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巧珍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西方愛情悲劇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明珠在西方文學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且經(jīng)久不衰,讓我們讀很多遍也往往意猶未盡,這其中包含著深刻的西方悲劇精神,整部作品不光是整個時代的人文底蘊的一個展現(xiàn),在作品的深處也體現(xiàn)著整個西方悲劇史上的精神典范?!读_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源于古代希臘文學中的短篇小說。之后,又出現(xiàn)了在歐洲家喻戶曉的小說《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劇歷史》。莎士比亞早期的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是用舞臺劇的方式呈現(xiàn),在當時有很大的反響,并得到當時許多人的稱贊。這部作品為我們描繪了一段凄美的愛情,為我們講述了兩個年輕人對于愛情的美好向往,同時也因為家族世仇和當時世俗社會的壓迫,他們的愛情注定得不到大多數(shù)人的祝福,最終由于兩個家族的勢同水火的仇恨和兩個人自身的一些原因,他們的愛情以悲劇收場。他們寧愿舍棄生命也要追求真愛的精神讓我們向往那自由真摯的愛,他們的肉體雖然早已消失,但是他們對愛的執(zhí)著一直存在于我們的心中。
命運究竟是什么?有學者認為命運是一種人類無法理解,同時也無法解釋的力量,并且認為這種力量可以控制人,讓我們的遭遇被注定。而這種人類無法解釋的命運觀念和悲劇緊密相連,在自然的情況下,人們本應該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人們有很多的想法和欲望,當這許多的想法和欲望被自然條件所限制的時候,命運觀和悲劇觀就被帶出來了,人們有了對于悲劇的朦朧理解,悲劇的發(fā)生也就與命運的安排聯(lián)系緊密。西方的命運觀最早出現(xiàn)在古希臘神話時代前的“米諾斯文化”時期。最早的西方命運觀只涉及宇宙自然觀。后來慢慢地涉及各個方面,如赫西俄德的《神普》,講述烏蘭諾斯神命定要被自己的兒子克洛諾斯所推翻并閹割,克洛諾斯神又命定要被自己的兒子宙斯所推翻?!逗神R史詩》則極力宣揚“命運女神”的絕對權(quán)威,不僅凡人不能抗拒命運,包括宙斯在內(nèi)的諸神也必須服從命運。在西方的悲劇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家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將悲劇創(chuàng)作與命運相聯(lián)結(jié)。朱光潛先生說:“命運觀念對悲劇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都很重要。”當然,西方的悲劇命運觀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作品中不無體現(xiàn),羅密歐和朱麗葉被命運安排相遇相知,最終也在命運的掌控下以悲劇收場,他們也曾不斷地與命運相抗爭,想逃脫命運,但是面對命運的無情,他們的抗爭卻顯得那么蒼白,改變不了悲劇命運。
在命運的驅(qū)使下,羅密歐與朱麗葉以悲劇收場,這也是莎士比亞在悲劇中運用命運增添悲劇魅力的重要方法。莎士比亞悲劇的結(jié)尾往往都是“向死亡的進軍”,往往用最后主人公結(jié)局的悲慘來象征一種可貴的精神,表達對劇中善良的人、敢于追求的人的贊揚。如,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故事的開始就是兩個家族的對立,他們的悲劇命運從一開始就是被安排的,一直到最后在朱麗葉的墓前,帕里斯、羅密歐以及殉情的朱麗葉橫陳的尸體,都在展示著莎士比亞的悲劇命運觀的塑造,但并不意味著對命運的崇拜與妥協(xié),其中有著對人意志和精神的肯定。在作品中肯定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肯定了他們對自由愛情追求的精神,雖然他們的結(jié)局逃脫不了命運的束縛,但是他們對于愛的執(zhí)著卻始終表達著人類對美好的向往。
