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純潔
劉忠於常年干的活是收購廢品。不以其低微瑣屑,而在其中發(fā)現(xiàn)足以令自己快樂的點點滴滴。他以詩人的那顆潔凈(保護環(huán)境)、熱愛(變廢為寶)之心和熱情去淘生活。正是這顆沉潛與熱情的心,爆發(fā)詩性靈感,執(zhí)拗地將其淘廢品生活的全新體驗化為個人特殊方式的詩性表達,淘出廢品生活的特殊味道。精于專注、長于執(zhí)著的靈性感悟形成的“廢品情結”成就了他“淘廢品”生活的獨特詩章——《廢品日志》。
劉忠於的詩集《廢品日志》以廢品生活為觀察窗口,找到了自己觀察、了解和洞悉社會的最佳視角。他全身心沉潛于收集廢品的日常生活中,以此為窗口,既觀照自身,又觀察賣廢品的人們。他在收廢品的勞作中,不畏臟臭、勞累,不懼單調(diào)、煩瑣與苦悶。他自認在“修行”中捶打自己,挖掘內(nèi)心的寶藏,自覺地把他們的不同生活、種種行為都看在眼里,扎進心里,生出了同情與悲憫,促使自己盡力相幫。作為詩人,他努力把他們的行為、內(nèi)心和情感以詩展示出來,既凈化自身,又影響人們,更以此愉悅讀者之心。如《史骨頭》,詩人以全視角敘述史骨頭的故事,寫出人物雖有殘缺,職業(yè)又低微,卻憑其自信,以真誠和本領,在買賣中贏得人們的贊譽,表現(xiàn)出人物心靈的美好、靈魂的高傲。又如《仿佛塞進了滿滿的愛》,詩人觀察入微,以日常生活敘事,述說了環(huán)衛(wèi)工老王身上雖散發(fā)惡心作嘔的異味,卻收留流浪狗、野貓,并對它們關心備至,環(huán)衛(wèi)工老王的行為是那樣的自然、坦然,是那么的充滿愛意。詩人寫得是那么的輕逸,對環(huán)衛(wèi)工老王的憐憫與愛意充滿贊嘆。
總之,劉忠於就是這樣把收廢品的工作作為觀察社會生活的窗口,事件雖微小,人物雖不多,卻有著各色令人難忘的人和事。從“我”的視角收集對象,記錄著那些收廢品的人們對生活的那種不棄,那種執(zhí)著,那種熱戀似的真誠、愛意,感染“我”,鞭策“我”放大眼光,呈現(xiàn)那些收廢品的人們表面臟累而內(nèi)心干凈輕松的群像,為他們立此存照。正如《我把一噸廢鋼筋搬成了三噸》(《星星·詩歌原創(chuàng)》2020年11期頭條),詩人舉一反三、重復的行為描寫,透露出摯愛著收廢品工作的心境,并把沉重、枯燥的收廢品生活敘述得如此輕松,是因為它變廢為寶的愜意。還如《雙胞胎》《生活的場景》《對廢品彎腰》《錘子》《容器》《廢銅芯線》《舊陶罐》《拆散》《用噸為單位的幸?!返?,它們既是“我”的收廢品生活的寫照,也是“我”的內(nèi)心暴露,是“我”對收廢品生活的虔誠,也蘊含著“我”對自我行為的檢討,但更是“我”對收廢品生活的摯愛。
劉忠於傾心在廢品生活中徜徉,自詡“以收破爛為生的/詩歌愛好者”,他以詩人之眼觀事物之美,在收廢品生活里發(fā)現(xiàn)那閃光的東西。既然是收廢品生活之“金”的發(fā)現(xiàn)者,那如何表現(xiàn)收廢品生活之美?他的確做了很好的考量。在收廢品生活中反思人生、堅信人生,對自我、對人生有著痛感(痛點)、快樂、悲愁(感傷與無奈),坦然面對,獨尋到一種“自白式”的表達。就是詩人對自我以否定的形式作強有力的肯定。在自我理解中,以發(fā)現(xiàn)自我、燃燒自我的表達形式記錄收廢品生活之重,以簡潔樸實的日常生活敘事來表達自覺意識到的內(nèi)心體驗、感悟與哲理(禪意)。這種表達即是以“一比(比擬)”的話語方式表述生活的相似性,使敘事與哲理(禪意)相連接,“多樣化(借喻、戲謔、反意、移情、內(nèi)模仿、人格化)”的表現(xiàn)方式表達靈性感悟之意,升華詩的境界,成為廢品詩之美。
