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慧俊
飛機在庫車機場降落后,我們便乘車向阿克蘇市沙雅縣政府所在地行馳。沙雅的公路邊和田埂旁,一排排一片片的白楊樹,蔥心綠,十幾米高,粗的賽水桶,細的如碗口。雖然不依山傍水,但棵棵都水靈靈的。
真很奇怪,這蔥心綠的顏色肯定與大西北的氣候有關。新疆在遠離海洋和高山環(huán)抱的影響下,具有典型的干旱氣候。常年降水稀少,相對溫度低,日照時間長,溫差大,且風沙不斷??稍谶@樣的環(huán)境下,白楊樹為什么那么水靈可愛?司機小哥說,白楊樹是不太講究生存條件的,大路邊,田埂旁,哪里有黃土,哪里就是它生存的地方。它不追求雨水,不貪戀陽光,哪怕在堅硬的土地上,只要給它一點水分,一截枝條就會生根、抽芽,就能把黃土地裝點,撐起一片綠色。
看到白楊,倍感親切。記得37歲那年春天,一位熟悉的果園師傅送給我一棵白楊。他說這東西很水靈,長勢旺盛,栽上就活。我親切地撫摸著,如獲至寶地拿回家,挖個坑,澆上水,種植在院外的西北角。我的用意是,這是來自大西北新疆的樹種,要好好珍惜。正巧,那年我的一篇文學作品在新疆一家刊物上發(fā)表,這棵樹很有紀念意義。春天一到,我?guī)缀趺刻煸绯慷甲叩桨讞顦涓?,觀察它有什么變化,是否適合這里的水土。不幾天的時間,白楊樹旁枝上綠綠的芽苞吐葉了。一周還不到,每根枝丫上長滿了綠葉,密密麻麻,一層一層,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很是好看?!拔逡弧眲傔^,陽光灑在翠綠明亮的葉子上非常好看,鄰居們紛紛前來觀賞。
后來,我又買了十幾棵白楊樹、蘋果樹、桃樹和那棵白楊樹栽植在一起,綠地,小溪,樹木,鮮花,構成了一幅美的圖畫。我想,我是一名園丁,要不斷釋放正能量,為祖國山川添秀色;我是一滴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我立志培養(yǎng)孩子們登高望遠,不懼險阻,不懈追求,讓這片白楊林成為讀書的樂園,桃李芬芳的氧吧。
白楊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嬌嫩的草坪那樣去澆灌,不懼寒冷和酷暑,不需修枝打杈,只要環(huán)境寬松,讓它充分吸收空氣,就會挺拔生長。
沙雅的白楊樹和我家的那片一樣,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寬厚的葉子青翠欲滴,笑望著藍天。葉子背面呈淺灰色,正面是蔥心綠色,光亮亮的,像剛被雨水洗過一樣新鮮,用茂密的枝葉遮擋著暴烈陽光的照射,遮擋著風沙雨雪的侵襲。
我不由自主地背誦起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贊》中對白楊的贊美:“是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p>
沙雅有一個多數(shù)人所不知的世界之最——世界占地面積最大的胡楊林。汽車穿過塔里木鄉(xiāng)的村落,繞過果園和棉田,便進入到?jīng)]有大門,沒有柵欄,沒有人造景觀的月亮灣公園。
沙雅縣有兩個胡楊林公園,一個是月亮灣胡楊林,一個是沙雁州胡揚林。月亮灣公園有湖泊和大片的胡楊。向導告訴我們說,胡楊是隨青藏高原隆起而出現(xiàn)的古老樹種,在6000多萬年前就開始在地球上生存。月亮灣胡楊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環(huán)境,據(jù)說全世界90%的胡楊在中國,中國90%的胡楊在塔里木河流域。而沙雅縣境內(nèi)就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態(tài)胡楊林470多萬畝。