悲劇的命運確實在不斷地推動故事的發(fā)展,讓悲劇故事情節(jié)更加生動。在西方的悲劇中,決定悲劇性沖突的情勢始終籠罩在不可知的命運陰霾中,實現(xiàn)悲劇性沖突的主人公,不管他是否愿意,如何躲藏,終歸會在具有必然性命運的制約下陷入悲劇的生命軌轍,從而難逃悲劇的無情劫數(shù)。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當朱麗葉的父親逼迫她嫁人的時候,這無疑對她和羅密歐的愛情來說是一個晴天霹靂,她毫無辦法,最后在勞倫斯的安排下,想用“假死”來為他們的愛情帶來生機,而這時候的羅密歐卻被流放到曼多亞,無法知曉這邊的情況,更不用說接走朱麗葉了,這時候作品安排的人為的謬誤就出現(xiàn)了,勞倫斯神父的師弟約翰被勞倫斯派去曼多亞送信,然而約翰有事耽誤,最終信沒有送到羅密歐的手中。羅密歐回來以為朱麗葉真的死了,就自殺殉情。可見人物謬誤對悲劇命運觀的推動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和矛盾是悲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人物的情感變化以及作品情節(jié)的發(fā)展將悲劇精神不斷地體現(xiàn)出來,同時這種悲劇精神又深深地融入其中,賦予人物以悲劇的審美形象。
亞里士多德說:“悲劇結(jié)構(gòu)最好應該是復雜的,而不是簡單的,應該描述能夠引起恐懼和憐憫情緒的事件,這是悲劇模仿藝術(shù)的特殊功能?!鄙勘葋喌谋瘎【蛯⑦@種西方文化框架所包含的內(nèi)在矛盾經(jīng)典地演繹出來。而他常常使用的去表現(xiàn)這種矛盾與悲劇的聯(lián)系的工具就是內(nèi)心情感矛盾。內(nèi)心情感矛盾往往是驅(qū)使人們行動的主要因素,同時主人公的那種矛盾情感又是推動故事發(fā)展的重要方面。比如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當羅密歐與朱麗葉知道了彼此的身份后,羅密歐說“我的生死現(xiàn)在操縱在我仇人的手里了”,以及朱麗葉說“恨灰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戀愛怕是要種下禍根”。他們的心里帶著對愛的堅定,同時又帶著對家族世俗的猶豫。他們一方面想要追求愛情的自由,想要更好地讓他們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讓彼此的感情有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另一方面又糾結(jié)于他們的愛情是否被世俗所接受,承受著彼此心理和家庭的巨大壓力。
矛盾是事物自身發(fā)展的因素,但是外在的許多因素也會不斷地加劇矛盾,讓事物的矛盾發(fā)展得更快或者更加劇烈。相對于羅密歐與朱麗葉來說,世俗的壓力就是使他們的愛情悲劇變得更糟的外在原因。在作品中蒙太古家族和凱普萊特家族時代的仇恨又讓他們有所顧忌,壓制了那種強烈的感情涌動,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愛情是否會得到世俗的認可和接受。關(guān)于劇中的人物性格矛盾,羅密歐的性格矛盾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在劇的開頭羅密歐的出場方式帶著對愛情追求的溫柔和傷感。如,在劇中他說道:“吵吵鬧鬧的相愛,親親熱熱的怨恨!我感到的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東西,可是我并不喜愛這么一種東西?!庇萌A麗的詞去形容相反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著他對愛情的那種傷感的情緒。“晚上沒有你的光,我只有一千次的心傷!”無不表現(xiàn)著他對朱麗葉的深深愛戀。但是當他面對朱麗葉的表哥提爾伯特的時候,卻是無盡的仇恨,他拔出劍和提爾伯特進行打斗,最終失手殺死了提爾伯特,同時也“殺死了”他們的愛情。正因為這一系列的矛盾和逼迫最終讓他們的愛情走向死亡,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他們最終為了愛讓自己的肉體死亡,卻也是表現(xiàn)出了人類追求美好愛情的美好愿望,表達了不向世俗所屈服的可貴精神。這更是他們內(nèi)心矛盾以及人物性格的一種升華,用“永恒”的方式爭取了愛情的自由。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之所以引導他們走向死亡,完全是因為他們的家族之間存在著毫無意義的仇恨,他們兩家的仇恨作為一個大的屏障阻擋著他們,雖然他們好像近在咫尺,可是始終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這種巨大的社會世俗壓力讓他們的愛情慢慢地被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