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澤先
在海浪般翻滾的丘陵上
牛和羊啃著缺少水氣的青草
種莊稼的人們
祈雨的槌
敲碎了鼓
一嗓子旱風里的滄桑
下雨吃餑餑
——題記
1
夜晚,在睡夢中好像聽見有人叩動門窗,隆隆地響。
清晨起來,原來是春風起了。走出屋門,心頭不禁一愣,只見盈盈的一天塵土的渾黃,東方的太陽已經(jīng)被打磨成了一個極圓極亮的蛋黃兒,嫩嫩地懸浮在渾黃的天空里,酥酥地顫動著呢。
大街上浮塵彌漫。樹葉,草葉還有說不上來的啥啥雜物,順街筒子一窩蜂地奔跑,旋轉(zhuǎn),飛揚,在營子外面不見了蹤影。街上偶爾有行人跑過,都用手緊緊地捂著嘴,話從指縫兒里一個音兒一個音兒地往外擠:“呸呸,這風,都刮黃天了。”
營子外面的野地里,所有的枯草、敗葉也都被橫著豎著掃將起來,嘩啦啦地揚向天空,眨眼間便融入了渾黃中。遠方的樹林在嗚嗚地嘯叫,搖擺,翻騰,扭扭曲曲地震顫。不斷有枯枝被咔吧吧地折下,朽肚子的大樹,吱嘎吱嘎響,有挺不住的,轟然撲倒在地。
天空中尋不到一只飛鳥,連鷹也收攏了翅膀,躲在山崖上不見了蹤影兒。有一張被風扯下的半副春聯(lián),翻滾到營子邊上的一個壩墻下,稍稍躲一躲,又從營子邊的壩墻下猛地躥出來,極快地旋轉(zhuǎn),騰上了天空,可眨眼間又沖了下來,一頭便撞上了一棵山棗樹,剛從這邊撞進去,一團細碎的紅紙屑就從另一邊飛出來,眨眼便在渾黃的天空中化了。
林子里的樹頂上,一對喜鵲夫妻緊緊地抱住它們剛剛絮好的窩,任憑大風怎么掀動它們的羽毛和翅膀,就是不肯放開。
河水刮干了,河冰坍塌,破碎的冰層下,魚兒們噼噼啪啪地蹦跳著,驚慌地拍打著泥水。山野里也不見了牛羊,只有一只野兔受了驚,從山坡的樹坑中奔出來,一躥就躥出去五六丈遠,它奇怪地一愣,還沒等明白過來呢,就在一塊石頭上撞暈了,球一般地順著風勢向坡上滾去,山頂上跳一跳,便彈落到山的另一面去了。
前院的二大爺在當院喊了一聲我爸的名,不等回答就推門進來了,小屋里,跟我爸碰了面,一邊拍打著身上的塵土,一邊呸呸地唾著口中的塵沙。
“這風……”
“這風……”我爸也迎合了一句,兩個人欣慰地相對一笑,卻都沒有說出下半句。當然下半句是啥兩個人都明白,都明白卻不肯說。我媽替他們說:“不刮春風難下秋雨啊,今秋雨水準錯不了,收成有盼頭。”
兩個人上炕,盤腿,扯過煙笸籮擱在中間,兩個煙鍋伸進去,一個人擰上一鍋兒。我爸啪啪磕打火鐮,火絨著了,先按在二大爺?shù)臒熷伬?,二大爺忙著吧嗒嘴,一股旱煙從他的嘴里噴出來。然后,把煙袋鍋伸過來,和我爸的煙鍋扣在一起,兩個人都趕緊吧嗒。當兩個人的嘴里都吐出一股煙的時候才分開,在滿屋煙草辛辣的味道里開始嘮嗑兒。
“這年頭兒……”
“我估摸著……”
滿屋子里的煙醞釀成云,云是一場帶雨的云,帶雨的云應該就像這屋中煙霧一樣,勻靜彌漫,沒有一點動靜兒,然后雨也悄悄地灑落下來。帶雨的云千萬不要帶雷電,有雷電的雨往往是暴雨,暴雨急,瓢潑一樣,眨眼間溝滿壕平,泛濫成災。最可怕的是帶冰雹,把葉子打得千瘡百孔還是幸運的,要是把莊稼砸成一根棍,就是哭,都哭不出眼淚了。
老哥兒倆一聊就是一小天,反正外面刮大風,啥啥活兒都干不了。不干活兒的時候吃兩頓飯,可能是肚子餓了,二大爺磕打最后一鍋煙灰,使嘴吹吹,把煙袋揣進懷里,下地往外走,我爸送到屋門口,他一把推回來,說:“不用送,趕緊關(guān)門?!?/p>
“咣當”一聲,二大爺自己把門拉上了,在外面說:“快點兒插上!”
