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娜,于欣穎,劉金鳳,王志力,黃丁寧
(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2)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fā)展迅速,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居民每天制造的垃圾也隨之增加,從而導致城市生活垃圾量處于一個上升的趨勢。城市垃圾增多,垃圾處理的壓力增大,這是城市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據統計,我國城市每天人均產生生活垃圾約0.66 kg~2.62 kg,平均為1.16 kg,垃圾的增長對城市造成的影響不可忽視,我們必須采取有力的措施處理好城市的垃圾,還城市一個美好的藍天。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首府,每年產生的垃圾數量龐大,生活垃圾增長較快,增長速度驚人,“垃圾圍城”問題也越發(fā)突出。而青秀區(qū)作為南寧市城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產生的垃圾也數不勝數。因此,處理好南寧市的垃圾問題迫在眉睫。而居民良好的垃圾分類意識能從源頭上解決“垃圾圍城”問題,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不僅能夠使城市的垃圾得到有效地處理,而且能夠美化城市環(huán)境和提升城市形象。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有以下作用:一是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能夠使城市的垃圾更方便地實施環(huán)?;厥铡6菍τ泻M行分類特殊處理可以防止環(huán)境污染。而居民在垃圾分類的時候,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參與度低,二是投放正確率低,本次我們以南寧市青秀區(qū)的居民為調查對象,利用問卷調查法和個人訪談法,探索影響居民垃圾分類的因素,通過分析調查問卷和實地訪談了解居民在生活垃圾分類行為上的關鍵影響因素,特別是了解那些有顯著促進和阻礙作用的影響因素,為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城市社區(qū)生活垃圾分類動員工作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同時也對提升居民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具有重要意義。
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的生活垃圾構成,居民在垃圾分類處理的過程中扮演著主人公的作用。所以許多學者認為居民對垃圾進行源頭分類才能提高城市的垃圾分類水平。國外的城市步入現代化的水平比較早,國外的學者對垃圾分類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勵與懲罰措施有利于促進居民的垃圾分類回收行為,論證了激勵政策的時效性,更加長久的辦法是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可度和參與度[1]。由此可見,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與宣傳教育和激勵政策有很大的關聯性。
隨著城市垃圾分類問題的突出,國內的學者對垃圾分類問題做了更深一步的研究。有學者認為,我國的垃圾分類問題要攻克“集體行動困境”這個難題。很多居民對生活垃圾不進行分類的原因主要歸咎于浪費時間、嫌麻煩和不值得等思想意識。因此要針對這些垃圾分類行為“釘子戶”采取一定的措施。政府在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應該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還有學者提出,政府沒有分清楚垃圾分類工作的輕重緩急,沒有做到垃圾分類資源的合理配置,國家應該制定組合政策,促進垃圾分類源頭資源的合理配置,對垃圾分類源頭的處理也要從法律出發(fā),依法管理,減輕垃圾對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
本次調查在南寧市青秀區(qū)的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和仙湖經濟開發(fā)區(qū)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qū)選取研究樣本。為了提高樣本的多樣性,除了選取普通小區(qū)業(yè)主外,我們還選取了一些小區(qū)的業(yè)主委員會成員和社區(qū)工作人員作為我們的研究訪談對象,所有問卷調查對象和訪談對象都是自愿參與。樣本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樣本基本情況(N=130)
問卷設計的程序嚴謹性是問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保證。我們團隊結合垃圾分類的具體情況設計了一份有關“南寧市青秀區(qū)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調查”的調查問卷。我們的調查問卷主題為南寧市青秀區(qū)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調查,調查對象是南寧市青秀區(qū)的城市居民。我們的調查方式分為兩種:一是網上發(fā)放問卷,由團隊里的成員通過與南寧市青秀區(qū)各小區(qū)物業(yè)進行協商,加入各小區(qū)業(yè)主群,并把問卷發(fā)到小區(qū)業(yè)主群等網絡平臺;二是進行實地調研,團隊成員走訪了南寧市青秀區(qū)的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和仙葫經濟開發(fā)區(qū)附近的居民區(qū)作為研究的對象進行個別訪談研究來了解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的情況。