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劉震云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中,牛愛香對弟弟牛愛國說:“跟你說實話,姐現(xiàn)在結(jié)婚,不是為了結(jié)婚,而是想找一個人說說話。姐都42了,整天一個人,憋死我了?!?/p>
牛愛國和老婆剛結(jié)婚時心意相通,非常聊得來,漸漸話不投機,終于無話可說,二人的婚姻也走到盡頭。老婆跟別人跑了,她跟對方倒是有說不完的話。
編劇廖一梅在《柔軟》中寫下這樣的臺詞:“每個人都很孤獨。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即便是不善言辭的人,都有著不容忽視的表達欲。情感需要出口,傾訴對象難求,精神契合的靈魂伴侶固然值得期許,但能妥帖地接住對方拋來的梗,做個合適的聊伴也不容易。
我在學(xué)生時代跟小姐妹們有聊不完的閑話。高中以前,聊天還要打座機,那才是名副其實的“煲電話粥”,現(xiàn)在最多叫移動通信。當(dāng)年絮絮叨叨個把小時,“電話粥”幾乎日日不斷炊,也不知哪來那么多話。那般閑暇如今看來近乎奢侈,那般親密也早已是如煙往事。別說跟人長時間語音通話,就算微信文字聊久了我都焦慮,感覺像閑聊語言裝置被上過發(fā)條,八音盒里撐不了幾轉(zhuǎn)的那種,對話往來沒幾個回合就有點兒后勁不足,然后不得不停下步伐,四周彌漫著靜默的空氣。
哪怕是來往密切的朋友,我都不能心安理得地偷走他們的加班時間。在沒有聊天“886”終止符的當(dāng)下,每一番閑聊似乎都可隨時淡出,等待下一次的無縫銜接。何況現(xiàn)在更流行有事說事,不扯閑篇,甚至偶或噓寒問暖地閑聊,也是為有朝一日說事打基礎(chǔ)。
我有個在頂尖醫(yī)院從醫(yī)的朋友Q,每次有人加他微信好友,他都及時通過,同時意識到又有親友介紹的病號上門了。而混跡投資圈的朋友S,擁有的兩個手機號各有5000個微信好友,酒醉之際卻仍然找不到人傾訴,大半夜給學(xué)校導(dǎo)師打電話談人生。
在陌生人的聚會上,遇見個聊得來的人,以為可以發(fā)展為相約火鍋局、暢談無意義話題的飯搭子,沒承想對方或許在為人脈建檔,把聊天得到的情報添加在微信好友備注欄里,對你即便有了解,也不過是流于功利化?;仡^看看,事業(yè)伙伴大抵是虛妄,能一起虛度時光、共赴煙火人生的朋友才是真愛。
人到中年,越發(fā)感到人間有味是清歡。張愛玲小說《留情》里,敦鳳與丈夫是年齡懸殊的再婚夫妻,訪親路上望見老式洋房陽臺上平日總呱呱叫的大鸚哥,敦鳳本想指給丈夫看,因跟他鬧了小別扭就噤了聲,回程時,她心結(jié)略展就又打算告訴他鸚哥的事了。張愛玲由此吐露金句:“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币騼蓚€人還相愛著,便又想說說那些美好而瑣碎的日常。
(熊微波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第34期,連培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