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鑫
摘要:本文通過課堂觀察,對目前普通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提問的對象、數(shù)量、類型、形式、方式和反饋進行分析,從而了解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現(xiàn)狀。此外,本文將探索高中英語教師應該如何以更有效的提問去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并且根據(jù)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提問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提問教學策略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認為:“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課堂提問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信息單向交流,而成為教師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作出回答的信息雙向交流。
一、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現(xiàn)狀分析
本次研究在重慶某高級中學,觀察14個班級為期一學年的英語課。對英語教師課堂提問對象、數(shù)量、類型、形式、方式和反饋進行分析,從而了解高中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現(xiàn)狀。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了一些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實際教學中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課堂提問整體設計仍有欠缺
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提問問題的質(zhì)量,而往往容易忽略提問方式與形式的質(zhì)量,提出的問題往往太過零散難以使整節(jié)課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框架。在實際的教學提問中課堂提問的整體設計缺乏,片面性特征尤為突出: 首先, 教師大多會針對書本知識的本身進行提問。其次, 在針對書本知識的認知性問題中, 很大一部分是以精細、牢固地掌握知識的為提問的目的, 因而問題大多分布于識記、理解的極為分散的問題, 問題形式較為單一。而有助于提升學生高階思維的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能力的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并不多見。
2.教師較少注重學生對提問反饋與應答
教師及時評價、持續(xù)關注是促進學生深度反思自己對問題的回答狀況并及時轉(zhuǎn)換思考方向與思維方式,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問題、調(diào)整思路,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對問題思考的程度,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但是,實際英語教學中多數(shù)教師僅僅對學生的回答多為簡潔的正誤評判,很少穿插適當?shù)倪^程性評價,過于重視最后的答案。也有不少批評打擊學生的詞語。給學生的應答時間也普遍較短,學生沒有充分時間思考。而忽視問題思考過程。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教師提問形式較為單一,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不少教師雖面向全體學生提問, 但實際是教師與單個學生之間的問答, 甚至是教師自問自答。促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的問題尤為稀缺;答疑,反饋基本全由教師主導。這一點不僅直接影響教師課堂提問的片面性, 也影響學生學習活動。學生習慣了被動的輸入,再被動輸出,課堂上就很少主動發(fā)問。
三、建議提問策略
(一)設計核心問題,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課堂提問提問設計方面,以問題類型與學習過程為分析維度,圍繞英語學科素養(yǎng),確立核心問題,設計課堂提問。布魯姆將提問 “分成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不同水平”。(2001修訂版)因此, 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考慮到問題的層次和水平, 合理設計同質(zhì)性問題, 系統(tǒng)安排不同層次的問題。而問題選擇還應清晰界定每節(jié)課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分析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認知結構,并將其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完新知識以后能與舊知識聯(lián)和,逐漸形成縝密的邏輯架構。
(二)留出適宜候答時間,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研究表明,如果教師將等待時間由1秒延長至3~5秒,學生會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去組織語言,去給出更加全面,詳盡和系統(tǒng)的回答。
(三)調(diào)節(jié)教師積極反饋,促進學生語言輸出。適當?shù)刂貜秃徒忉寣W生的回答內(nèi)容,幫助學生檢驗語言的正確性,進行交互。但要注意不需要糾正口頭表達的每個錯誤,而要多用積極的肯定的語言和示意使學生對回答問題充滿興趣與積極性。
(四)多樣化提問問題和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周星、周韻(2002)采用自然調(diào)查的方法,表明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參考性問題”應多于“展示性問題”,這樣會產(chǎn)生更多的積極反饋。對于不善提問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勤于思考;在練習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并解決。提問方式可以嘗試更多樣,比如生生提問,分組合作,趣味隨機抽取。
教師的課堂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實現(xiàn)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xiàn)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英語教師應不斷地探討和研究英語課堂提問的技巧,從而推動教學目標的達成,啟發(fā)全體學生迅速進入思維過程,積極主動思考,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Doff, Adrain. Teaching English: Trainer's Handbook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 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91: 89-95.
[3]王篤勤. 英語教學策略論[M]. 北京: 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2004.
[4]蔣永貴.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目標研制[J]. 課程·教材·教法,2017(9):29-35.
[5]周星,周韻.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