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義
打從我記事起,我家門前,就長著一棵老槐樹。這棵老槐樹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晨迎旭日,晚送落霞,猶如一名盡忠職守的衛(wèi)士,櫛風沐雨,頑強不屈地挺立在我家的門口。我不知道老槐樹是自然生長還是先人所栽,但它長在我家的門前,與家人同呼吸共命運,已經走過了近二百年的春秋。
童年的許多記憶,與這棵老槐樹相關。從小頑劣的我,經常爬上老槐樹逮鳥玩耍。騎在粗壯的樹枝上,極目遠眺,遠山近景,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伴隨著夏日的習習暖風,耳聽麻雀喜鵲的歡快啁啾,那份輕松自在,那份暢快愜意,非親歷者不能有之。
20世紀60年代,為了度過饑荒,家人常常摘取老槐樹的樹葉燒面餅,調糊嘟,配以香噴噴的小蒜辣椒,真可稱的上是來自自然、綠色天然的美味佳肴。鄰里想燒面餅調糊嘟吃,須得經過我家人的同意,方可摘取。有的人家知深淺,懂禮儀,摘下槐葉都要說些感謝的話,但也有的人家貪得無厭,摘取槐葉時,根本不講“社會公德”,把老槐樹的大枝杈都扯下來??吹嚼匣睒鋽嘀北郾轶w鱗傷,父母常常好言勸導,不要過度損壞,為的是讓其他未摘槐葉的人家也“雨露均沾”、資源共享。但依然有人在父母不在的情況下滿足私心私欲,大肆破壞樹枝樹冠,讓人萬分痛惜。
夏日是老槐樹最風光的季節(jié)?;鸺t的太陽當空照著,房前屋后、大街小巷熱得像個巨大的蒸籠。而老槐樹下卻是避暑納涼的“另一份光景”,家人鄰里都端著飯碗,坐在老槐樹下吃飯,閑談。調皮的貓咪被樹上的麻雀吸引,飛身上樹,上躥下跳,閃轉騰挪,活躍的像靈活的猴子。風聲、鳥叫聲和人們的談笑聲,組成一幅絕佳的農人夏日乘涼圖。午睡過后,左鄰右舍端著茶水又匯聚在老槐樹下喝茶聊天,東家的閨女要出嫁,西家的兒子考上大學了,張家的老頭住院了,高家的兩口打架鬧離婚……都在老槐樹下成了人們的笑料談資……老槐樹是一幅實實在在的鄉(xiāng)村民情風俗畫,是山莊窩鋪高山土丘上跳動的音符。
忽一日,老槐樹上傳來陣陣“嘣嘣嘣”的啄木聲,我抬頭望去,就見一只啄木鳥用尖嘴不停地啄著老槐樹粗壯的樹身,木屑紛紛落下來,猶如天女散花。我揮手趕跑啄木鳥,兩只啄木鳥凌空飛起,從低枝飛向高處,等我一回家,“嘣嘣嘣”的啄木聲又響了起來。一連數(shù)日,天天如此。
一天,我好奇地爬上樹,樹枝分叉處,赫然出現(xiàn)一個拳頭大的洞口。我將手伸進去,里面居然有幾個潔白如玉的鳥蛋,原來啄木鳥在老槐樹上建家產崽了。我擔心啄木鳥掏了近一尺深的洞口老槐樹會死掉,但大人們告訴我,老槐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人活臉面樹活皮,山雀活個畫眉眉”,只要有樹皮在,它就永遠活著。事實果真如此,時間一晃五十余年過去了,盡管老槐樹傷痕累累,但它依然枝繁葉茂,神采奕奕,精神百倍。
據(jù)老人們講,村里原來有四棵老槐樹,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另兩棵被人們鋸掉了,只剩下彎里我家這一棵和南場的一棵了。而被鋸掉的兩棵,都是近千年的老槐樹,實在令人惋惜。
有老槐樹,就有小槐樹。而老槐樹都是由小槐樹變成的。我們村還有一顆小槐樹,小槐樹位于大洼村西村牌樓處,外鄉(xiāng)人一進村,映入人們眼簾的首先是村口的那棵小槐樹。據(jù)老一輩人講,小槐樹這個地方原先叫半偏嶺,半偏嶺上是吳家的祖墳。吳家是最早遷居來大洼的人之一。相傳,在明末清初,吳家人詩禮傳家,勤奮耕讀,但在每年的科舉考試中年年名落孫山,沒有一人能金榜題名。吳家老祖為此非常著急,就不惜重金請來了當?shù)赜忻娘L水先生看風水。風水先生在吳家墳地走了一圈,問吳家人:“此地叫什么名字?”吳家人回答說:“叫半偏嶺”。風水先生搖頭晃腦煞有介事地說:“快快改名字,你們吳家出不了舉人秀才,全因這祖墳的名字叫壞了。半偏嶺是什么意思?半途而廢一切歸零之意也。”
