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茨
詩集《玉清茨》寫于2017年,原計劃于當年夏天出版。書名由恩師賀敬之先于2016年初題寫。之前以古體詩詞為主,兼容散文隨筆。后覺文本構思欠妥,考慮再三,決定以現(xiàn)代詩詞為主體,輔以一些古體詩詞和10幅書畫作品,古典+現(xiàn)代的風格,展示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功底。
這些現(xiàn)代詩中,諸多篇什緣自于我家的小庭院。比如《心燈》《魚說》《春暮在繁華中荒蕪》《堇草如蘭》等。
有些來自于我的家庭日常生活,比如《栽春詞》《海上生明月》《天使1》《天使2》等系列作品。
還有些素材來自于我的第一故鄉(xiāng)南京及我少女時期生活的地方湖南,這些地方皆處于長江以南地區(qū),都是水做的城市。江南的嫣紅姹紫、煙雨蒙蒙,已如蘇繡湘繡藝術品般深深植根在我的心中。代表作如《江南憶》《斜塘靜夜》《常德之桃花源》等。對于江南或者京都小院的一些景物、風土人情的描寫,也是我信手拈來的,如古體格律詩《芒種雨寄南京國賓館》《春望》《詠春》《閑日月》《妙難酬》等。其中還有我于2016年七八個月間突然而至的病劫,使我對生活、工作、事業(yè)、家庭有了一種全新的特殊的領悟與感受。我在與病魔做斗爭的七八個月,靜待蝶變,偶爾黯然神傷,睹物思人,觸景傷情,淚流不止……最終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如何去面對并繼續(xù)走完人生之路。詮釋了一個女子在長達近一年的病中,行走在秋風蕭瑟中的孤寂,管束自己的內心,保持一種清靜之力,對自我的一種堅強的精神獨白。
重新整理出版這部詩集時,我看到了脫掉主持人光鮮外衣的真實自我;一個對生活與家庭眷戀卻不太過分束縛親人的我;一個病痛纏身又積極與病魔作斗爭的我;一個對自然宇宙更加敏感且懷有敬畏之心的我;一個敬重先烈為之感動哭泣而奮筆疾書的我;一個崇尚一切真善美珍惜萬物的我;一個偶然悲痛流淚仰望星空卻又保持溫暖歡笑的我;一個不斷反思和改變的我……
我熱愛一切優(yōu)美的文字與世間萬物,如同在時光的洪流里,早已熟識經(jīng)年。常在旅途中或者每一個季節(jié)的萬物變化中,因為每一個人每一句話每片落葉每朵嫣紅每條河流,都會心有觸動,常與這個世界未知而強大的力量溝通。故我珍惜一切、景仰一切、贊美一切,也深知一切無常,故不敢存太多貪念。
只愿余生將有限的文字,化為無限的力量于一切未知。
一部作品其實就是一個詩人在與過去、現(xiàn)在、未來對話;就是一次搭建與心靈溝通橋梁的過程。
這部詩集收集了我近幾年創(chuàng)作的128首詩,其中包含11首古典詩詞、多首紅詩及兩部音樂詩劇。
《木棉花正紅》《示兒書》改編成音樂舞臺詩劇,已于2019年11月26日、27日,2021年5月27日、28日、29日分別在國家話劇院、國家大劇院獻禮演出,并榮獲文旅部“百年百部”創(chuàng)作計劃重點扶持作品獎;《寫在朝霞上》獲第八屆《解放軍報》“長征文藝獎”;《繡紅旗》獲建國七十周年全國優(yōu)秀作品獎。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曾分別發(fā)表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詩刊》《北京文學》《星星》《揚子江》《江南詩》《山花》《文藝報》等各大報刊。有部分作品在全國大型詩文大賽中獲獎并被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轉載,這也算是對我近年“癡情”于詩歌的一個小小的慰藉。
因受家庭熏陶,我自幼便隨父輩習書繪畫,在琴詩書畫間呼吸、輾轉。那時的錦瑟年華在我的詩畫里亦是一覽無余。故甑選少許國畫書法作品以配詩文,以表心中之“詩情畫意”。
文學道路上,我以一個“愛慕者”的身份還在行進之路上。難免偶爾沮喪,難免偶爾生澀,難免偶爾求證,間或有欣喜。
“坐石看云閑意思,朝陽補訥靜功夫。”詩也好,畫也好,文也罷,無非時空中一段凜冽的浮光掠影。盡管這樣,我依然持一顆熱情真誠之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xù)走下去,繼續(xù)努力,繼續(xù)保持這份熱忱。
唯愿我并不完美的詩文,能受到讀者的歡迎。當然一切隨緣,也不勉強他人,不為難自己,不和世界對立;不爭平安,無欲清閑,神靜心和。游心于物之初,無貴無賤,無榮無辱。修得一顆柔軟心,保持一種清靜力。與眾文朋詩友永結有情游,相期邈云漢。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