旱地農(nóng)諺:“北風刮到太陽落,南風刮到雞叫?!?/p>
第二天早上,我推開屋門,地上,窗臺上,院子里所有的物什上都落滿了厚厚的一層塵土。天似乎讓夜色過濾了似的,居然晴朗朗的纖塵不染。
我跑出院子,在大街上走,居然在道路兩旁被風刮干凈的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片草芽,嫩嫩的黃黃的,在芽尖上頂著一顆很小很小的露水珠兒。
這時候,我聽到我媽在營子里悠長地一聲聲地喊我乳名,喊我回家吃飯。循著聲音,我回到家里。我媽一邊用笤帚拍打我腳上的塵土,一邊說:“老天下土了,今年必是一個好年頭兒?!?/p>
這時候,我爸正蹲在房檐下,叮叮當當?shù)匦扪a水桶,漫不經(jīng)心地說:“這是旱邪乎了,旱冒煙了,等著挑水種地吧!”
聽了我爸的話,我媽打一個哏兒,說:“這風還興許刮來一場透雨呢?!?/p>
2
雨這個東西,一直咬著旱地人們的心尖尖,一年四季都不松口。
每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之夜,我爸都要預測新一年的雨水是否充足,雨水關(guān)乎年成,測雨也叫測年成,年成,就是莊稼的收成。
我記得清楚,在我小的時候,每年吃完年夜飯,我爸就一邊剔著塞在牙縫兒里的肉絲兒一邊走到園子里,撅一節(jié)秫秸,拿到屋里,劈開,在里面分別夾上一串黃豆,一串12粒,擱在柜蓋上,他不說話,我們誰也不敢問,但是我們知道這是要做什么。因為我爸說過,做這樣事情的時候,是不允許亂說話的。
半夜,發(fā)完紙。發(fā)紙,就是接財神的時候,要在院子里按照財神、喜神的方位,燒香,燒紙,磕頭。在我家,這都是由我爸來做,我們孩子只是樂得在院子里燃放鞭炮。
每在這時候,我媽在屋里已經(jīng)燒芝麻秸煮好了餃子,燒芝麻秸煮餃子有說道,意思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餃子煮好了,我爸先不上桌,認真地一遍遍洗手,平時我爸是不怎么洗手的,他的手就像老松樹皮一樣,在繭子的溝溝壑壑里都淤積著陳年的污垢。夏天里,我們的身上讓蚊子咬了,刺癢得翻滾,咔哧咔哧撓。我爸聽見了,摸黑伸過手來,用手掌來回地蹭蹭,就可以解癢。我媽常說,看你爸的手,跟銼刀似的,洗一回都可以當一塊地的肥料。
這時候,他可以把手洗干凈,洗得干干凈凈,不干凈的話,就用銅錢去刮,直到滿意了,才悄悄地拿起柜蓋上的秫秸走到外屋,用剛剛煮完餃子的熱湯澆一下,再澆一下,一臉的虔誠,嘴里似乎在說著啥啥話。我們聽不到,也不敢問,只是猜想,必是心里也如同煮餃子的湯一般滾燙,許了啥啥心愿吧。澆完了,他小心地擱在鍋臺后。
我爸把預測哪個月有雨的黃豆?jié)餐曛箫溩訙磐字?,還要不吱聲地走出屋門,走到家里的牛棚里,閉上眼睛在牛身上摸。先摸牛頭,從牛頭摸起,一直摸到牛尾巴,把摸到的東西擱在另一只手攥著。摸完了,神秘地回到屋里,在燈下展開手掌,仔細地查看。這時候,我們一家人也都湊過來,小腦袋湊在一起,看摸到的啥好東西。這時候我爸才讓我們看,在牛身上摸到了什么什么莊稼的籽粒。一粒豆子,或者是一粒谷子、一粒糜子、一粒高粱啥的,這說明新一年什么可以種,什么豐收,老家叫收成什么。摸到幾種,就證明明年要種什么好。說來也怪,有時候,竟然能在牛的身上摸到黃豆,還有小豆、谷子之類的東西。直到這時候,我爸才胸有成竹地上炕,盤腿坐到桌前,再讓我媽倒上一壺酒,在燒過的芝麻秸火灰的火盆里燙熱。餃子就酒,倒上一盅,吱兒地一聲喝出響兒,再夾一個餃子,在蒜泥里滾一滾,填進嘴里,細細咀嚼,咕嚕一聲咽下去,再吱兒地一聲喝一盅酒。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正月初一,我爸早早地起來,搶在我媽前頭,不說話,奔到外屋,仔細查看秫秸上夾著的每一個豆粒,看看哪個膀漲了,哪個沒膀漲,排第幾個膀漲了,就說明今年幾月雨水好。
