏王妃,每年春天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時間。錢镠也是性情中人,最是念糟糠結(jié)發(fā)之妻。吳氏回家住得久了,便帶信給她,或是思念,或是問候,也有催促之意。有一年,吳氏又去娘家,錢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宮門,見鳳凰山腳,西湖堤岸已是桃紅柳綠,想到夫人多日不見,不免生出幾分思念,便提筆寫信,雖則寥寥數(shù)語,卻情真意切,其中有這么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p>
我所理解的繁花箋,就是路兩旁的花太多了,慢慢走啊,當心踩到花,或與花撞個滿懷。
每朵花都表示它的存在,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就像一個人有自己的性格、脾氣、愛好、思想。
這滿世界的繁花。
雅瓶插梅花最有人間煙火氣。瓶,是青花瓷瓶,一瓶老酒已封存,收藏了幾十年。歲月的陳釀,歷久彌香,倒干酒的空瓶子,散發(fā)一股淡淡香氣。
這空瓶里的酒,是芝麻香型。小頭、寬腹,天青色的那種青花瓷。
空瓶子美輪美奐,可拿在掌心把玩。扔掉實在可惜,讓它灌上清水,插一枝梅花,作案頭清供。
酒瓶在沒有空時,里面是酒。那些酒,與誰分享?喝干飲盡?;蛟S是某個深夜,我和寫詩的陳老大,畫畫的許先生,三個人湊成一桌,一邊閑聊,一邊喝酒,空了這瓶酒。這瓶酒也在我收藏了十幾年后,在一個春天的夜晚,酒香溢散。
當初怎么會有這瓶酒?有個朋友送的,他送我兩瓶酒,一瓶在高興時喝了,還剩一瓶。
這瓶酒實在雅致,上面畫著山水和美人,我把梅花插進去,這只酒瓶與花很搭配。如果沒有裝過酒,這只瓶子就是一只花瓶,后來它被灌進了酒,就變成酒瓶。
酒飲一半,還剩一半,這只瓶子大多擺在廚房里留待下次飲用。酒瓶在廚房煙熏火燎,雖然它是一只青花瓷,但也不能免俗。
在廚房沾滿一身油煙的酒瓶子,插一枝梅花,注入清水(最好是天落水),就必定是沾有人間煙火氣。
花器,文人喜歡用瓷瓶插白蘭花,俗人喜歡用茶杯養(yǎng)桂花,我這人半文半白,用酒瓶插桃花。
酒瓶插桃花,可置廳堂,可擺書房,可放廚房。古人也喜歡用酒瓶插花,美酒喝完,剩下精美、雅致的酒瓶,用來插花正般配。
蘇轍詩云:“春初種菊助盤蔬,秋晚開花插酒壺。”另一位宋朝詩人蕭泰來也說:“可是近來疏酒盞,酒瓶今已作花瓶?!?/p>
想去宋代會一會這兩位詩人,看看他們用來插花的酒瓶子??催^詩人的空酒瓶,就知道他們平時都喝些什么酒,或許還能聞到那些飲過的酒留下的香氣。
一張小方桌子,擺幾副碗筷,炒三兩個小菜,人散后,一彎新月如鉤,留下幾只空瓶子。
當然,土灶柴煙,空酒瓶、木桌椅、家常菜,構成宋人飲酒的絮絮場景。
熱氣裊裊,菜香撲鼻??站破坷铮逯纬幕?,在某個墻角處半明半暗,散發(fā)幽幽的香。
遇見的空酒瓶,像遇見一個宋朝美人,削肩、細脖、寬臀。其實所謂美人也沒什么標準,看順眼即好。
折一枝曠野的春花,插入古花瓶,將花木剪裁插置,欣賞清光流影?!秹袅讳洝防镎f:“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道出了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其中插花,精雕巧琢的花器既是種養(yǎng)花草的必備之物,也是意趣深致的案前雅器。插花入器,是將花與器作一次曼妙融合。花因器而燦爛,器的生命因花而延續(xù),花器與花姿相映成趣。
一枝花,給人以視覺慰藉。有一次,去看一個朋友,簡陋的小屋里有一只空酒瓶,里面插一束干爽的蘆花,蓬蓬松松,輕盈而有暖意。
一只空瓶,有它的前世今生。朋友收藏一只宋代的酒瓶,小口圓肚,像只壇子,用來插他喜愛的花。春天,插一束菜花,黃澄澄的,有陣子開在他的案頭。冬天,插一叢紅彤彤的天竺子,窗外樹葉落光了,室內(nèi)卻有一簇暖紅。有天晚上,朋友微信上給我發(fā)來一張圖,是那只宋代的酒瓶子,憑第六感覺,他覺得這瓶酒是一位古代詩人喝過的。詩人在山中與民同樂,酒喝完后,睡在一塊大石頭上,酒瓶流落民間,傳了幾百年,朋友在網(wǎng)上從一個人手中買來,他還想去收藏其他文人喝過的空酒瓶子。大概是年代久遠,一直沒有碰到。
花之器,可以插四時花,春插迎春、夏插薔薇、秋插木樨、冬插梅花,構成不同的花語。
“少日春懷似酒濃,插花走馬醉千鐘?!鄙倌甏禾煊瓮娴呐d致比那美酒還濃烈,插花、騎馬疾馳,陶醉其中。明媚的日子,解繩牽馬,云游遠方,想他家窗臺的那叢花,不知道用的是怎樣的花器?
作者簡介:
王太生,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段膶W報》《羊城晚報》《深圳特區(qū)報》等專欄作家。三百多萬字發(fā)表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南方日報》《散文選刊》《雨花》《安徽文學》《湖南文學》《散文百家》《讀者》《青年文摘》等報刊。文章入選各類選本,中小學語文閱讀考試試題,出版散文集《人如青葦》《草木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