詩集《廢品日志》在表現(xiàn)收廢品生活上大多采用了對人、事、物的鋪排,以詩人大膽的聯(lián)想做類比,使詩在直抒胸臆上層層推進,在形式上構成了排比句式,自然流暢而氣勢充沛,其情感得到了宣泄。在自然敘寫中,把一個物象與另一個相似物象作比,獲得更為鮮明的形象從而深意凸顯,有的詩句更成為“警句”,從而使詩顯出各種意境之美?!段兆 肪褪窃娙硕鄠€物象的敘事鋪排出一種層遞的氣勢,表現(xiàn)“我”對于“舊”和“新”、“廢”與“寶”的個體體驗與意識,深刻揭示自己對收廢品生活本質(zhì)的認識。詩的前面是敘事:一粒沙、大漠、一滴水、一個大海,以類比的聯(lián)想小、大、低、高、近、遠作為延續(xù)的橋梁而新意迭出。
劉忠於運用多樣化的表現(xiàn)手法使得他的詩不單調(diào)而富有變化,創(chuàng)造不同的意象,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杜f陶罐》中詩人以借喻的表現(xiàn)手法,即把舊陶罐喻“我”,是“我”的一些特征與舊陶罐之比:比不上皇宮的精美、民間的粗糙,不是一個自輕自賤的破罐子,說出了骨子里的自信?!拔摇庇脕硎⒀b廢品,傾斜時倒出苦水,這是“我”的廢品生活的現(xiàn)實,心有不甘,卻又心甘。這就是作者的矛盾心理的真實表現(xiàn)。正因如此,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詩以戲謔的表現(xiàn)手法把廢品中的各種顏色往自己臉上、身上涂抹,不管是銹綠、銹紅、底黑、灰塵、污垢、油膩,抹成花臉、乞丐,“我”都不管,仍然是每天在家門口討生活。這是作者在生活的酸楚疲累里苦中作樂,以自嘲的方式自謔,雖苦累卻為生活樂呵著,這或許也是他在收廢品生活中修行的自勵吧?!兑桓吖恰分?,詩人以“內(nèi)模仿”摹寫出廢鋼筋的獨處,內(nèi)心痛定思痛,重新站立,走進烈焰熊熊的煉獄大熔爐,內(nèi)心堅韌,無所畏懼,這是涅槃重生,成為大廈的有用肋骨。這種內(nèi)模仿的表現(xiàn)手法以己度物,廢鋼筋的思、站、走,賦予人的思想和運動,形象地烘托出詩人想表達收廢品生活的換新、潔然的真正價值,從而堅毅持久地從事收廢品的職業(yè)。
詩集《廢品日志》以自我獨特觀察、自我表現(xiàn)方式展示收廢品生活之“奇”,造成視覺“震動”,給讀者以震驚與愉悅。無論是哪種表述都透露出平白、簡樸、流暢、鮮活的語言氣質(zhì)。詩的前段一般都敘述人物或事件,層遞式的物象與意象迭出交融,文末呈現(xiàn)精彩深刻、閃光靈動的句子,這種句子運用不同的語言表述,表達詩人對人、事、物深刻的理性認識。劉忠於還把內(nèi)心大膽想象的形象與廢品生活的物象相融,使兩種形象同一化,即詩人情感外射于物而達到物我同一。
劉忠於描寫的《生活場景》是他日復一日度過的現(xiàn)實生活,雖枯燥、重復,但在他的眼里就是“詩”,他以筆記下真實的收廢品生活。生活把“我”燒烤成蔫茄子,經(jīng)過一夜的休整,甩掉那些疲累、煩躁,重新“晨勃起來”,這是作者面對廢品生活的真實心理,在這個生活場景中作者生存與堅持著,使得他的廢品生活之“重”鮮明凸顯,可他在敘述收廢品生活時卻是一種戲謔的“輕”,忘了苦、臟、累,獲得了輕松感。
在收廢品生活場景中經(jīng)??吹胶芏鄰U鋼筋,人們見慣了,在詩人眼中卻是惜之不得的寶貝,愛它如自己的生命一般,不僅對這些鋼筋,對所有收集來的廢品都如此,多年來這種情感日深,形成“廢品情結”,灌注他全身心。詩人在《雙胞胎》詩中表現(xiàn)了這種情結。詩人內(nèi)心認可廢鋼筋,那是因為它是“我”生存的依賴,是生命的依托,雖然它一身斑駁的銹紅,但是它站立起來,與“我”走在一起,就是“一對連體的雙胞胎”。這是詩人對兩者運動的相似而感悟到的“內(nèi)模仿”,用恰切、平易、抒情的語言書寫出來,這移情于物的語言很好地塑造了廢鋼筋的形象,把自我內(nèi)心的情感傳遞給了廢鋼筋,使“我”與物同一,寄予了“我”的生命,成為有鮮活生命力的“雙胞胎”。
作者沉醉于收廢品生活,自覺而又熱愛地淘,淘出它的價值,淘出廢品生活之詩,淘出它的特殊意味,這就是《廢品日志》的詩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