有時候我爸高高興興,我們也跟著高興。有時候我爸臉色難看,我們就不敢吱聲,知道這一年哪個月雨水必是不好。
我爸最在乎排在三四個和六七個位置上的豆兒,因為旱地有這樣的兩句農(nóng)諺:“春雨貴如油,見苗三分得”“五月旱不算旱,六月連雨吃飽飯”。那意思就是春天見到春苗了,這一年的收成就有了三分;五月不怕旱,只要六月不缺雨,七月再有幾場雨,這一年莊稼就得了。
至于春雨貴如油,我曾經(jīng)偷偷嘗過春天的雨水,一點都沒有油的香味兒。在衣襟上抹抹,等晴天讓太陽曬曬,也沒見一點油星兒。
3
正月里就把地里的糞送完了,樣樣農(nóng)具也收拾好了,各樣種子也挑選好了,旱地農(nóng)諺說“春分忙種麥,谷雨種大田”,剩下的就等一場開犁雨了?!肮扔觌y得雨”也是旱地的諺語。等到谷雨了,要是還沒有一場像模像樣的雨,人們開始著急了。
我爸扛一把鐵鍬出達出達來到地里,在地中間咔咔地往下蹬,鍬不入地,噴兒噴兒冒煙兒。我爸嘆一口氣,換一塊地,一鍬蹬下去了,咔哧一聲,剜起一鍬干土,往天空一揚,騰地一股輕煙,讓風搶走了,干爽的沙子唰啦啦落在地面上,砸出一片麻點兒。再往下蹬一鍬,一揚,還是一股輕煙,又讓風搶走了,干爽的沙子唰啦啦落在地面上,還是砸出一片麻點兒。我爸嘆口氣,蹲在地上默默抽一袋煙,他吐出的一口口青煙也都讓風搶走了,幾滴苦咸的眼淚在地上砸出幾個小點兒,這點兒是圓的,就像谷子們在地上畫出的圓圈圈一模一樣。風一溜,太陽一曬,干了,泛出一星兒一星兒的鹽晶兒。幾只螞蟻出兒出兒跑過來,圍著轉(zhuǎn)了幾圈,寶貝似的搬走了。一袋煙抽完,在鞋底上磕下一鍋滾燙的煙灰,使嘴吹吹煙袋,插在脖領子里,扛起鐵鍬,低著頭,看著腳尖往家走。
村頭上,遇見一個同樣扛鐵鍬的人,我爸說一句:“別去了,干透了?!眱蓚€人就蹲在村頭抽悶煙。兩個人誰都不看誰,一問一答,試探關(guān)于一場雨的消息。
“你的腰酸疼了沒?”
“要是酸疼就好了,巴不得酸疼呢?!薄澳隳菈K傷疤瘌刺癢了嗎?”
“要是刺癢就好了,刺癢死也愿意?!?/p>
短短幾句話,比兩袋煙的工夫長,就不再說話了。兩縷辛辣的青煙漫過兩張愁苦的老臉,在清晨干爽的微風中慢慢化了,一點影兒都沒有,就如同他們的一問一答一樣。他們的一問一答是一種關(guān)于雨的消息。旱地的農(nóng)諺說“人過四十,觀天一半”,那意思是說,人一旦過了四十歲,對于天氣的變化就預測的差不多了,這不是瞎話,這是經(jīng)驗。干活過累的人,先傷腰,腰有傷的老人,一遇到天氣變化,尤其是雨雪之前都要酸疼,可以根據(jù)酸疼的程度預測雨雪的大小。而身上有傷疤的老人也是如此,天氣的變化有反應,刺癢了,就證明天氣有變化了,一場雨就不遠了。
我爸的腰沒疼,另一個人的傷疤也沒刺癢,說明最近天氣不會有變化,也就是說,雨沒來送信兒,還沒影兒,遠著呢。
兩個人抽了幾袋煙,誰都沒記住,當我爸的煙口袋挖空了的時候,那個人說:“那就求求雨吧。”我爸嗯哪一聲,把煙袋用空煙口袋卷巴起來,別在褲腰帶上,扛起鐵鍬,兩個人一前一后,都低著頭,出達出達回家了。
吃完早飯,村頭的三王廟前就響起了鑼鼓聲。
我們營子的三王廟是一座古廟,三王廟里面供奉著三位王:龍王、藥王和蟲王。我們營子里的人都稱呼他們?yōu)辇埻鯛敗⑺幫鯛敽拖x王爺。
以前我并不清楚為啥要供奉這三位王,后來我才明白,龍王管水,可以行云播雨,藥王可以醫(yī)治百病。蟲王呢?當然可以掌管天下有害和無害的蟲子們了。
人們供奉這三位王,并且稱爺,燒香跪拜就是要保佑一方百姓風調(diào)雨順,無病無災,莊稼不起蟲災。
這地方有龍王的廟最多,即使是隨處可見的土地廟或者是狐仙廟之類的村邊小廟,里面也會設一個龍王牌位,與其共同享受香火。與此相關(guān)的,還有求雨的古老習俗。
旱地格外重視雨,當然也會格外敬畏能行云播雨的龍王爺了。
