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魯民
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賽后接受采訪時說:“為了這一刻的到來,我苦練了二十一年,投擲了幾百萬次,平均每天要投上千次,手掌都磨出厚厚的老繭。所以,我的奪冠是水到渠成?!?/p>
其實要干成任何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都需要日積月累。所謂一夜暴富、一舉成名、一蹴而就、一本萬利的奇跡當然也有,但那大多是小概率事件,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事情還是要靠一刀一槍、一斧一鐮、一磚一瓦、日復一日的努力,才能摘取成功的果實。因而,可以不夸張地說,“水到渠成”是世間最公正公平,也是最具哲理的一個成語。
所有的成功都是水到渠成。就說這次東京奧運會,固然有幾匹黑馬脫穎而出,讓人眼睛一亮,但摘金奪銀更多的還是久經沙場、磨煉多年的老將。馬龍、龐偉、鞏立姣、呂小軍、王涵、施廷懋、許昕、劉詩雯、董棟、諶龍……都是年過三十的隊員。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刻苦訓練,他們比賽經驗豐富,技能技術成熟,心態(tài)心智沉穩(wěn),應變能力突出,方方面面都處于最好狀態(tài),拿獎牌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說這是驚喜,那也是蓄勢已久的驚喜,瓜熟蒂落的驚喜。其中道理,或可用蒲松齡那副名聯來詮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推而廣之,無論任何行業(yè)、任何人,成功都需要時間,需要積累,需要高質量的付出,需要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所有的偉大都是水到渠成。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王羲之是偉大的書法家,齊白石是偉大的畫家,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彭德懷是偉大的軍事家,錢學森是偉大的科學家,梅蘭芳是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偉大都來之不易,都須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付出巨大的代價,做出突出的貢獻,從而贏得崇高的聲譽,進入偉大的行列。反之,任何刻意追求、急功近利的偉大,則往往因功利心與人為設計的痕跡太重,讓人難以服氣。只有經過長期的拼搏奮斗,功績到了,德行到了,境界到了,威望到了,人氣到了,才能水到渠成。屆時恐怕不想偉大都不行。
所有的圓夢也都是水到渠成。倘若我們與人生偉大、事業(yè)成功無緣,退而求其次,即使是為了實現一個小目標,為了圓一個普普通通的夢,也需要踐行水到渠成的規(guī)律。譬如追求一個心儀的姑娘,謀求一個職位的提升,獲取一個過硬的文憑,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孩子……同樣需要不斷積累,循序漸進,一旦條件成熟,自然會達到目標。
是故,人生在世,務必要充分尊重水到渠成這個自然規(guī)律,切勿老是幻想著走捷徑、抄近路、找訣竅、尋秘方,超越必經階段、省略必需過程,唯有不疾不徐、穩(wěn)扎穩(wěn)打,積蓄實力、積累成績,待功夫下到了,時間用夠了,心血付夠了,各方面條件成熟了,再加上必不可少的運氣,自然會積小勝為大勝,量變引起質變,水到渠成了,驚喜就會來敲門。
東京奧運會舉重臺上,上屆奧運冠軍、中國選手石智勇以抓舉166公斤、挺舉198公斤、總成績364公斤的成績再次奪魁,拿下了個人的第二枚奧運金牌,同時也打破了世界紀錄。完成最后一舉,他一聲大吼 :“還有誰!”聲震場館,既是情緒宣泄,也是勝利宣言,還是主權宣示——我的地盤我做主,并擺出勝利手勢,充滿了舍我其誰的霸氣。
舉重冠軍一聲吼,讓我想起了鐵人王進喜的霸氣詩歌:“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毕肫鹆岁愞毖芯繂T的霸氣表示:“除了勝利,別無選擇!”想起了陳勝的霸氣宣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想起了西漢大將陳湯的霸氣奏折:“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霸氣,一定要以實力為后盾,用本領來說話。沒有強大實力的霸氣,只能是虛張聲勢、色厲內荏、自欺欺人,沒有任何用處。石智勇以絕對優(yōu)勢奪冠,張雨霏領先一個多身位摘金,孫穎莎把奪冠熱門選手打得懷疑人生,崔曉桐、呂揚、張靈和陳云霞在女子四人雙槳賽艇決賽中遙遙領先……如果再扯遠一點,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魯智深拳打鎮(zhèn)關西,靠的是一身武藝,兩膀子力氣;巴爾扎克著作等身,聞名世界,因為他有“用筆征服世界”的本事;魯迅縱橫文壇,所向披靡,因為他有一支得心應手的“金不換”……實力是他們顯示霸氣的資本。
霸氣,是一種暴力美學——力量碾壓,看似不講理,其實奉行的正是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的道理。就像石智勇在奪冠后的怒吼,就像馬龍在連續(xù)第19次戰(zhàn)勝老對手德國名將奧恰洛夫后的高喊:“他贏不了我!”
