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艾
【中圖分類號】R735.7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246
肝癌也被稱為肝臟惡性腫瘤,能夠分為繼發(fā)性肝臟惡性腫瘤和原發(fā)性肝臟惡性腫瘤兩種。肝癌英文譯為liver cancer。繼發(fā)性肝臟惡性腫瘤被稱為肉瘤,和原發(fā)性肝癌相比比較少見。原發(fā)性肝臟惡性腫瘤起源在肝臟間葉組織或上皮組織處,被稱為原發(fā)性肝癌,是我國比較高發(fā)的,有著極大危害的惡性腫瘤。轉移性肝癌和繼發(fā)性肝癌都是指全身多個器官導致的惡性腫瘤侵犯的人體肝臟。大多數都在人體肺部、膽道、胃部、結直腸、胰腺、乳腺以及女性子宮和卵巢等器官中出現惡性腫瘤的肝轉移。
根據查閱資料得知,20世紀 90 年代,我國肝癌的年死亡率達到了近二十一每十萬人次,在全部惡性腫瘤的死亡順位中居第二位,在城市惡性腫瘤病癥中僅低于肺癌,在農村中僅低于胃癌。由于血清甲胎蛋白在臨床中得到應用,各種影像學技術有較大進步,血清甲胎蛋白和超聲顯像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肝癌高危人群的監(jiān)測之中,從而肝癌會在無癥狀患者和無明顯體征的亞臨床期間得到判斷,同時由于外科手術技術的逐漸成熟,各種局部治療以及非手術治療方法的發(fā)展,肝癌的預后效果要比以往有著明顯的提高。
原發(fā)性肝癌的確切分子機制和病因目前仍沒有完全清晰,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內其發(fā)病是一個有較多步驟和原因導致的復雜過程,受到飲食習慣和環(huán)境因素的雙重影響。根據流行病學和實驗研究的資料結果顯示,酒精、微量元素、黃曲霉素、性激素、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硬化和亞硝胺類物質都和肝癌的發(fā)病有著一定關系。繼發(fā)性肝癌可能會由于多種途徑所導致,如淋巴液和血液直接浸潤或轉移到肝臟之中所導致的疾病。
原發(fā)性肝癌的并發(fā)癥有肝腎衰竭、上消化道出血和肝癌破裂出血等。原發(fā)性肝癌早期的癥狀沒有特異性,在中期和晚期時有較多明顯癥狀。最為常見的臨床表現有失眠乏力、肝區(qū)疼痛、消瘦和腹脹感、進行性肝大和上腹部位出現包塊等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腹瀉、低燒、上消化道出血以及黃疸等癥狀。當肝癌破裂后會出現急腹癥表現。也有患者會出現不明顯癥狀或僅僅體現為轉移灶的表現。早期的原發(fā)性肝癌體征沒有明顯的陽性體征,或僅為類似于肝硬化的體征。當癌癥為中晚期時,會出現黃疸、腹水以及肝臟腫大等體征。同時,合并有肝硬化的患者容易出現男性乳腺增大、肝掌、下肢水腫和蜘蛛痣等現象。在出現肝外轉移時會出現和轉移部位對應的體征。
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無肝病病史的患者,當早起的肝臟轉移時不會出現對應的癥狀,原發(fā)腫瘤癥狀要明顯多余中期和晚期患者。這類患者患有的繼發(fā)性肝癌一般都會在原發(fā)治療的檢查和隨訪之中被發(fā)現而出。繼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表現為患者出現肝區(qū)部位和上腹部的隱痛和不適感,伴隨著病情逐漸發(fā)展,患者會出現高燒、乏力、食欲不振和消瘦等消化不良的癥狀?;颊咴谶M行體檢時中上腹部能夠觸及到腫大的肝臟,或者是較為堅硬的有觸痛感的硬結節(jié),晚期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腹水、貧血以及黃疸等癥狀。這類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原發(fā)性肝癌較為相似,一般發(fā)展過程較慢,程度也比較輕,大多數都在進行肝臟檢查時診斷出轉移的可能性,會在進一步檢查或者手術探查時發(fā)現原發(fā)腫瘤,很多患者經過了多次檢查也無法發(fā)現原發(fā)癌灶。既有原發(fā)腫瘤又有繼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表現為,原發(fā)腫瘤和肝臟轉移癌都屬于早期或者晚期,患者身體除肝臟類似于原發(fā)性肝癌癥狀和體征之外,同時也會出現原發(fā)腫瘤所導致的臨床表現,例如在直腸癌和結腸癌轉移過程中會有糞便性狀的變化和排便習慣的變化,也會出現便血。