在塔里木河沿岸兩邊的沙丘上,或是湖泊中的小島上,佇立著一片片枝繁葉茂的胡楊。在我看來,這是個多姿多彩的露天藝術展廳,湖水里的胡楊,水滋潤著樹,樹倒映于水,水天一色中,各種水鳥成群結隊,像是參加技能比賽,一會兒鉆到水下,一會兒浮上水面,一會兒又結伴展翅高飛。鳥兒在沙丘中嬉戲鳴叫,白云在天空中肆意游動。大自然這位畫師精湛的藝術,獨到的構思,讓我想到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華文化懷抱中孕育發(fā)展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的格局。
一棵棵高矮不一的胡楊,形狀千奇百態(tài)。有的弓腰駝背,像是長途跋涉的行者;有的像是多年盼兒歸來,翹望等待的一位老人;有的像久日不見的情侶,緊緊擁抱著、親吻著;還有的像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手拉著手,迎著肆虐的風沙,為改變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吶喊……
定是被風沙多年侵蝕的緣故吧,胡楊皸裂的樹皮,蒼老的面孔,一副辛勞悲傷的樣子。在綿延的荒漠上,干燥的空氣里,看不見一棵水靈靈的綠草。和胡楊作伴的,除了飛鳥,就是一堆堆沙丘上的紅柳和駱駝刺了。胡楊默默無聞地站在那保護著它們,不管酷熱炙烤,還是北風呼嘯,都無怨無悔,日復一日地飽受著折磨。
胡楊葉子金黃黃的,跟蜜桔顏色一樣,偶爾還有幾片紅紅的和深綠的冒出,層林盡染,多姿多彩。為了讓身子結實的胡楊,多多留給人們快樂和美好,葉片和葉片之間,緊緊地相擁,情結著情,心連著心。從春到秋,任憑風雨抽打威脅,它們抒天地豪情,盡情搖曳??赡苤挥兴{天和白云知道,它們是如何眷戀著生養(yǎng)它們的熱土。它們引以為傲的是,無數(shù)只鳥兒落在枝頭鳴叫過,無數(shù)次風雨親吻過。它們走過春夏秋冬,無數(shù)游人的眼睛專注過。因此,它們說不盡的歡喜和自豪,當葉片掉落在地上時,沒有憂愁和傷感,笑望著陽光,平平坦坦躺在那兒,不卷曲,不變色。
蜜桔黃,秋日世界里最美的一抹色彩。
山風不緊不慢地吹來,胡楊金黃黃的落葉紛紛揚揚地落下,尋找著自己的歸宿,用身體的溫暖,覆蓋著沙地和蒿草。葉子是那樣豐滿,那樣光滑,拾起一片往臉上一貼,熱乎乎麻沙沙的,像有人用手在輕輕撫摸你。
無邊無際的沙丘里沒有路,走過一坡一嶺都能看見胡楊的身影。在這個寂靜的原野上,胡楊以主人最高規(guī)格的禮節(jié)迎接著我們,飄飄灑灑落下的葉片友好地拍打著肩膀,在嬉笑和碰撞中,發(fā)出“嘩啦嘩啦”的響聲,似乎是在鼓掌歡迎。
我第一次在塔里木鄉(xiāng)見到百畝以上大面積的棉田,從這頭到那頭白花花的耀眼,像雪一樣鋪在地上。
棉田呈現(xiàn)著一片深紫的顏色。一棵棵深紫色的棉枝雖矮,但長得粗壯。亭亭玉立的棉桃像個饅頭,一棵棉枝上結著好幾個晃來晃去。
棉桃兒咧著嘴兒,像橘子一樣一瓣一瓣的,每瓣都吐出一團柔軟雪白的棉絮,風吹一抖一抖的,像在跳著芭蕾舞。
棉花是喜光的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棉花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較高,土壤、水分、養(yǎng)分、溫度、空氣、鹽堿含量、質地等均對棉花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棉花是沙雅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在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紡織工業(yè)重要的生產(chǎn)原料。棉花全身都是寶,給我最直接的體會是,給人溫暖,無論是做衣服和被褥,能把溫暖送到千家萬戶。望著大片大片的棉田,我有點急不可待,忙下了車,走進一塊田地。采摘棉花的兩個年輕的維吾爾族姑娘看見我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們忙做著要幫她們采摘棉花的手勢,她倆笑得跟棉桃那樣美。