一語驚醒夢中人,吳家人恍然大悟,難怪吳家人寒窗苦讀皆一事無成,名字叫壞了啊!于是,吳家人在風水先生的指點授意下,在祖墳上栽了一棵槐樹,將祖墳半偏嶺改名為小槐樹。
半偏嶺改名為小槐樹后,風水大變,此后,吳家人參加科舉考試,年年金榜題名,做官的大有人在。吳家人做官發(fā)跡后,再不滿足于在窮鄉(xiāng)僻壤的大洼村居住,將家搬遷至外地他鄉(xiāng)。只是年年清明時分,回鄉(xiāng)上墳,給老祖宗們焚香燒紙。村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曾見過吳家的后人回村上墳,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時代的變遷,漸漸地就不見吳家人回鄉(xiāng)的身影了。
現(xiàn)在,吳家墳早已銷聲匿跡,代之而來的是村民居住的一排排新居,只有那棵小槐樹,猶在高高的土丘上迎風挺立,長得郁郁蔥蔥,生氣勃勃,富有無窮的生命力,它雖然沒有其他槐樹樹齡長,但也年深日久,隨著時代的步伐變身老槐樹了。
大洼村南的南場長著的一棵老槐樹,比我家這棵樹齡大多了,屬于典型的千年古槐。這棵樹,生命力更強,更富有傳奇色彩,人們稱它為千年“槐抱椿”。
據(jù)史籍記載,我的家鄉(xiāng)大洼村歷史悠久,早在12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動的重要地區(qū)。村中南場彎的這棵唐代老槐樹,郁郁蔥蔥,生氣勃勃,久負盛名。千百年來,關于這株老槐樹優(yōu)美動人的傳說故事,被人們流傳了下來,至今仍然津津樂道,常談常新。當你踏上大洼村這個古老而又普通的小村莊時,你一定會被這里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及關于老槐樹的傳說所深深吸引。
這株唐代大槐樹,矗立在古村民居的街巷中,高30余米,外圍軀干大約要四個成年人合圍才能環(huán)抱在一起,顯得高大挺拔,粗壯結實?;睒浯謮训臉涓砂鴷r光的年輪,嶙峋的樹皮記錄著歲月的滄桑。槐樹根系尤其發(fā)達,虬枝突出,盤根錯節(jié),主軀干造型奇特古樸,一副飽經風霜之態(tài)。不過,因年深日久,老槐樹的主干已成空洞,但更為奇特的是,不知道何年何月何日,空洞里面落進一顆椿樹樹籽,經泥土掩埋,雨水澆淋,太陽照射,這顆椿樹籽竟然在槐樹的空洞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起來,伴隨著時光流逝,歲月更替,日漸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盡管老槐樹皮糙肉厚肢體破損,但它伸展開它那寬大的懷抱,緊緊地環(huán)抱住新生的椿樹,相依相偎,不離不棄?;睒渖厦骈L椿樹,亙古未聞,見所未見,成為大洼村一個奇特的景觀,人們稱其為“槐抱椿”?;睒渖L已有千余年,椿樹生長也有數(shù)百年,兩樹同患難,共呼吸,猶如一對老夫少妻,同享陽光,共沐風雨,共同守護著腳下的土地,共同守護著和諧寧靜的家園。
