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力源
廣電總局自2012 年1 月1 日起,開始實施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jié)目管理的意見》(下文中,簡稱為《意見》)中指出的,對于全國34 個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提高新聞類節(jié)目播出質量,同時,要求各大衛(wèi)視須辦道德建設欄目的要求。 在《意見》實施后的第100 天,全國上星的電視節(jié)目中,黃金時段娛樂性較強節(jié)目從126 檔減少到38 檔。
統計上年4 月份全國各省市電視臺(含中央電視臺)在新常態(tài)節(jié)目和非常態(tài)新節(jié)目的情況,全國各省市電視臺(含中央電視臺)在4 月份播出的新節(jié)目中,綜藝節(jié)目以38%的量遠超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青少年節(jié)目、新聞或時事類等其他類型節(jié)目,其節(jié)目量平均是這些節(jié)目其中一類型的9 倍;而省級衛(wèi)視頻道(上星頻道),綜藝娛樂類節(jié)目占據了63%的節(jié)目量,超專題類節(jié)目和生活服務類節(jié)目量近5 倍,與此同時,體育類節(jié)目、音樂類節(jié)目、法制類節(jié)目、戲劇類節(jié)目,均為0%。 通過上述簡單地分析,不難看出娛樂節(jié)目是大部分省級衛(wèi)視頻道的“致勝法寶”。
在口語傳播的古代,由于受到了科學技術的限制,此時的娛樂形式較為單一。 人們往往是在勞動之中或者勞作過后,通過歌唱或舞蹈的形式來獲得愉悅之感;在隨后的發(fā)展中,文人雅士,則是通過詩歌來傳達心中的愉悅,進而達到某種審美境界。 后來,在以文字為媒介的大眾傳播時期,由于存儲媒介和印刷技術的發(fā)展, 使得人們傳播內容得以保存,進而供大眾交流。此時,文人雅士喜歡匯集某地,吟詩作樂,歡聚一堂。 因此,唐代詩人柳宗元,在游玩蘭亭之后,寫下了“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句。 到了現代,由于技術的發(fā)展,廣播電視誕生了。 在廣播節(jié)目中,為了達到較好地傳播效果,內容上,較為接地氣;聲音上,增加了許多音效元素。同時,電臺主持人在大部分節(jié)目中的播讀風格較輕松娛樂,甚至出現了本地方言。而電視節(jié)目,由于聲音和畫面是其核心語言,同樣在表達某個主題時,電視會顯得更勝一籌,尤其是在娛樂節(jié)目上,其表現張力非常突出。
在普通大眾的理解中, 娛樂僅僅是一個具有儀式感的狂歡,是某個時間段內的無功利性的釋然,是一瞬間的開懷大笑后內心產生的愉悅。 同時,通過娛樂這種方式所產生的舒適之感,也是現如今的大眾最容易獲得的。 因此,娛樂類節(jié)目,對二三線的電視媒體來說,似乎成為了提升收視率的不二法門;對于處于一線電視媒體來講,娛樂節(jié)目似乎是保證或強化收視率寶座的最能見成效的法寶。 隨后,先后進入網絡發(fā)展快車道,從4G 元年、媒體融合元年、5G 元年。 依靠互聯網,娛樂節(jié)目似乎從來就沒有改變其原有的初衷,通過網絡傳播,不同程度地,不同角度地到達受眾的眼球。
還有一種是伴隨著互聯網而興起的一種“娛樂”,即網絡音樂、綜藝等。 但在網絡音樂平臺上,低俗娛樂之風十分“猖獗”,不乏像“我在床上,飯在鍋里”、“我應該在車底,不應該在車里,看到你們有多甜蜜,這樣一來我也比較容易死心”等低俗內容的存在,并且流量也不低。這些現象表明,在互聯網時代,大眾似乎對于“娛樂”一詞的理解,正在重新定義。 但是,在大眾狂歡下的娛樂,真的是消費者所真正想要的娛樂嗎? 顯然不是。
消費者真正想要的娛樂究竟是怎么的? 筆者以央視快閃活動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為例,分析當前娛樂形態(tài)。
從2019 年2 月3 日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新聞聯播》節(jié)目,連續(xù)8 天推出快閃活動“新春唱響《我和我的祖國》”。 整個活動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廈門鼓浪嶼、武漢黃鶴樓等八個地方上演。這八座城市的快閃活動,都在當地地標性建筑舉行。其中,武漢黃鶴樓的活動,最具特色。全片從武漢最具代表性的輪渡開頭, 一組濃烈的武漢生活氣息畫面快剪,引出黃鶴樓,歌曲開始。純粹的歌曲,配上帶有荊楚特色的元素、不同行業(yè)的人群、許愿福、長江等畫面,展示了武漢傳統節(jié)日里,一片歡騰,好不熱鬧的景象。
第三屆全球互聯網大會分論壇主題是SoLoMo, 即社交、本地化和移動。 從這個層面來說,作品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傳播,受眾通過播放、點贊、轉發(fā)、評論,進而對視頻作品進行二次傳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新媒體,乃至新興媒體的當下,Mo(移動)正是因為移動,才給So(社交)和Lo(本地化)無限的可能。同時,這種大范圍、廣傳播的現象,歸因于本質,還是這種大眾的娛樂形式,引起了人們情感的共鳴。 因此,“快閃”這種形式迅速在各社交媒體上火爆開來,得到了各大高校、企事業(yè)單位等相關機構的認可,相繼推出了相關系列的快閃活動。主題上略有差異,但表現形式卻新穎活潑,可以說成為了當時現象級的作品。
另外,央視推出的這八集系列作品中,有一個大致相同的特征是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是一群人,他們來自不同職業(yè),不同行業(yè),不同年齡段的人,他們聞聲而聚,伴唱歌聲,從某種程度上, 此情此景, 將傳統文化和愛國之情融為一體,集娛樂和情懷于一身,瞬間點燃國民之熱情。在現場,人們內心的情感與得到了共鳴,內心頓時愉悅舒暢。觀眾在欣賞之余,心中也有余味。這種“酣暢淋漓”后的感受正是娛樂過后的放松。
除了央視推出的《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還有湖南衛(wèi)視推出《爸爸去哪兒》、《向往的生活》等現象級節(jié)目。與快閃不同的是,這類慢綜藝節(jié)目把生活,通過輕松歡快的表現手法,集中展現,表現為孩子的童言無忌、人們的辛勤勞作、朋友間的推心置腹等。 從多維度展現人的美。 這種美,在日常生活中是分散的。 通過藝術手法, 在電視屏幕上集中展示。另一種方面,也滿足了觀眾對于明星日常生活的一種好奇心。當觀眾在觀賞節(jié)目時,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會讓受眾產生有一種認同感和代入感,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審美的同時也產生了愉悅,身心也得到了釋放。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人們有了更多的表達空間。由于用戶個體差異以及面對日常生活的壓力, 往往會對一些現象進行解構, 進而導致用戶更偏向于對較為快速釋放情感且極容易理解的內容。因此,無論是作為媒體工作者還是新媒體工作者, 應當正面引導, 創(chuàng)作出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另外,生產的作品不能唯用戶論或唯作品論。同時,相關監(jiān)管部門, 也要嚴厲打擊生產和傳播低俗內容的制作方和平臺,維護一個健康的網絡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