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紅兵
語文教學應通過多種方式添“油”加“醋”地讀,讓課堂“五味俱全”。讓學生充分參與,充滿激情的語文課堂方能綻放生命的光彩,迸發(fā)智慧的火花,成為學生向往的樂園。如何才能讓語文課獨具魅力,充滿生命活力呢?
一、要在讀中積累百科知識,讓語文課堂成為知識的殿堂
語文是無邊的,生活的邊界就是語文的邊界。所以語文課堂要廣泛地讀,至少抽出一半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有效地讀。要研讀歷史文化,關(guān)注前沿科技,觀照時代社會,內(nèi)容不拘一格,多多益善。要“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以最大化地獲取百科知識為目的。有的書要規(guī)定學生讀,學生要深耕,老師要檢查;有的書讓學生自主閱讀,定期讓學生交流閱讀體會。閱讀既要有廣度也要有深度,經(jīng)典的書要反復地讀,精耕細作。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沒有精讀就沒有閱讀,沒有精讀就不能突破語文的瓶頸。要建立大容量、開放式課堂,切不可囿于課本,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做井底之蛙。
二、要在讀中修養(yǎng)人文情懷,讓語文課成為“鑄魂”之旅
要通過讀把人類優(yōu)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內(nèi)化為自己的品格、氣質(zhì)和修養(yǎng),成為自己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在品質(zhì)。隨著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到來,人類的思想信念走向多元,傳統(tǒng)的優(yōu)秀的價值觀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許多學生受此影響而缺少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患上了“精神軟骨病”。“讀”是滋養(yǎng)人文精神的沃野,要在誦讀中陶冶人文精神。讀出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豐富其美好心靈,塑造其健全人格。教師要主導學生的閱讀和朗誦,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讓學生放聲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和灑脫的豪情,具備“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修成“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的高格……
三、要在讀中體味世態(tài)人情,讓語文課堂成為“育情”基地
課文“不是無情物”,它情意綿綿,怎一個情字了得!語文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關(guān)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币ㄟ^讀與優(yōu)秀的文化對接,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發(fā)掘教材的情愫,讓學生涌動情感的源泉。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師要能引導學生在誦讀時付出真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纫袆幼约?,更能感動他人,達到人文一體的“育情”境界。如讀《雨巷》,要能感受到那人生不知何處去的孤獨、憂郁、哀怨與彷徨,讀《致橡樹》要能感受到那刻骨銘心的平等自由的戀情,讀《想北平》要能感受到那讓人陶醉與感動的拳拳赤子之情……
四、要在讀中提升文學品味,讓語文課堂走向“詩和遠方”
現(xiàn)行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占比都在60%以上??梢娬Z文課堂讀出“文學味”,實現(xiàn)教學的“詩化”是多么重要。語文課堂不能是無硝煙的另類戰(zhàn)場,也不能是“拉網(wǎng)式”的知識點專項練習,教材中那些充滿詩意、閃耀著思想與人格光輝的文本也不能被異化成傳授閱讀和答題技巧的例子。要品讀文本,走進文學王國,品味或幽雅或豪邁,或沉郁或飄逸,或諷刺或幽默的優(yōu)美語句,以凈化心靈,陶冶性情,豐富詩化語言;要品讀文本,欣賞文學作品中呈現(xiàn)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在審美鑒賞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要品讀文本,閱讀經(jīng)典,豐富人生,走向“詩和遠方”。
五、要在讀中感受人間煙火,讓語文課堂“生活化”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鄙钍墙逃闹行模逃挥幸揽可畈拍墚a(chǎn)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生活猶如潮水,時刻都在激蕩著我們的情感,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要讓學生在讀中抓住心中的每一次感動,反復咀嚼,仔細玩味。這樣語文課堂就必然會充滿激情,綻放光彩。讀時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既有經(jīng)驗為基礎,通過內(nèi)引、外聯(lián)、對比等方法溝通課堂內(nèi)外,在動手做、動腦想等實踐活動中,把抽象的文字轉(zhuǎn)化成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
總之,語文課堂就是要從各個角度讀,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用心地讀。讀到“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方為至境。沒有“五讀俱全”,哪來“五味俱全”,沒有“五味俱全”,哪能真正感受語文之美。“山不辭土,故成其高;海不辭水,故成其深。”切實地、持恒地“五讀”吧,英才就是這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