鼓聲一響,所有參加求雨的人不用召喚就紛紛來了,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頭上都戴用柳樹枝編起來的帽子。男人們光膀子,光腳丫子,從三王廟請出龍王爺?shù)呐莆缓透骷腋鲬羯徨X買來的豬頭和香紙,抬著一只裝滿水的水桶,婦女孩童跟一大溜,敲鑼打鼓,一路走到離家最近的老龍灣。
我們家的老龍灣是一道像極了龍回首的小山脈,小凌河一條很重要的支流沿山脈流淌,在龍回首的地方旋轉(zhuǎn)打踅,留下一個深潭。這地方有文化,就在山脈的上面,發(fā)現(xiàn)了西周時期古燕國的貴族墓葬,還有大量介于夏家店下層文化和上層文化中間的陶片,后來被考古學家命名為“魏營子文化”。
求雨的鼓點是特定的,它有說道:“咚咚咚鏘,咚咚咚鏘,咚咚咚咚咚咚鏘……”那意思是: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上下雨地不干。人們拿著柳樹枝,從抬著的水桶里蘸水紛紛甩向天空,口里凄凄慘慘地喊著:“龍王爺下雨吧,下雨吃餑餑……”我這個人很好事兒,唯有對求雨這件事我從來都躲得遠遠的,從來不敢去跟著求雨,我一見到這樣的情景就忍不住流淚,偷偷躲在家里,聽著聲音流淚。這么一大群男女老少,興師動眾,就只為一場雨,只為求老天,求龍王爺恩賜一場雨,就因為一場雨能吃上餑餑!
雨求過了,雨的消息鴉雀無聲,除了等待還是等待。
4
旱地人掐著手指頭念農(nóng)諺:“春分忙種麥,谷雨種大田”“過去芒種,不可強種”“過去芒種還可以搶種十天”。看看日歷,已到了芒種時節(jié),再也不能等了,人們開始挑水播種。我爸說:“種一棵是一棵吧,見苗三分得?!?/p>
水,是從遠處的河里或者遠處的井里挑來的,由于走的路程遠,怕水往外溢,就在水桶里擱上幾根秫秸壓著。我媽刨好了一串坑,小心地點上種子,就坐在地里等,時不時地搭眼罩看看。我也搭眼罩看看,看見我爸挑著一挑子水遠遠地走來。他把汗衫脫下來墊在肩膀上,滿身的汗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等到近前,我爸小心地撂下挑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喘一會兒,開始抽煙。我媽使一個小水瓢,一個坑一瓢水,一點一滴都不糟踐。一挑水澆完了,我媽控控水桶,倒盡最后一滴水。我爸不吱聲兒,撂下煙袋,咳嗽一聲,挑起來走了。
這樣一來一往,直到天黑了才往家走,我跟在我爸的身后,天上的星星閃閃爍爍,我爸的身上也有一群星星閃閃爍爍。我知道,那是一天風干的汗水,鹽分結(jié)晶,披在身上,比天上的星星還亮。
我媽說:“看你爸,這一天出了多少汗,能接幾瓢?!?/p>
我爸一邊走,一邊說:“這算啥,人家前營子杜春貴一個人還挖一眼井呢。”
杜春貴一個人挖一眼井我也聽別人說過,那一年也是春旱,有人去趕集,路過一塊地,老遠就聽有幾個人吵吵:“這一鍬鍬的,啥時候能挖到水啊,累死了?!?/p>
“干啊,干啊,干就見水了。”“啥時候能見水???”
“不停地挖,總有見水的時候?!薄皠e泄氣?!?/p>
“可不泄氣,等水種地呢?!?/p>
“種上了地,見苗三分得,有水澆地了,就有了收成,孩子老婆就有指望了?!?/p>
“那就干,干就得了!”
“干哪,別泄氣,干哪,別泄氣,就要見水了!”
趕集的人走到跟前,原來是杜春貴一個人在挖井呢。一邊挖井,一邊自個兒跟自個兒吵吵。
后來他真的挖出了一眼井。幾年前,我還去看過這眼井,跟知情的人打聽,都說知道這個事,說老爺子要是活著,也該有一百二十多歲了。關(guān)于那眼井,年深日久,隨著國家的水利建設,機電井使它廢棄了,漸漸被垃圾填埋,幾經(jīng)耕耘,看不見了,不過大致位置還知道在哪兒。
我站在那個“大致位置”上,望著田野上一座座排列有序的機電井井房,似乎又聽見了一百二十多歲的杜春貴一個人的吵吵聲。
我突然有了這樣一個想法:要是老人家還健在的話,他還會吵吵啥話呢?