維吾爾族姑娘頭上圍著彩巾,一雙大眼睛不停地閃動著,真具有多種民族大融合后的美感。她倆胸前掛著一個白布袋子,把摘下來的一團團棉花快速地裝進袋子里??慈思也烧藁ê苁橇w慕,那雙舞動的手快捷、利落、連續(xù)和熟練展現(xiàn)著一種民族美。我學著她倆的樣子,五個手指張開,然后伸進棉桃里,緊緊地收縮后輕輕往高一抽,棉絮便整團整團地出來了。那感覺太舒服了,軟軟的,柔柔的,像是抓住了一朵飛跑的云,高興的要跳起來歡呼。
兩個維吾爾族姑娘說,這里夏天雨水稀少,蒸發(fā)快,但棉花收成還有保證,一畝地最少產(chǎn)七八百斤,價值四五千元。她們每家都有上百畝棉田,除此之外,還有蘋果園、棗園和葡萄園。擺脫貧困,圓夢小康,感恩黨的好政策,是特色的社會主義富裕了阿克蘇人。
經(jīng)她倆一說,我為大西北的繁榮昌盛而高興,為阿克蘇人民的富裕而驕傲。說實在的,我走過祖國很多地方,見過很多花朵,有的潔白高雅,有的芳香燦爛,但我覺得阿克蘇的棉花比我看過的什么花兒都好看,潔白的一團,如堆積的雪,如翻滾的云。雖然叫棉花,但的確不是花,叫它莊稼,五谷中沒有;叫它花兒,萬花叢中沒有,但它實實在在比所有的花朵都更溫暖,更深情,更珍貴。因此人們贊美曰:“小樹長桃多又大,桃兒裂了開白花,結的籽兒能榨油,采下花兒能紡紗。”
對于阿克蘇溫宿托木爾大峽谷的向往,已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腳步和目光里。
溫宿托木爾大峽谷是天山南北規(guī)模最大、美學價值最高的紅層峽谷,被譽為“峽谷之王”,是中國西部最美的集丹霞、雅丹、次雅丹地質奇景和中國最大的巖鹽喀斯特地質的勝景。著名地質學家任舫博士評價說:“紅層和丹霞地貌,其實就是地質層結構發(fā)生變化的見證,是歷史,是傷痕,是痛苦,也是大自然的必然過程!”
大峽谷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由3條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條支谷、上百條小支谷組成。進入峽谷的山坳,我們看見兩棵上千年的胡楊。兩棵樹距離不到50米,一棵已經(jīng)死了,但還挺立著,身上掛有一木牌,上面寫著:哥哥站著等你三千年;另一棵一定代表著妹妹,仍枝繁葉茂地生長著,據(jù)說已有1200多年歷史。哥哥和妹妹的忠貞之愛,天地作證:愛你、戀你、等你是純真的、高尚的、無私的。
溫宿托木爾大峽谷是2600萬年前內(nèi)陸湖泊沉積的地層,由距今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堊紀,經(jīng)過億萬年的洪水、雨水沖刷和勁風吹蝕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在鬼斧神工般的大峽谷中行走,如醉如癡。一會兒看到天如一條線,一會兒看到一朵云就在你的頭上飄動,一會兒看到人類的朋友“北山羊”在山巔上跑來跳去。從大峽谷山腳下的“生命之源”爬上山頂,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在鼓舞,當然這力量讓你看到擎天石柱,看到堅固城堡的驚心動魄之態(tài),便覺得一個人是多么渺小。雖然山谷沒有綠色的樹木可乘涼,沒有潺潺流淌的泉水可飲用,但這火紅的世界,驚險神秘,讓你熱血奔涌,眼花繚亂。
站在大峽谷的最高處,遠眺托木爾峰,燦爛的陽光,閃爍著迷人的色彩。雪峰前是紅色山巖的雄偉屏障,紅白分明,如火如冰。峽谷一座座城墻和烽燧遺址,讓我想到在遠古尚無人類的時代,這里肯定發(fā)生過多次地殼變遷,無數(shù)場巨大、雄壯、慘烈的運動,留下了今天的惟妙惟肖的景觀,留給了人類無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