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被調查的居民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的程度、職業(yè)等個人基本信息,以及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態(tài)度、主觀意識上是否能規(guī)范分類、垃圾分類時的感知行為控制、是否愿意進行垃圾分類的行為等內容。我們還設計了相關的訪談問卷,作為調查問卷的補充,訪談問題圍繞居民垃圾分類參與情況及影響因素展開,主要問題包括:(1)你家里平時垃圾有無分類?(2)小區(qū)的垃圾分類宣傳你了解多少?(3)(對于參與者問)您從當初沒有參與垃圾分類到參與垃圾分類,這個過程中您的想法是如何改變的?(4)(對于未參與者問)是哪些原因導致你不愿意參與小區(qū)的垃圾分類?您覺得參與小區(qū)垃圾分類有哪些障礙或困難?你覺得小區(qū)應該怎么做才能讓你參與垃圾分類?此外,還應收集被訪者的基本背景信息、訪談需錄音等。
本次發(fā)放的“南寧市青秀區(qū)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行為調查”問卷線上和線下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00份,團隊成員訪談了共30位南寧市青秀區(qū)的居民,男女比例較為平均,而且走訪的居民區(qū)多,樣本多樣性好。
從南寧市青秀區(qū)的中山街道、建政街道、南湖街道、新竹街道和仙湖經濟開發(fā)區(qū)的垃圾分類試點小區(qū)收集到的100份有效調查問卷的數據結果如下:
(1)仍需繼續(xù)宣傳垃圾分類意識。不了解并且從不進行垃圾分類的人群占16.67%;83.33%的人希望強化居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
(2)人們了解垃圾分類的渠道較廣,有電視廣播、報紙書籍、網絡以及其他。46.67%的人通過網絡來了解垃圾分類。
(3)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還有待提高,仍有15%的人群從不進行垃圾分類。
(4)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73.33%的人還不知道垃圾分類該投入哪個垃圾箱。
(5)人們希望出臺相關政策對隨處扔垃圾的人群進行處罰。其中76.67%的人支持處罰。
(6)加大對于垃圾分類意識的宣傳。71.67%的人表示希望通過進行電視臺和互聯網進行宣傳。
從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本次填寫問卷男女比例是比較均衡的,年齡在18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居民垃圾分類行為表現比其他年齡段的居民要好。大專和本科以上的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比其他學歷的居民要高。學生和機關事業(yè)單位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表現比其他職業(yè)居民要高。收入在6 000以上的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表現優(yōu)于收入6 000以下居民。居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主要來源于網絡,通過電視臺、網絡等途徑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比較容易被人們所接受。影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因素主要有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垃圾分類的激勵措施、設施的完善程度、宣傳的力度、環(huán)保意識、垃圾桶標識等。研究表明,公民參加垃圾分類的意愿性是很高的,但實際行動力偏低。有關部門更是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增強居民環(huán)保意識,且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完善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回收。
從實地訪談30位受訪者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居民都愿意投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居民們對于垃圾分類工作的踴躍性和熱情度還是很高的,但是意愿和行為卻呈現比較大的落差,把意愿化為行動力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影響城市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因素要從政府、社區(qū)、居民三方面來看。首先,居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程度不夠、從眾心理、認為垃圾桶放置數量太少、距離較遠、垃圾桶上分類提醒字體太小看不清楚、習慣性地把所有垃圾一起丟棄,這些都是影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因素。而政府對于不進行垃圾分類的行為處罰力度低,沒有強制性措施等也影響了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政府要通過提高垃圾分類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宣傳力度來促進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制度落實到位。社區(qū)也要營造良好的垃圾分類意識氛圍,這樣才能動員居民投入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之中,為美化社區(qū)貢獻自己的力量。
