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
【摘要】目的:討論小兒骨折病人以互動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小兒骨折患者82例,隨機歸為:對照組(41例)、研究組(41例)。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增加互動健康教育模式,比較兩組的配合度、護理感受。結果:研究組護理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家屬護理滿意感也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兒骨折病人護理中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患兒護理配合度的提升,且能使其護理感更佳,值得肯定。
【關鍵詞】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小兒骨折;配合度;護理感受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82
骨折屬于尤為常見的臨床骨科疾病,老人與兒童均系其高發(fā)人群[1]。針對小兒骨折來說,由于其年齡尚小,對治療的配合不夠,治療過程中極易出現哭鬧、抗拒等現象,對治療進程有著一定阻礙。因此,在小兒骨折患者中必須再增加對應的護理措施干預。然而,常規(guī)護理時,由于健康認知的缺乏,患兒家屬也無法對護理進行有效支持與輔助,使得護理難度也隨之上升。而有研究顯示,互動健康教育模式的加入對小兒骨折有著良好效果,可實現其護理配合度的提升[2]。鑒于此,本文將展開如下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小兒骨折患者82例,隨機歸為:對照組、研究組。所有資料對比,結果顯示:P>0.05,符合研究指征。具體資料如下表: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對照組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即輸液、包扎、飲食、心理、病情等多方面的簡單護理。
(2)研究組
研究組增加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具體如下:①全面評估患兒的基本狀況,同時與家屬的文化程度等現結合,設置針對性的互動健康教育方案。②針對骨折疼痛患肢,則應及時掌握其疼痛情況,采用多種量表進行相關不適的評估,評估后以個性化的護理方式進行其疼痛轉移,如減少疼痛刺激物、轉移注意力、舒適體位、舒適環(huán)境等,若實在疼痛難忍,則應與醫(yī)師聯(lián)系,及時為患兒做藥物鎮(zhèn)痛。③在患兒入院時,選擇通俗的語言將相關住院事宜予以告知,并為家屬介紹環(huán)境與醫(yī)護人員,對待患兒則可以歡樂、趣味的語言與其溝通,獲得患兒信任,緩解其陌生與恐懼,打下良好關系基礎。④針對年齡尚小,無識字能力的患兒,則可以圖片、動畫、視頻等方式進行,內容主要涉及疾病知識、治療方法、注意事項、康復訓練等方面,家屬在其過程中也應共同學習,并做好患兒護理支持。⑤對于教育效果良好,恢復較佳的患兒,則可設立為榜樣,鼓勵同疾病患兒向其學習,并相互鼓勵,共同進行相關運動練習,激發(fā)其康復信心與動力;另外,家屬方面也應及時對其健康知識予以掌握了解,及時補充其缺失的健康認知部分。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的配合度。依據其配合情況,劃為全部配合、半配合、非配合三方面,配合度=(全部配合+半配合)/總例數*100%。
(2)觀察兩組的護理感受。設置問卷采集相關感受評分,總計100分, 80-100分(感受頗佳)、60-79分(感受良好)、≤59分(感受較差)。滿意感=(60分及以上例數/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檢測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2.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x±s)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的配合度
研究組護理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兩組的護理感受
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感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
3 討論
對待小兒骨折患者,其護理與治療的難度均更大。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年齡段的小兒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而骨折后又會帶來強烈疼痛感,故其在治護過程中,則極易出現哭鬧、悲觀、抗拒、恐懼等現象,治療與護理均無法正常進行,使得效果受阻,對健康有著一定負面影響[3]。尤其是對于那些年齡偏小的患兒,自身內心感受無法通過言語進行自我表法,多表現在哭鬧與抗拒方面,護理人員也無法對其哭鬧原因進行有效掌握,故使得治療難度更上一個臺階。長此以往,患兒的康復進程與骨骼愈合情況均會受到嚴重阻礙。因此,這對臨床中小兒骨折的治療與護理,必須將積極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加入其中,強化患兒與家屬的健康認知,使其對護理存有正確心態(tài),同時也可使其的陌生與恐懼感得以降低,對護理更加配合。
在本次研究中便對我院的81例小兒骨折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了有效提升。文中對照組以常規(guī)護理,而研究組則增加了互動式健康教育,對比后見:研究組的護理配合度明顯更高(P<0.05),其原因主要在于,常規(guī)護理中,患兒與家屬對于部分護理措施不理解,或是存在誤解,而在互動健康教育后,患兒與家屬均能正確認知治護過程,可主動理解與接收相關知識,故護理配合度大大提升;另外,從護理感受中可得知,研究組的護理滿意感顯然更高(P<0.05),說明在此互動健康教育下,家屬對護理也更為肯定與支持,效果可觀。
綜上所言,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兒骨折病人護理中有良好效果,有助于患兒護理配合度的提升,且能使其護理感更佳,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歐陽婷.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兒骨折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9,17(16):2032-2034.
[2]紀薇,陳學鑾,丁芹,等. 互動健康教育模式在小兒骨折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1):48,56.
[3]馬艷艷.互動健康教育在小兒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探討[J]. 黑龍江中醫(yī)藥,2020,49(1):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