5
旱地是旱,但是,旱地不等于沒有雨,一場雨或早或遲還是會來的。
旱地農(nóng)諺說:“開門風,關(guān)門雨?!痹诤档兀绻L是在早晨推開屋門的時候刮起,這風一定很大,并且一刮就是一天。這雨要是晚上關(guān)上屋門的時候來的,就會越下越大,一宿不停歇,定是一場透雨。
這晚,我在夢中,聽到屋外有一種陌生而又熟悉的聲響,知道那是雨聲。起初就像是有啥啥蟲子在菜葉兒上爬,輕微而且小心。我大氣兒不敢喘,一家人都大氣不敢喘,想咳嗽都得忍住,怕驚跑了新來的雨。新來的雨小,必是膽兒也小。接下來聲音發(fā)生了變化,像有細沙灑落,聲音變得嘈雜,漸漸接近響亮。我聽得仔細,突然聽到嘩啦一聲,我差點兒笑出聲來。我肯定,這是房上的雨水落在了屋檐下的洗臉盆里了。昨夜我媽粗心,把洗臉盆忘在了屋檐下。屋檐流水,說明雨已經(jīng)有了一定分量。我爸說過,房檐流水,這雨在平地就有了一指,旱地雨量的大小人們是用指頭來測量的。雨后,使鐵鍬在地里挖一個坑,把手指頭放橫比量土地的濕度,一二指雨沒啥用,三四指雨就可以開犁播種了,要是一巴掌雨最好,要是一鐵鍬挖下去不見干土,那就是下透了。下透了的雨,就是一場難得的好雨。春天里要是落了一場透雨,是應該吃喜的,吃喜就是吃上一頓好的飯菜,我爸多喝一壺酒。
我這么想著的工夫,有一種聲音由遠及近匆匆而來,潮水一樣恢宏而且響亮。屋檐下的臉盆里立時響成了一個蛋。聽到這樣的聲音,我爸猛地翻身坐起,在黑暗中呵呵地傻笑起來,拍拍我媽說:“明個兒吃喜!”
這雨可能是老天已經(jīng)蓄謀已久了,一發(fā)而不可收。一波奔跑過來,又一波奔跑過去,屋檐下的洗臉盆已經(jīng)聽不到聲響。我知道,這是里面的雨水已經(jīng)滿了。在我的心里也已經(jīng)估摸出這雨已經(jīng)下透了,而且應該是精透精透的。我悄悄挪開枕頭,直接枕在土炕上,讓耳朵貼近大地,傾聽春雨落地的美妙聲音。枕著這樣的韻律入睡,我必定會有一個好夢。
我果然得了一個好夢,是笑醒的。我笑醒的時候,太陽在東邊的山上升起一竿子高了。
我跑到大街上,故意不穿鞋,讓腳丫子在雨后的地上踩得啪嘰啪嘰響,讓涼絲絲的春泥擠過腳趾縫兒,癢癢地糊滿腳面。外面陽光已滿,昨夜的雨把天空洗得碧藍剔透,街上已經(jīng)有了很多行人,人人都濕著褲腳,腳上沾著新泥,必是故意讓路上的雨水打的。有人赤手空拳,拳頭上有泥。有肩上扛著鐵鍬,鐵鍬上也有泥。碰面的第一句話幾乎都一樣:“下透了嗎?”
“透了,透了。哎呀,春雨貴如油啊。這哪是油啊,是錢啊?!?/p>
“今兒能種地嗎?不行,濘。犁杖下去起蛤子,得曬曬才行。”蛤子,是指地濕、不松散,犁鏵一過,就會搓起如同蛤蟆一樣的泥球。
說這話的時候,就有一輛毛驢車嘩嘩地搖著串鈴兒打營子的一頭跑過來,車上坐著大姑娘小媳婦,還有老人孩子。人群中還有化肥口袋、種子口袋、犁杖、點葫蘆啥的種地的家什。到了近前,有人問:“種地去?”
“啊,種地去?!薄安粷舭??”
“不濘,是河邊的沙流兒地?!闭f這話的人信心十足。
毛驢車輕快地壓出一路新鮮的轍痕出村去了,嘩嘩的鈴聲讓丟下的幾個人的心里開始長草,慌慌地回家去了,這可是一個抓農(nóng)時的好時節(jié)啊。
我回家跟我爸說:“人家都種地去了,咱們啥時候種?”
我爸就笑,說:“下透了,不忙了,得等個好日子?!?/p>
太陽火辣辣地曬了一天,大田的臉面放白了。我爸一遍遍地到地里去查看。使鍬剜剜,使鎬刨刨,抓一把濕土攥一個蛋,扔起來,接住,沒散,還是一個蛋。過一天,再抓住一把土,扔起來,接住,手掌里散成了一朵土花花。我爸說:“妥了,明個兒開犁!”