肝癌治療的傳統(tǒng)方式為手術切除,但并不是全部的肝癌患者都適合進行手術切除,只有部分心肺功能完好,肝臟腫瘤局限位置較小,同時沒有出現轉移條件的患者才適合進行手術治療。我國肝癌患者大部分都有肝硬化和肝炎病史,臨床中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患者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夠進行手術。肝癌的其他治療方式也比較多,不同的治療方式有著不同的適應證,要根據患者身體的不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如肝功能狀態(tài)、腫瘤具體情況等。介入治療是一種經常使用的治療手段,但有著一定局限性,由于肝癌的供血主要依賴肝動脈,癌塊周圍會出現門靜脈血供,癌細胞能夠存活于此,短期內進行操作超選擇時,由于高壓注射等原因,會導致誤栓和分流,會出現不可避免的為轉移出現,很多病人在進行一次治療時血管就會堵塞,在進行操作時較為困難。介入治療的優(yōu)勢在于操作簡單,比較安全可靠。使用介入治療局部藥物的濃度能夠達到全身化療的數十倍以上,能夠阻斷腫瘤血供,雙管齊下的療效最好,毒性要比全身化療小很多。肝癌介入治療能夠重復進行,有利于診斷造影,方便對比, 是綜合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關鍵手段之一。很多年長體弱的癌癥患者也能夠進行,其實有個別疾病,不需要進行全身麻醉,患者可持續(xù)保持清醒狀態(tài)。但介入治療也有著一定缺點,這種治療方式對于癌塊較大的患者效果較差,很多患者在進行了一次治療后就會出現血管堵塞,操作時較為困難。我國開展介入治療的工作約有二十年,很多直徑小于五厘米的肝癌治療在五年后的生存率達到了三分之一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防治病毒性肝炎,科學合理的預防對于降低肝癌發(fā)病率有關鍵意義。乙肝病毒滅活疫苗的注射對于防治肝炎有較好效果,對于肝癌的預防也有一定作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血制品的應用。要預防食品出現霉變,要改進飲用水的水質,戒煙戒酒,從而預防肝癌。
原發(fā)性腫瘤屬于一種進展極快的惡性腫瘤,當一般癥狀出現到死亡的時間平均不超過九十天至一百八十天,當數病例在出現癥狀的九十天內就會出現死亡,也會有個別的病例生存一年以上。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guī)律進行飲食和作息,要盡可能保持良好地情緒狀態(tài)。平時盡量不熬夜和少熬夜,避免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堅持戒煙戒酒,減輕生活壓力,使自身情緒保持平和狀態(tài)。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每年都要進行一次身體常規(guī)檢查,從而及時發(fā)現問題便于早期解決。當檢查出自身有肝病時要及時進行治療,肝癌主要集中在原發(fā)性肝癌上,繼發(fā)性肝癌一般在其他位置的惡性腫瘤轉移所導致。原發(fā)性肝癌和丙肝、乙肝、肝硬化和酒精肝等有著密切誒關系,這些肝性疾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控制就有可能發(fā)展為肝癌。由此,在發(fā)現患有肝性疾病時就要立刻進行治療,及時地解決原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