雖然此樹年深日久,老態(tài)龍鐘,但一到夏天依然郁郁蔥蔥,生氣勃勃,伴隨大洼村人世世代代、歲歲年年,安妥度日。站在高大粗壯的“槐抱椿”下,讓人頻發(fā)“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遐思與感慨?!盎北Т弧痹浤慷昧俗嫦葌兇葠鄣拿嫒?,見證了歲月的滄海桑田,經受了無數(shù)次狂風暴雨的洗禮,但依然根深葉茂,高聳藍天。據(jù)老一輩人講,從前老槐樹上曾吊著一座鐵鑄的大鐘,每逢村里有大事要事召集村民開會,這口大鐘都會被及時敲響,真正是“聲若洪鐘”,震撼全村,村人聽到鐘聲,就知道有事集中,齊聚在老槐樹下聽候村領導安排、調遣、命令。只是年深日久,不知道何年何日何時這口鐘被人偷盜變賣了,這成了村人永久的傷痛與遺憾??箲?zhàn)時期,日本侵略者為了修鐵路,筑工事,逼迫村民鋸掉老槐樹粗大的樹干,樹干居然流出了紅色的液體,像殷紅的鮮血。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居然嚇退了兇殘的日本人。當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消息傳到村里,村里人歡聚在“槐抱椿”下,載歌載舞,喜極而泣……大洼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稚子孩童,每一個人的童年里都有一段關于古樹的久遠記憶,此樹也成為大洼人心中的圣物,心靈的寄托,文化的瑰寶,記憶的載體,更成了頑強不屈的先祖的象征。它是大洼村1200余年歲月興衰更替的見證者,是鄉(xiāng)村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環(huán),是世世代代村民們情感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和記憶中最美的風景。歷史風云的變幻,時代的變遷,都在“槐抱椿”的見證下隨著歷史車輪的轉動滾滾向前。這株古槐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于2010年12月被陽泉市人民政府定為一級古樹,掛牌登記保護起來。
現(xiàn)在,伴隨著鄉(xiāng)村旅游的東風,大洼村村委會也在積極挖掘古村的旅游資源,準備將村里的全神廟、抗戰(zhàn)地道、日軍強迫村民修筑的封鎖墻、千年“槐抱椿”古樹廣場等景點,打造具有旅游文化價值的景區(qū),為居民和游客提供高質量的公共空間和具有人文歷史價值的景點。而在這些景點中,千年“槐抱椿”又義無反顧地躋身其間,在時代的進程中重放異彩。
俗話說:“山中難尋千年樹,世上難見百歲人”。但近年來,在不少村莊,我就見到了不少“千年樹”。一日去瀑里村辦事,在村廟前,我見到了一棵樹齡近千年的老槐樹。那棵老槐樹的樹身早已扭曲變形,潰爛不堪,主軀干已經成了空洞,只有單薄的樹皮撐起樹冠,而老槐樹居然還活著,像風燭殘年茍延殘喘的老翁,倔強不屈地矗立成村中最美的風景。
去名聞遐邇的古村大汖旅游,在云霧繚繞的山腰上見到了幾棵老槐樹,其中一棵老槐樹,樹身的中間已經形成巨大的空洞,讓人油然想起“暮色蒼??磩潘?,亂云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透過空洞能清晰看到洞外的白云藍天,但老槐樹依然挺立在半山腰中,而它扎根的土壤,僅僅是堅硬的巖縫。一幅虎踞龍盤,定力無限之勢。而它頑強伸展的枝干與樹冠,像一只翱翔的雄鷹,凌空盤旋在大汖高大偉岸的山間。這真是“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飛鳥與它吟唱,云霧與它相伴,小溪與它歡歌,長成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像一首大氣磅礴的經典詩篇。