4.1.1 政府宣傳力度不夠,居民的意愿性高,行動力低
南寧在開展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時的宣傳力度不夠,小區(qū)的垃圾分類宣傳僅限于張貼廣告和宣傳海報,許多居民對于如何分類垃圾以及對垃圾分類標準還不了解,居民們沒有真正了解到其中的意義。大多數居民只在電視廣告和互聯網新聞中了解到有垃圾分類這一回事,有些老年群體和小孩并不知道垃圾需要分類。這個問題就造成了許多南寧居民不配合,不主動參與生活垃圾分類。一些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的居民,也存在著意愿與行為的高落差,即認識到垃圾分類帶給人類社會的好處,思想上是愿意將垃圾分類的,但是在行動上卻出現了偏差。
4.1.2 南寧政府部門沒有相對應的法律規(guī)定
對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國家只給出一些原則上的規(guī)定,而這些規(guī)定沒有解決實際性的問題。政府在政策推行的過程中缺乏可操作性的立法措施,法律體系不健全,而且對于一些企業(yè)、小區(qū)和個人沒有給出明確的責任規(guī)定。這樣的模糊規(guī)定對于一些違反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行為沒有懲罰標準,并且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近兩年剛剛推行,對應的分類標準不是很明確,這很不利于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進行。
4.1.3 生活垃圾分類設備形同虛設
南寧一些城中村和小區(qū)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一些住戶在處理生活垃圾時并沒有分類處理,仍然是所有的垃圾混合在一起丟棄,居民沒有自覺性。對于生活垃圾的分類,絕大多數小區(qū)和住宅區(qū)都設有“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濕垃圾”和“有害垃圾”這些分類的垃圾桶,但是居民在處理垃圾的時候還是看到垃圾桶就一并丟棄完全無視其分類。而且大多數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收垃圾的時候也是將所有分類的垃圾混合在一起收集集中處理,這就讓生活垃圾分類變得毫無意義可言[2]。
4.1.4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收取處理費用問題
我們在采訪小區(qū)居民時得知一些小區(qū)居民都繳納垃圾處理費用,他們覺得既然交了費用他們就沒有義務進行垃圾的再次分類處理。對于垃圾處理費用和政策措施一些小區(qū)還是很不明確的。
4.2.1 建議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規(guī)定和管理體系
雖然說垃圾分類涉及社會心理行為學、經濟學、環(huán)保等領域,但其也是一項公共事務,需要政府層面運用政策等強制手段來控制和推行。南寧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存在的問題,出臺相對應的法律法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約束才能有效地進行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府部門應該貫徹落實好工作,認真執(zhí)行生活垃圾分類,鼓勵居民們認真做好垃圾分類,具體落實可以采用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混投罰款等措施,運用公權力對公眾生活垃圾分類行為進行約束管理。
4.2.2 加大分類規(guī)范的宣傳力度,加強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教育
城市居民群體多樣,由于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和職業(yè)等的不同,對于垃圾分類的理解也不同,南寧有關政府部門應該給出明確的垃圾分類標準,無論是按照粗分類還是細分類都要有明確的分類定義說明和要求。具體來說可以在垃圾桶的設計上盡量做到色差強烈、分類提示,可以增設智能顯示屏和語音功能的垃圾桶,顯示屏上播放垃圾分類正確投放視頻并添加語音提示,以此來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意識,學習相關知識。南寧有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宣傳和教育不能只做表面功夫,特別要從青少年抓起,在各學校進行宣傳教育活動、垃圾分類教育、社會公益環(huán)保教育、鼓勵學生們進行垃圾分類,并通過青少年帶動家庭成員全員參與,讓每一位城市居民都意識到垃圾分類的好處,這樣才能提高居民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和行為效率。
4.2.3 使垃圾分類設備向智能化與系統化發(fā)展
政府應對涉及垃圾分類工作的相關企業(yè)給予一定的財政傾斜和財政補貼,鼓勵和引導企業(yè)對垃圾分類的相關設備的升級換代,向智能化方面發(fā)展,努力實現垃圾桶無異味,自動智能化投放等功能。政府應制定統一規(guī)范的行業(yè)制度,對回收市場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和調控,加大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加大公眾在生態(tài)文明方面的教育力度和投入,為建設美麗南寧綠色南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