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三
再幸福的婚姻家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爭吵。不管是夫妻,還是父母、子女,一點小事甚至一句話都可能成為爭吵的導火線。如果爭吵不及時解決,終究會傷害彼此的親密關系。該怎么辦呢?不妨想想“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等,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fā)現(xiàn)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婚姻咨詢專家安德魯·馬歇爾把“二八定律”運用到家庭、情感經營里,研究發(fā)現(xiàn),家庭爭吵往往有80%是跟過去有關,僅僅20%跟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有關。它其實說明了,家庭爭吵的原因有80%是無意義的。比如,客廳里到底應該買復古家具還是現(xiàn)代派家具,桌上到底是要放盆植物還是就放個花瓶?要不要給孩子買手機……都可能引發(fā)爭吵。
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情,很可能只是爭吵的“導火索”。很多生活瑣事方面的爭吵,看似是雙方生活理念不同的原因,但其實約80%的原因跟雙方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一個家庭里,如果一方成長環(huán)境好,或者從小生長在一個講究藝術品位的家庭,他可能會認為買一件藝術品放在家里好,而另一方因為成長環(huán)境不好,或者從小生長在一個講究實用主義的家庭里,可能就會認為這是“浪費錢”。觀念不同,往往源于過往經歷不同而造成的思想、認知差異。如果意識到這些,就不要那么惱火于眼前的分歧,這些分歧來自雙方過往的積淀,一時難以改變,不如彼此體諒。
安德魯·馬歇爾認為,每當要爭吵時,不妨用“二八定律”來重新審視這次爭吵,承認和接受彼此經歷不同,將注意力集中到現(xiàn)在,理解對方觀念是長期形成的。在此基礎上,可以求同存異,達成共識,不要強求“改造”對方,讓他和自己完全保持一致。有個現(xiàn)象值得關注,大部分家庭爭吵,不是在吵一個道理,而是在吵一個情緒——這也可以說是家庭爭吵的另一個“二八定律”。
所以,在與愛人爭吵前不妨先暗暗吸口氣,問一下自己:當初對方吸引你的是什么?他身上依然留存著你最愛的品質嗎?是不是真的要爭眼前這口氣?自己是不是只能陷入這個生氣的情緒里?
想想“二八定律”,讓我們理解過去,珍惜當下,同時提醒我們尊重彼此觀念上的不同,避免無意義的情緒性消耗發(fā)生。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