由于各人的脾氣秉性不同,追求風格有異,霸氣可以是豪氣干云,血脈賁張,舉重冠軍石智勇就是這樣的類型;也可以是不露聲色,不怒自威,譬如游泳冠軍張雨霏半天奪兩冠,只靜靜走上領獎臺,笑瞇瞇地就“一覽眾山小”。這一顯一隱,一動一靜,各得其所,各有千秋,都值得肯定與贊賞。
東京奧運會的女子跳水冠軍張家齊,只有十七歲,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就拿到金牌。當記者問及她的偶像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郭晶晶!還向大家展示了一張她在5歲時和郭晶晶的合影。
無獨有偶,同是跳水金牌得主的施廷懋,偶像也是郭晶晶。施廷懋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第一次在現場看郭晶晶比賽,“我那個時候就發(fā)下宏愿,希望能成為像郭晶晶這樣的人物,能夠在跳水這個項目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成績?!?/p>
郭晶晶有沒有偶像呢?有,她的偶像是前輩跳水女皇高敏。郭晶晶從小就崇拜高敏,她的床頭、墻上都貼著偶像的照片,每次訓練壓力大了就看看偶像照片,給自己加油鼓勁。當初和郭晶晶一起練跳水的有三十多個同學,練到最后,只剩下她自己,而支持她一直練下去的信念,就是一定要成為高敏那樣的人。
這就是偶像的力量,一個杰出的偶像,可以影響無數的人,就像導航儀一樣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之路,創(chuàng)造自己人生的不凡業(yè)績。合格的偶像應該具有這樣四個主要元素:事業(yè)成功,道德高尚,正面陽光,個人魅力,缺一不可。郭晶晶就近乎滿分地達到了這幾項標準,無怪乎她成為那么多跳水后輩崇拜的偶像。
其實,偶像現象又何止于跳水界,在其他運動項目里也比比皆是。東京奧運會10米氣手槍混合團體金牌戰(zhàn)中,中國選手姜冉馨、龐偉奪得冠軍。比賽過后,“00后”小將姜冉馨稱,奧運會“四朝元老”龐偉就是自己的偶像;而龐偉則表示,自己的偶像是中國傳奇槍手王義夫。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在男子100米蝶泳決賽中,新加坡年輕選手約瑟林贏下金牌,而第二名是泳壇傳奇菲爾普斯。早在2008年,約瑟林還是個小小少年時,曾和偶像菲爾普斯拍過一張合影,幾年過后,他已經和偶像一樣,站上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
推而廣之,行行業(yè)業(yè)都需要偶像。錢學森的偶像是火箭專家馮·卡門,成龍的偶像是李小龍,任正非的偶像是愛因斯坦,莫言的偶像是馬爾克斯,卡夫卡的偶像是尼采,尼采的偶像是叔本華……人為什么要偶像?因為偶像是人生奮斗的路標,能夠引導我們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實現有價值的人生;偶像是事業(yè)成功的燈塔,能夠昭示我們如何臥薪嘗膽,自強不息,踏上成功的彼岸。
特別巧的是,郭晶晶作為東京奧運會跳水評委,在現場見證了幾個小迷妹奪冠的全過程,她們之所以能出色發(fā)揮,想必就有偶像的激勵因素。但必須牢記,“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偶像固然是用來學習的,也是用來超越的,衷心希望她們能學習偶像,超越偶像,自己也成為新的偶像,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