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
人的一生有很多值得回憶的往事,但刻骨銘心的回憶就只有那么幾次!
那是1998年7月的一個早晨,隨著“咚咚咚”的敲門聲,我打開門一看是郵遞員。他讓我拿著私章來領(lǐng)取大學通知書,本來我心里都有準備,因為女兒在網(wǎng)上查了她高考的成績,高出她填的高考志愿十多分。但當我真正看到大學通知書時,我竟顯得語無倫次,通知書!大學通知書!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終于過來了(那時大學還沒擴招)。
女兒正躺在床上聽歌,聽見我喊大學通知書時,立馬翻身從床上跳起來。她拿著通知書說:“唉!我懸著的心就像一塊石頭落地了,十年寒窗苦讀今天終于有了收獲,解放了!解放了!明天約最好的朋友到肯德基撮上一頓,再痛快地玩上一天?!闭f完這話女兒的眼圈都紅了,高考的壓力只有她自己知道。
這時她爸爸一個箭步從屋里沖出來,搶過女兒手中的通知書,揉了揉眼睛,突然冒了一句:“看來給你做賣煙箱的箱子做不成了?!倍覅s像中了魔似的,在家里踱來踱去,喋喋不休嘮叨起以前的事情……
20世紀70年代重慶交通很不方便,只有嘉陵江大橋和長江大橋,人們過江只有依靠長江索道和輪渡,重慶又是有名的霧都,特別是冬季江面經(jīng)常起霧,一起大霧船就要停航,過不了江要遲到上班,著急的心都要跳出來。從朝天門過江到彈子石半小時一班船。票價5毛,過了江還要爬坡上坎,然后步行40分鐘才到廠,出行真的覺得好不容易。
重慶公交車非常擁擠,重慶人調(diào)侃乘公交車要穿越幾個國家,古巴(使勁地扒上車)、越南(翻越欄桿)、斯里蘭卡(翻越欄桿不小心撕爛你的蘭卡布衣服)、幾內(nèi)亞(人太多擁擠使勁地壓)這是坐公交車上班真實的寫照?;丶乙D(zhuǎn)三次車,過長江路上花費4小時才能回家,在家呆不了24小時。陪女兒的時間真是少之又少,她爸爸上長白班,早出晚歸。在這里我要感謝我的婆婆和已去了天堂的公公。還有我的媽媽。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他們幫我?guī)Я?0年的女兒,我能安心工作渡過難關(guān),感謝他們!
在女兒讀三年級的時候,終于有機會和單位一位同事相互對調(diào)工作,結(jié)束了奔波勞累的回家之路。過了半年單位分了一間18平方米的單間房子,集體廚房,集體廁所,洗澡都是端水到廁所洗澡,我都覺得很滿足了,終于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日子會越來越好。
接著女兒該轉(zhuǎn)學校了,哪知遇到麻煩,因為我們單位有職工子弟學校,公辦校就推托叫你到子弟校讀書,但是她爸爸單位對口的學校就是公辦校,因為學校周邊單位都是幾百人的小廠,每年單位要贊助學校的。她爸爸又是講政策,又是講好學,學校領(lǐng)導就是不同意招收我家小孩。她爸爸火了:“你們是不是不收?那就不讓她讀書,看教育局允不允許失學兒童。何況我們沒有違反政策,你們看著辦?!睂W校領(lǐng)導今天是遇到橫的了,領(lǐng)導說不讀書是不行的。叧一位老師拿了張考試卷,還特別加了句:這是小學讀五年級實驗班的考卷。女兒剛讀完三年級,開學才上四年級,考實驗班的題,她爸爸說當時心里拔涼拔涼的,有驚無險考試下來得了四十多分,分到了實驗班。
我們單位不大,女兒分到實驗班的消息一會就傳遍了整個廠區(qū),議論最多的就是“他們在學??隙ㄓ惺烊俗叩暮箝T,沒有熟人怎么能分到實驗班”,同事們碰到都在問這件事,怎么給他們解釋都不相信,我回答說可能是考得比較好,所以老師把她分到實驗班,他們才信了。分到實驗班的女兒也給我們長臉了,在全國奧數(shù)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還選為班上中隊委,我給女兒開玩笑,你戴的二根杠,媽媽小時候戴的一根杠,你比媽媽強,你爸呢一根杠都沒有,一席話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她爸爸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女兒肯定要超過我們,如果比我們都差那就完蛋。我們文化少當工人起碼能吃得苦,你們這一代大多數(shù)是獨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抬,不好好讀書就真的只有擺煙攤了,講完這話她爸爸顯得有點激動。我直接嗆了她爸爸:你現(xiàn)在講得頭頭是道,當初女兒從學校拿了那么多大學的招生簡章,你看都不看一眼,叫你坐下來商量商量,因為填報志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它關(guān)系到人生一輩子的職業(yè),大家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大校好壞不關(guān)鍵,關(guān)鍵的是專業(yè)。你還是重復(fù)那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你喜歡什么專業(yè)就填什么專業(yè)。
聽她爸爸講完,覺得是有一定的道理,我們小時候也有理想懷揣著夢想,小時候?qū)懽魑摹段业睦硐搿?,有人寫長大了當解放軍,當老師,當工程師,當作家,當工人的最多。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我們很少有實現(xiàn)理想的。
正因為我們經(jīng)歷了生活的艱難,所以從小就要鍛煉女兒適應(yīng)社會的能力,出了社會就要靠自己努力。
女兒小學升初中時,報考的是市重點中學,成績公布下來就差一分半,女兒難過又不甘心,13歲的她跑到教育局去查分數(shù),查了回來才告訴我們到教育局去了,分數(shù)沒有錯。
此時的我高興,真是為她高興,她慢慢長大了,自己有主見了。每次給同事們講到這件事,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你女兒太能干了!
我們跟女兒商量就差這一分半太可惜了,繳點錢去讀市重點中學,女兒不同意,就讀區(qū)重點中學: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女兒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方旳一所重點大學,我真佩服女兒有獨立的遠見。
現(xiàn)在,女兒長大了,孫女也有了,四代同堂真的很幸福!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