開犁必得是個好日子,這天天氣晴朗,風清云凈,陽光暴雨般灑落,地氣騰騰上升。一聲清脆的鞭花在春風中炸響,閑了一個冬天的騾馬運足了勁,拉起犁杖放躥兒跑。犁鏵呼呼地翻開泥土,隨后一串五六個人,各司其職:扶犁在先,點種其后,然后是撒糞、培土的。種子點下去,土糞撒下去,需要麻溜地培上翻開的新土,這樣好埋住一片溫暖的陽光,埋住一股溫暖的地氣,陽光和地氣就如同老母雞的兩個翅膀,抱住土地這個窩,讓一粒粒種子慢慢孵化發(fā)芽,這樣的種子發(fā)芽供土,苗有勁,保全苗。見苗三分得,青苗是根本,見到這樣的青苗,秋天的收成就有了三分保證。
6
在播種之后,禾苗出土之后的一個上午,太陽把一脈風曬得響干響干的,熱乎燎地搖著一地剛出土的谷子苗兒。這一地谷子苗兒都拿一根細如發(fā)絲的根,死死地牽扯著干旱得稀松的土地。是的,稀松,不是干硬,因為太缺雨水了,干硬的土地讓這風給吹酥了。在風吹酥的地上,谷子們都以這一根細如發(fā)絲的根為圓心,隨著響干的風滴溜溜來回打轉(zhuǎn),畫出一地圓圈圈。我問我爸:“這是為啥呢?”
我爸說:“它們盼雨呢?!?/p>
“盼雨就盼雨唄,那它還為啥畫圈圈,畫圈圈玩嗎?”
我爸不回答我,只是仰起沉重的臉來,搭眼罩看天。我也學我爸,仰起臉來,搭眼罩看天。我看到的,是響晴的天,藍得干干凈凈,就連一個云彩絲兒都沒有。
我爸自言自語:“這雨啊,它還遠著呢?!?/p>
我問:“有多遠?”
我爸說:“反正挺遠挺遠的,也許在道上,還看不見影兒呢?!?/p>
我爸說完,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我把水瓶遞給他,我爸接過來,抿了一小口兒,然后澆在腳下的幾棵谷子苗上,說:“要是來一場雨,澆這么透就好了?!?/p>
旱地上的草木和莊稼都耐旱,皮實,有雨沒雨都能活著。沒雨的時候就在那干巴巴的山野上悄沒聲兒地蹲著,一旦雨來了,就嗚嗷嗷地蜂擁而起,舒枝展葉,翻身打挺地往起串。沒幾天的工夫,不管好看不好看,各樣的野花就開了,烏泱烏泱地鋪滿了山野,花插地還有一些野生的果木,站在土坎上,也忙不迭地在綠葉間綻出了花團,在溫暖的春風中炫耀第一波對雨的感恩。
在旱地,開春的一場雨落地,才算一個春天開始。這時候,每一塊地里也都紛紛現(xiàn)出了真容:這一塊地破土的幼苗頂著張開的豆瓣,兩個豆瓣之間嫩綠的葉片嫩得帶水珠,不用誰來認識,都知道,那是豆。從豆瓣的大小可以認得那是黃豆、黑豆、綠豆還是爬豆。那一塊地破土的幼苗像一片草芽芽,細軟溜尖兒,那必是谷子,谷子有草的性情。那一塊地破土的幼苗比谷子稍胖些,葉子上帶細細的茸毛,這必是糜子。
糜子在旱地可是有歷史的,在遼西阜新查海古遺址出土的碳化糜粒已經(jīng)有八千年的歷史,建平水泉遺址出土的碳化谷粒已經(jīng)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顯見旱地歷史的久遠。
7
這是六月,雨又不來了,響晴的天上看不見一絲雨的影子。
我趴在地上,兩只眼睛跟著幾只搬家的螞蟻“出兒出兒”跑,“出兒出兒”在我們這地方是個形容詞,形容細碎而快速的腳步。比如:“你看,那個蜘蛛出兒出兒爬呢。”出兒出兒是民間的一個形容詞,有動感。這樣,我臉上的汗珠子也在臉上“出兒出兒”往下跑。螞蟻在地上跑,從一個窩跑到另一個窩,叼著淡黃色的蛋。汗珠子從我的臉上跑,我看不見,但是我知道,一定是亮晶晶的一粒粒,從臉上跑到地上。螞蟻跑一頓飯的工夫也不過我的幾大步的路程,它是來回跑,我臉上的汗珠子跑過下巴頦,就不回來掉地上了,讓日頭爺兒給撿去了,我想撿也沒趕趟,撿不起來。
別看螞蟻跑這幾大步不遠,可是很重要的,它們是在搬家。我在看它搬家往哪兒搬,是高處還是低處。在日頭的暴曬下,我不錯眼珠兒,然后,一邊擦汗一邊跑回家來,我把螞蟻搬家的消息告訴我爸,我爸聽了這個消息會沉默不語或者是開心地露出笑容。
