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清
父親對自己的種田技術(shù)總是很自信,原因有三個:第一,父親祖上就是與土地打交道的,父親覺得自己會種地,應該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第二,父親上過農(nóng)村教育課,自認有過勞動經(jīng)驗;第三,父親的工作一輩子沒離開鄉(xiāng)村,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最喜歡下鄉(xiāng)與農(nóng)民打交道。可是,母親有時會悄悄對我們說,你爸爸在農(nóng)村教育時學的是修水渠,他哪里種過地?因此,父親不會種地,在我們心里早就實錘,可是他自己常常不服氣。就拿種土豆來說吧。
父親喜歡種土豆,他對土豆情有獨鐘,有我們喜歡吃的原因,也有土豆可以代飯的緣故,在那個糧食匱乏的年代,父親知道這一點的珍貴。我們家有個小菜園,每年過完春節(jié),還沒打春,父親就開始籌劃他的菜園子,反復背著手在菜園子里轉(zhuǎn),不時踢踢殘存的倭瓜秧架,看看是否還堅實,有時候抬頭掰掰多余礙事的梨樹枝, 每一個墻角旮旯都要看。他鄭重地和母親商量哪一塊地種什么,要商量很多次。但我知道,父親臨時起意的時候很多,某一天他覺得哪塊地種什么好,立馬就會改主意,以前商量的,都成了耳邊風。
父親把土豆安排在窗沿下的那塊地,清晨開窗第一眼就可以看見,晚上臨睡前可以在月光下望一望。當然,窗前那塊地也是菜園中最肥沃的,不坑不凹,下了暴雨不積水。父親種土豆是認真的,他舍得花大價錢買土豆栽子,一定要選敦厚的、芽看上去很壯實的。
父親種土豆, 我負責運輸,他溝好了壟,也澆了水,我便提著裝著土豆栽子的小土籃子, 跟在他身后, 他往前栽,我便往前移,一籃子栽沒了,我就飛跑到地頭,再裝一籃子來。有時候三姐走來,我就把這個任務(wù)交給她,我跟在父親身后學他的樣子培土,背著手,低著頭,左一腳,右一腳,把放了土豆栽子的壟溝用土填好。父親填得好,整整齊齊,像一條長龍,我的高高低低,寬寬窄窄,像一條蜿蜒的蚯蚓,父親便把我填的重新來過,邊填邊為我講技巧。
父親之所以種不好土豆,據(jù)二大爺講, 是因為他澆水澆得太多了,把土豆都澆成了葡萄,一串串的,個數(shù)多,個頭小。可是父親不聽,他總覺得土豆要喝水。周末下了班回來,父親不先進屋,而是背著挎包進了菜園子,母親坐在窗前看見了,就說:“你爸爸又去看他的土豆了?!备赣H進屋第一句話常常是:“土豆又旱了?!蹦蔷湓捯馕吨?,今晚得挑燈夜戰(zhàn),澆土豆。父親號召全員參戰(zhàn),恨不得我也弄個油漆桶做的水桶去擔水,但其實我的主要職責是挪笸籮。地頭放了一個報廢的笸籮,水桶里的水要倒在笸籮里,防止水把地頭沖一個大坑。一個壟溝澆滿了,挪到另一個壟溝里,父親倒水的時候,我要奔跑到壟溝的另一頭, 看看水是否抵達,如果冒出壟溝了,我就趕緊用小鐵鍬鏟土,圍起壩來。父親是最能堅持的,有一次我在地頭睡著了,一覺醒來,看見父親還在擔水。
秋天的時候, 父親總是嘆息他的土豆,可是他性格樂觀,起土豆的時候,看見一個稍大點的,就高聲喝彩,遠遠地拋過來給我們看,如果刨的時候傷了一個大的,也會自責惋惜好半天。母親看著堆在屋角一堆堆葡萄大的小土豆,也不責備,只是偶爾做土豆的時候會笑笑父親,說:“你爸爸他不聽勸?!比缓螅涯切┬⊥炼瓜春?,用各種辦法做得好吃一點,再端到餐桌上來。
父親晚年土豆種得好,是因為他擔不動水了,被動地接受了別人的意見,土豆長得很大,但他不提土豆舊事。父親做事認真,在種土豆上充滿孩子氣,并樂在其中。