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燦
摘要:高中歷史要學習的內(nèi)容多,范圍廣,盡管很多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奠定了良好的歷史基礎(chǔ),但是高中歷史更加側(cè)重于思維的深度,不僅僅是背熟知識點那么簡單。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把知識點教給學生,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方面做出探討,從而提高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思維能力。
關(guān)鍵詞:高中歷史;培養(yǎng)策略;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9-181
引言
在高中歷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認識歷史問題和掌握歷史現(xiàn)象。就歷史學科本身而言,它有其自身特點,讓學生認為歷史只需要死記硬背,認為歷史非常的枯燥無聊[1]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對歷史的深度思考和探究。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該采取措施加強學生對歷史的思維意識和提高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提高學生的歷史探究思維能力的措施。
一、創(chuàng)設(shè)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應該親切友好,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和能力。很多歷史老師在上課時只是一味地講述著自己的觀點,甚至上課氣氛非常嚴肅,學生不敢反駁老師的觀點,學生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也會下降。一個良好的課堂需要良好的民主氛圍,一個好老師也需要給學生來糾錯的機會和勇氣。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主動向?qū)W生營造一個民主課堂的氣氛,教師塑造友好、和藹的形象,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敢問,敢質(zhì)疑,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歷史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鼓勵,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shè)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勇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民主氛圍,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知識,掌握歷史事件,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我們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快樂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鴉片戰(zhàn)爭》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提出“為什么要進行禁煙運動?”的問題,引導學生大膽主動思考,針對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和自主討論,最終讓學生明白明白鴉片不僅對于個人有巨大的危害,對于國家也有很大的危害,也讓學生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主動思考,而且對于鴉片戰(zhàn)爭的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歷史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有關(guān)壓片戰(zhàn)爭的視頻和照片,引導學生對于視頻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探究。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照片暢所欲言,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
二、進行有深度的教學,提高學生分析能力
歷史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點的講授,教師還要注重有深度,有廣度的教學,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歷史探究思維能力。首先,不管對于誰來說歷史的基礎(chǔ)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學好歷史的基礎(chǔ)和條件[2]。就是在講這些基礎(chǔ)知識的時候要精準,要全面,小到歷史知識中的時間,大到歷史事件的意義和影響,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對于歷史的學習只掌握基礎(chǔ)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用基礎(chǔ)知識來認識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教師在講述的過程中要注意深度,除了整體把握課文結(jié)構(gòu),講解基礎(chǔ)知識,還要提出各種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還要具體全面的分析歷史事件和歷史問題,注重課本前后課文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例如,在講授《洋務運動》這一課時,教師不僅要分析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還要分析洋務運動的消極影響。對于洋務運動的時間,洋務運動的具體內(nèi)容,洋務運動的具體人物等等,這些非?;A(chǔ)的知識老師要進行精準、全面的講解。然而在這些基礎(chǔ)知識之后,對于洋務運動帶給我們的啟發(fā)和思考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教師可以引出一個洋務運動非常重要的人物曾國潘,讓我們學生通過評價歷史人物這一過程,把具體的人物放到歷史事件和歷史現(xiàn)象中學習,這不僅讓學生對歷史事件有了更多的了解,對這一人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歷史探究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發(fā)揮教師的示范和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主導和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榜樣是十分重要的,不僅是我們學習的動力,也為我們指引了學習的方向。歷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先對問題的解答做出示范,不僅要把知識點交給學生,還要把解答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3] 。歷史教師傳授給學生自己學習歷史的方法與技巧,告訴學生我們應該如何思考歷史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也提高了學生積極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歷史學習。
例如,在講授如何制作歷史時間軸這一課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做一個簡單的示范,對于中國古代史這一時間段做一個時間軸,然后近代史和當代史讓學生自己來制作。時間軸的制作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歷史事件有了整體把握,還能使學生在腦子里形成一個框架記憶,提高了學生的歷史探究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學習興趣。
四、總結(jié)
歷史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歷史的學習也不是簡簡單單的死記硬背。歷史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民主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深度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意識,教師做出的示范作用,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滕月.(2020).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科學咨詢,000(011),208.
[2]杜文星.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天津教育(2), 2.
[3]蘇春芳.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高考(2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