飯桌上,我跟我爸說:“螞蟻搬家了?!蔽野终f:“往高處搬還是往低處搬呢?”我說:“往門口大柳樹下搬呢?!蔽野值哪樕暇陀辛艘唤z微笑,他又說:“明兒了個兒你再去看看,它們搬完家壘沒壘院墻,壘多高?!蔽亦拍囊宦暎_始吃飯。小米水飯,蔥葉子抿大醬。大熱的三伏天,一口井拔涼水透過的涼哇哇的小米飯,一根揪成兩截或者三截的大蔥葉在醬碗里抿一下子黃豆醬,填進嘴里,咯吱吱嚼出醬香和大蔥的辛辣,一抻脖咽下去,咽下一口還想下一口。
第二天我又去看,新搬來的這一窩螞蟻已經(jīng)開始在大柳樹下壘院墻了。它們一大家子,數(shù)不清有多少口,亂嚷嚷地忙忙碌碌,在洞口壘出松松軟軟的像飯碗口一樣的圍墻,而且越壘越高。晚上,飯桌上,我把這個消息告訴我爸,我爸笑了,跟我媽說:“燙一壺酒,喝兩盅?!蔽覌屨f:“腰又疼了?”我爸說:“嗯呢。”
我爸到街上去,跟幾個老少爺們兒吵吵一頓,必是他們的腰腿都疼了,就歡天喜地地約來我家喝酒。不用啥好菜,蔥葉子抿大醬、炒一盤子雞蛋、切一盤子咸菜條子、燉一盆大豆腐就行。旱地人勤勞,厚道,實在,豪放,所以來人待客酒為先。酒是旱地人待客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杯酒,承載的是千年醇化的鄉(xiāng)情,山村里的民風民俗都裝在酒杯里。
所以,在旱地有這樣的民謠:“有菜沒酒,是攆你快走,有酒沒菜,不算慢待。”
在旱地待客的餐桌上,可以沒菜,但是絕對不可以沒酒。只要有酒,守一盤咸菜也可以喝得心花怒放,猜拳行令:“一點梅,哥倆好,仨仨叫你,四季發(fā)財,五魁首,六六大順,七巧梅,八匹馬,九九歸一,十來運轉(zhuǎn)”,吵吵得頂房蓋兒,連哭帶笑,稱兄道弟,扯手擁抱,越喝越近便。
從中午喝到半夜,都喝多了,使筷子敲著空菜盤子,使拳頭擂桌子唱大戲。你一句我一句,舌頭硬了,卷不回來,亂兒亂兒地一起唱:“咚咚鏘,咚咚鏘,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上下雨地不干,下雨吃餑餑……”抻著脖子大喊,喊出了滿臉淚水。
喝盡興了,嗓子喊啞了,聲嘶力竭,一個個唱著走了,走向營子的四面八方,逗起營子家家狗跟著叫。到處都是沙啞的“天連著水,水連著天,天上下雨地不干,下雨吃餑餑……”的聲音。從嘶啞的狂吼到哽咽的嗚咽,漸漸被南來的帶有濕氣的微風吹化了。
天亮之前,果然聽到了雨的腳步聲。
8
“處暑掐糜子”,每到掐糜子的時候,我媽就說,新糧下來了,餓不死了。糜子在碾子上碾去谷殼之后就成了亮黃亮黃的大黃米。
大黃米可以做炒面、炒米,而在我們旱地最重要的是用它包豆包,這是旱地真正的味道。旱地的豆包有講究,我們家叫淘米。一進臘月,天寒地凍了,滴水成冰的日子,我爸我媽就開始張羅淘米。大黃米經(jīng)過用溫水淘洗、悶粉之后,我爸捏起幾粒黃米捻捻,成粉了,就說:“妥了,壓面去吧?!庇谑?,我們一大家子老小就把一大笸籮黃米抬到碾房,用石頭碾子碾,用篩羅子篩。黃米面拿回家來,我媽用木頭火燒開一鍋水,要使?jié)L開的水和面,不能落開。我爸脫光膀子,把手洗凈,一盆一盆地和,然后擱在大缸里,蒙上棉被,在熱炕頭發(fā)。我爸這一宿都睡不好覺,發(fā)起來搋一遍,發(fā)起來搋一遍,一個晚上我爸都不得消停,要搋三遍。
我爸搋面,我媽也不閑著,烀豆餡。豆餡的豆子也是有講究的,必是我家種的爬豆。爬豆也是我們當?shù)氐慕蟹?,別的地方叫豇豆,不知道這種不一樣的叫法跟黍子和糜子的叫法是不是與地域有關(guān)。
第二天早上,院子里的雞們一打鳴,豆餡燜熟了,黃米面發(fā)好了,爬豆餡的豆香跟黃米面的甜酸香味在溫暖的屋子里融合,已經(jīng)有了年味了。