在郊區(qū)西南舁鄉(xiāng)戴家莊村觀光,進入小村,赫然入目的是六棵玉樹臨風般的老槐樹。戴家莊村鑲嵌在一個巨大的洼地里,而四棵老槐樹分距離長在村邊的高地上,像四個站崗放哨的衛(wèi)士,另兩棵長在村中央的房屋古廟前,氣勢非凡,給人的視覺造成巨大的沖擊,成了村里絕美的風景,鮮明的地標。村里以此為品牌,創(chuàng)建了“六棵槐”綠色農產品品牌,在扶貧項目逐步落實推進的過程中,通過微信、電視新聞宣傳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年銷售農產品100萬元,帶動務工就業(yè)人員60余人。一系列的舉措,闖出了戴家莊脫貧攻堅、產業(yè)帶動的新路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老槐樹又一馬當先,站在鄉(xiāng)村旅游的前沿陣地,叫響家鄉(xiāng)農產品品牌。
而提起老槐樹,最為著名且影響深遠的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了。今天,在河南、山東、河北、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廣為流傳著一首歌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彪S著改革潮流的高漲,以古大槐樹移民遺址為載體的“根祖文化”活動空前活躍,蓬勃發(fā)展。九州大地乃至四海大槐樹后裔,思鄉(xiāng)尋根之情,回鄉(xiāng)祭祖之潮與日俱高,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大槐樹也成為“根祖”文化的載體,國家AAAA級景區(qū),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大槐樹祭祖習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久居農村和常在農村游玩的人都知道,在我們北方這片熱土上,散布著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村莊,許多村都生長著瘦骨嶙峋頑強不屈的老槐樹,許多村都有著關于老槐樹的記憶,站在一棵棵老槐樹下,緩緩翻閱著老槐樹厚重的年輪,探尋家族村莊文明的源頭與流程,我一次次神思飛揚,一次次肅然起敬。老槐樹是品質,代表的是一種尊貴;老槐樹是文化,代表的是一種傳承;老槐樹是記憶,代表的是一種牽掛;老槐樹是愛的傳承,代表的是一種不朽的精神;老槐樹是幸福的港灣,是家鄉(xiāng)人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每當我看到這些老槐樹,都會油然想起當代畫家羅中立的著名油畫《父親》,畫中的父親,開裂的嘴唇,滿臉的皺紋,深邃的目光,多么像這些生長在窮鄉(xiāng)僻壤的老槐樹。父親所具有的歲月滄桑,生活烙印,老槐樹都有,父親在貧瘠的土地上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樂觀向上的精神,老槐樹都具備,它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千千萬萬個中國農民的縮影,是身處逆境仍然任勞任怨執(zhí)著向前的平凡而偉大的農民的經典化身,是一首無聲的歌,一幅最美的畫,一首勵志的詩。老槐樹根扎黃土,地藏大氣,經歷了千余年的風風雨雨,不屈不撓地生長在三晉大地,為人們留下樹蔭,送來清涼,而自己卻在歲月的風刀霜劍中傷痕累累,這種精神,不正是家鄉(xiāng)人“山連四海、城藏大氣”,在逆境中自強不屈,銳意進取的精神寫照嗎?不正是一個個百歲老人、村中長者歷經滄桑、閱盡人間酸甜苦辣咸的真實寫真嗎?這些老槐樹,穿越漫長的時空,昂起不屈的頭顱,挺起倔強的脊梁,燃起熾熱的熱情,向著光明的未來,為大地播撒著無限生機,片片綠蔭。過去,它無聲地書寫下它的崢嶸歲月,今后,它依然會用自己的熱量與養(yǎng)分,繼續(xù)續(xù)寫新的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