包豆包可是一件喜興事,需要左鄰右舍一起享受。我媽在淘米之前就約好了左鄰右舍的姐妹。早晨,不等太陽露臉,一推開大門,人們就來了,女人們坐一大炕,炕上放一排飯桌,說說笑笑地開始包豆包。男人們在院子里哐哐劈木頭,抱進屋里燒火,屋子里熱氣彌漫。一屜屜熱騰騰的豆包抬到院子里秫秸簿子上,豆包的香氣漫過院墻,滿大街流淌,滿營子都是豆包甜酸甜酸的好味道。
豆包裝在缸里,最好有一場大雪,大雪落在豆包缸上,落在院子里五谷的秸稈上,院墻上,屋頂上,漫山遍野一片白。面對銀亮的世界,我爸說:“瑞雪兆豐年,明年必是錯不了?!?/p>
9
數(shù)九寒冬,淘完米,就是圍著火盆坐下來挑選第二年的種子。早在老秋的時候,在場院上已經(jīng)挑選出來留作來年播種的種子。挑選出來的種子有講究,不上磙子軋,石頭磙子碾軋過的種子不保苗。
種子要用手搓,搓得小心細致,然后一粒粒挑選。我們最喜歡的是挑豆種,尤其是黃豆種。籽粒飽滿的種子擱一邊,留作第二年的種子播種;干癟的豆子擱一邊,泡軟,煮熟,用石磨磨成糊糊,摻進秋天里晾曬的干白菜或者干蘿卜纓子做小豆腐。屋外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滴水成冰,屋里一大砂盆燜的小米干飯,一盆燙嘴燙心的小豆腐,小米干飯的清香和小豆腐的濃香彌漫在溫暖的小屋中,吃得每一個人通身冒汗,是旱地最實惠也是最奢侈的美食。
而我們小孩子還有自己的好口味,趁大人們不注意,偷一把黃豆種子埋在火盆里,一會兒工夫,燒熟了,在火灰里輕微的畢剝聲中,燒黃豆的油香從火灰里噴兒噴兒地噴出來,彌漫了小屋。捏出一粒,扔進嘴里,輕輕一咬,吱兒地一聲燙一下牙,嚼嚼,滿口濃香,卻不敢在臉上笑,在心里大笑。在父母跟前,這可是個秘密呢。
當然,旱地也有旱地的口福。
旱地在明清時期是蒙古族兀良哈三衛(wèi)的牧地,山東大量災民闖關(guān)東的到來,使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農(nóng)耕文化完美融合,就有了一樣獨具特色的蒙古族餡餅,這餡餅跟季節(jié)緊密相連:槐樹花韭菜餡餅。
旱地五月,耐旱的槐樹槐花大噴兒開放,春風徐來,漫山流甜飄香,園子里耐旱的第一刀韭菜在相遇一場難得的春雨之后格外鮮嫩。從山上摘來一筐蜜蜂和蝴蝶跟著跑的槐花,到園子里割來幾刀韭菜,一起在井臺上摘洗干凈,把槐花燙一燙,把韭菜切碎,拌在一起,啥啥佐料都不用加,放一勺葷油就夠了。用蒙古族餡餅的和面方法,一邊包一邊烙,烙出的餡餅皮薄如紙,透過面的金黃看得見里面嫩黃的槐花和碧綠的韭菜,咬一口酥脆鮮嫩,槐花與韭菜清香完美結(jié)合,淡淡的甜中活躍著韭菜的微微辛辣,與葷油的肉香攜手,清淡不膩,唇齒聯(lián)合舌尖勾引胃腸,協(xié)同饕餮,就連窗外的風都邁不開腿兒呢。
10
如今旱地已經(jīng)不同以往,求雨的習俗漸漸遠去,成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只是在表演中才能再現(xiàn)了,皆因旱地已經(jīng)不再在乎雨的多少了。國家的水利建設可以把水引到任何地塊了。設施農(nóng)業(yè)改變了旱地人們的生活,徹底告別了雨養(yǎng)農(nóng)業(yè)的歷史,不再仰望天空,不再靠天吃飯。
但是,旱地的人依然是旱地的人,不忘本。
每在大年初一,家家大門上都不忘貼上一副紅紅對聯(lián),蒙文的,漢文的。對聯(lián)可以千差萬別,只有院子里貼的橫批一直不變,那就是:風調(diào)雨順,井泉興旺,五谷豐登,人壽年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